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学习:教育改革新视野

2016-10-21龚春燕

中国教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孟母研究课堂

当下,创新成了最高频的词。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改革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学习正是基于这四种能力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它致力于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教轻学”“重接受轻创新”的弊病,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使教师具备“创新学习”的理念。二是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师通过创新学习原理的自觉运用,在“教”与“学”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中,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三是让广大中小学生想创新、能创新、会创新,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与技能。

1997年,我萌生出“创新学习”研究的构想,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提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和“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的教学模式,使得创新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获得全国教育同行及境外专家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践”在结题时,来自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港澳台及大陆地区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在全国起步早,规模大,成果丰,在境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刘益东教授于2008年来到重庆调研,指出:“龚春燕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和教学体系—‘创新学习,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构建起一个包括创新学习心理论、创新学习方法论、创新学习运筹论、创新学习指导论和创新学习教师论等内容较为完备的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成效显著,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好评与重视。理论创新贵在实践,如果提出概念和理论对应于‘发明,则推广和应用理论则对应于‘创新,成功的学术研究和成功的学者也需要创新。”[1]

一、创新学习研究过程

1.起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习科学的研究得到广泛重视。我把“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研究兴趣教学,探讨用怎样的方法策略引起学生有兴趣地学习。随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指导”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使我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也从研究过程的管理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课题研究中,我们认真分析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形成学生学习不良习惯的诱因,设计出包括学习计划、学习用具、作息习惯、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读书习惯、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作业矫正、学习活动、学习结束、应考心理等方面的中小学生学习规范量表。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环节,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实施阶段

创新学习的研究目标是:培训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指导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开展创新性活动”;建立和完善创新学习理论体系;总结提炼创新学习教学思想,建构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创新学习的教与学的策略;建构创新学习文化,主要采用文献分析、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建构、状态分析、策略建构及推广应用等阶段达成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观念先行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课题组自1998年起就聚焦创新学习内涵、特征与策略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初步建构出创新学习理论框架。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为主要目标,课题组组织了数百场次的教师培训。

(2)调查分析,描述诊断

基于现实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对中小学师生的创新现状进行调查,准确把握实验起点。1998年9月,选取重庆42中、53中、沙坪坝区实验一小起始年级班进行实验前测。2001年,对重庆、新疆、广东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实验学校进行大样本调查,收到有效问卷47 548份,分析数据近1 000万条,写出了报告,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3)实证试点,反思优化

综合理论与现状分析,课题组对创新学习指导课、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小课题研究和创新学习策略等具体实施策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并不断进行论证优化。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既开设了专业的创新学习课,也设置了学科渗透课,并举行了学生创新成果大赛。从实验学校和实验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教学规律,我们设计出创新學习的课程,在初始年级实验班级中开设,数十万名学生使用,每周一节,排进课表,小学为小课,20分钟。初高中为40分钟,实验学校在重庆有450多所,在广东、黑龙江、新疆等1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近500所。

创新学习研究始终抓住课堂不放,总结提炼出创新学习课堂的教学思想和一般规律,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与现场观摩课教学。在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积极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将“一言堂”“满堂问”的课堂转变为群言堂、讨论式的课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通过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旧知识与所学知识进行新组合,形成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为了促进广大教师观摩创新教学,我们组织了学科创新教学大赛。为了让课堂能够真实改变,我到数百所学校指导,亲自担任公开课教师,数千教师也加入了研究与实验。

二、创新学习操作模型

1.创新学习理论建构

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常规,而是以已有知识和方法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等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人们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特别是中小学生,显然不能要求他们像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那样创新,学习者更多的是相对自己的创新。更简单地说,“创新学习就是把创新的方法寓于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2]“创新学习就是以创新为目的的学习”。这确立了学生是创新学习的主体、问题是创新学习的起点、探究与体验是创新学习的重要方法等基本观点。

课题组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问题学习、开放学习、案例学习、课题学习和网络学习等方法[3],增强学生探究和体验的机会。

2.创新学习实践操作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教师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传统课堂的灌输、适应为探究、发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的教案为课堂策划,让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多样化地进行实践操作,把问题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实现课堂安全、问题、开放、情感的价值取向,达成创新学习课堂境界[4]。一是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二是情感交互,让学生有体悟感;三是师生互動,让学生有主人感;四是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五是问题聚变,让学生有高潮感;六是动手实践,让学生有创新感。

因此,我们构建出“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的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1)定向导趣―自学生疑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卞小娟老师在执教“节约一滴水”时,引入的设计是让学生听“滴水的声音”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听到了什么?(水滴的声音)到底怎么回事儿呢,我们接着看。

(课件呈现:一个漏水的水龙头)

教师:看到了什么?

学生:一个水龙头在滴水。

教师:想到了什么?

