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策略
2016-10-21王云
王云
摘 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物理的内容涉及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以及能的转化等方方面面,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起基础性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经途径之一,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他们求知的一种潜在力量,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是要把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下面就结合我个人的教學实践谈一点体会与做法。
一、创设有趣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1.巧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
利用实验的直观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提出为什么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让学生看到现象的同时留下思考的问题;还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你能用手抓住空中飞行的子弹吗?学生肯定说不能,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飞行员就能像抓昆虫一样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这是为什么呢?
再例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看到乒乓球不下落。在做实验前让学生猜想这个实验的结果,学生的猜想大多是根据以往经验提出的,可以让学生来吹漏斗,不成功时教师再吹,使学生在试验中获得知识,达到师生互动相互配合,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共鸣,使老师学生真正融为一体,同时激起了学困生在学习物理情感上的涟漪。
二、感知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增强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雾、露、霜的形成,以及火药发明、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等物理常识着手,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讨论“磁现象”时,指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讲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的故事,可使课堂气氛活跃。
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妙的故事,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若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同时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但传递信息快,信息量大,而且能做到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声光结合,声形并茂,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易于接受,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浮力”这节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泰坦尼克号》的片段,号称当时最大的游轮鸣笛徐徐驶来时,把学生带到影片中的境界,欢呼之余,不少同学已在纷纷议论:这么大的船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而不沉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交互式的课程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多媒体能形成集训练、辅导、检测于一体的物理能力系列训练系统。利用当代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浮力》一节,安排四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块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上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已提出,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就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的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需要有意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教会并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使物理课变得简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也认真了,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渗透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比较与分类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科学想象法。给学生介绍物理科学方法,肯定能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因为“方法学就是聪明学”。
六、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让学生知道学到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力学知识在游泳、滑旱冰时的应用,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到一些技能,进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寻找兴趣源,而兴趣源又得靠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去发现、去挖掘、去创立,并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大脑系统得以充分开放,把教学信息的遗失、反射以及信道中的噪声干扰尽可能减少,增加教学信息量,不仅学生的大脑变得有序、聪明,而且我们的整个教学系统也将变得有序可控,会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达到“乐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何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M].广州:教育出版社,2008.
[2]闫承利.教学最优化实施通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