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2016-10-21李月春
李月春
摘 要:写作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听、说、读等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随之提高,况且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写作教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中的一个分支,更是一个享受创作的快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人格塑造;美的享受
“文如其人”,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学生的作品也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针对写作教学也进行了一番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但依然有很多状况不尽如人意:教师固步自封,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肯创新;学生习作差强人意,缺乏素材和真情实感,写作能力薄弱……为此,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一、创设情境,于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13岁~16岁的年龄,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写作教学当做一个棘手的任务,并且有意无意地强调它的难度,学生也会跟着产生抵触和畏难情绪,把写作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这样也就违背了写作的初衷。真正的写作教学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去写一些东西,让自己的思想流淌在字里行间。例如,在进行《小鸟叫了》这篇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时,我不再拘泥于教室里的写作教学,正值春天,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的花园,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春游,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春天一点一滴的变化:小鸟叫了、花开了、草绿了……回到课堂上,我布置学生把今天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因为学生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不再冥思苦想,纷纷洋洋洒洒、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自己的见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从生活中获取素材
如今,初中生的课程安排不似以往行程满满,拥有了很多的自主休息时间,但由于年龄原因,学生的生活经历实在有限,所以像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能“赶鸭子上架”,既然学生没有阅历,教师为何不能带着学生一起去创造阅历呢?我们接触到的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实最好的写作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认识到了這一点后,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写作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以此来充实写作内容。例如,在进行“雷锋精神”永不褪色系列主题的写作教学时,我了解到虽然雷锋精神家喻户晓,但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还是存在一些差距,为了让弘扬雷锋精神不止停留在口号上,我带领学生进行了走访敬老院送温暖的活动。学生帮老人洗头发、剪指甲,还为老人们讲笑话、演小品,我从他们临别时依依不舍的眼神看到了善良与热情,也相信这些孩子们心中原本就有爱的种子,人人都是小雷锋。经过这次活动,学生感慨良多,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我相信,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停留在提升学生技能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正确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师生共同成长
比完成习作更重要的环节莫过于总结评价。只有不断的交流、反思和修改才能不断地进步,而很多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环节。据了解,学生是很喜欢老师总结习作的过程的,而学生收获最大的,正是这个过程。所谓“当局者迷”,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往往无法正确认知,而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则能够一针见血地看到其中的不足,如果二者羞于交流的话,任何一方都无法取得进步。因此,在进行《带着( )出发》这一半命题作文的练习时,我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大组,每组选出了两名组长,首先进行组内互评,每组评选出一篇自认为最优秀的文章,其次三组之间交换评价彼此的得意之作,最后在班级范围内评选出终极优秀作文,由教师进行点评修改后,全班同学以此作为榜样进行模仿。这个过程虽然实施起来有些繁琐,但学生却受益匪浅。通过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的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加工、打磨,最后成型的作品是师生共同努力,倾注了全班同学的心血的,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于无形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写作评价不再是单一的、恐怖的,令人恐惧的,而在一种欢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个人都拥有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
总而言之,一篇优秀的作文必定是行文流畅自然、具有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习作提到师生情,不再是深夜老师窗前批改作业的身影;提到母爱,不再是我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提到铭记历史,不忘过去,不是一味空洞的口号……每个人对某一主题的理解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同。文章本身就是作者的自我释放,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的答案,初中语文课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学生释放天性提供的一个平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马存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