学生:这样很浪费。

教师:同学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很强,既然今天是数学课,你能想到哪些和滴水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梳理出两个主要解决的问题,并板书:

1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个月大约会浪费多少水?

如果全中国13亿人每人节约1滴水,这些水汇集起来大约有多重?

教师:有没有同学研究过这些问题?(学生摇头)大家猜一猜这些水大约有多少克?

学生猜测,教师随机板书记录。

教师:到底谁的猜测更接近实际情况?

学生:算一算不就知道了。

(2)设问导疑―探究质疑

“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疑,学习者才能积极思考,去质疑和释疑,在不断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才有“创新”。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每节课给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当然,导疑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讨论。《纸船》是著名诗人冰心的作品,非常美,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重庆外国语学校)王君老师两次上这节课,似乎学生都“不满意”,改“这”改“那”,比如,第一节最后一句中的“抛”字、第二节中的“流”字、第三节中的“爱的悲哀”等,学生改了“若干”。王君老师让学生广泛讨论,尊重他们质疑的权利,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讨论的首席。学生改诗、写诗,虽然每首诗写得很稚嫩甚至不通顺,但起码会从“疑”中走进诗,有了创新,感受了美!

(3)点拨导思―合作释疑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指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向题,培养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模式,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出现课堂高潮。卞老师“节约一滴水”的课堂是这样的。

教师:首先,各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把选择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记录下来。(课件指示学生填写“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问题1:

学生:我们选择的问题是“1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个月大约浪费多少水?”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算出1分钟漏多少水,再算出1小时漏多少水,然后算出1天漏多少水,最后算出1个月漏的水。

(教师板书:1分—1时—1天—1月)

教师:用这种推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好。

教师追问: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就不用真的在1个漏水的水龙头旁接1个月的水,只要接1分钟就可以了,操作起来简单些。

教师: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有没有补充?

如果学生有针对实验操作的补充,教师可作引导;如果没有,建议在学生动手操作时进行指导。

问题2:

学生独立汇报,教师板书思路:1滴水的重量—100滴水的重量—13亿滴水的重量。

教师追问:怎么知道1滴水有多重?

学生在汇报中如果没有意识到1滴水太少不便于测量,教师不做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再进行调整。

(4)拓展导创―实践创新

“创”,是将旧知识重新组合得出新结果的过程,可以与别人不一样,也可以是自己新的提高。“创”可以是新方法、新想法,也可以是一道练习题的独特解法。它不是凭空臆造的,建立在知识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技术的“创”,还是知识的“创”,都离不开知识的支撑,比如,求异创新、迁移创新、模仿创新、类比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掌握和使用创新学习元素,创造适合学生的模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思”“问”“动”“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转变,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尊重学生主体。创新学习实验学校新加坡圣尼格拉女校的何若锦老师执教《孟母三迁》时,设计了若干创新活动,使学生

创新得到体现。

活动1:角色扮演—小孟子做买卖

(1)让全班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孟子,模仿商人做买卖。(2)先让学生想好叫卖的“台词”及动作。(3)老师发号“一、二、三—演”,学生高声叫卖。听哨声响,大家停止。(4)让2~3名自愿单独表演的学生到课室前表演。

活动2:设身处地—孟母的担忧

(1)讓学生改变角色,想象自己是孟母。(2)小组讨论:孟母在这样的环境,看到孟子的表现,她有什么感受?有何打算?

活动3:今古巧相逢—小记者访问孟母

(1)让班上的小记者,以采访新闻的方式,访问“孟母”,让“孟母”说出自己的感受。(2)从哪里看出街市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3)看到孟子每天玩做买卖的生意,你有什么感想?(4)为什么你不喜欢孟子模仿商人?

活动4:生动引人的新闻标题

(1)教师在“小记者”访问“孟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当时的情境。(2)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编辑,为这段“访问”写一个标题。标题要符合“小记者”和“孟母”的谈话内容,更要用字简单。(3)将标题写在纸上。(4)全班学生评学生所写的新闻标题。

20年来,我先后出版了《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On Innovative Learning(英文,香港创新教育学会,2004)、《创新学习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龚春燕与创新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等,课题组出版著述近50部、学生教材16册,发表论文数百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多部著作、论文获奖。

重庆及各子课题组的专家及教师近百次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爱尔兰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做专题报告,或执教创新教学示范课,推广创新学习研究成果。尤其是创新学习实验学校教师在新加坡和中国港澳台地区执教的现场课,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几位农村学校成长的教师在新加坡上的一节小学数学与中学语文创新学习课,得到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的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老师的课”。

参考文献:

[1]白春礼.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9:95.

[2]龚春燕.创新学习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30.

[3][4]龚春燕, 赵宏宇.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六境界[J].人民教育, 2004(7).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孟母研究课堂
欢乐的课堂
孟母戒子
孟母断机
孟母断机子虚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