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试题评价,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6-10-21王宝清
王宝清
【摘要】 如何通过试题评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通过试题评价,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问题,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试题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数学文化;现实生活
小学数学在小学课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因此教师需要格外的用心教导每名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健康成长. 同时,还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更加热爱数学知识,养成用数学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在数学试题中体现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它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数学的出现也具有很特殊的时代背景,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逐渐遗忘对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加关注于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是否学会解答数学题目,忽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更没有考虑到数学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忽略对学生的数学文化教育,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教会学生去感受数学带来的价值,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随着数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数学知识中有许多都涉及数学文化,更多的数学题目中涉及文化内容,教师在日常数学练习时需要多引用数学文化的题目,如出具一道判断题:2014年是闰年,这道题中不仅仅是数学题,更是一道含有数学文化的题,它可以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数学也是具有文化背景的,让学生切身感受文化的魅力,更加热爱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二、在数学试题中融入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很多源于生活,将现实生活不断的加以描绘和刻画,进而促使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真正掌握这些客观规律,学会用规律去解决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师再传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多多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真正感受数学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试题融入到社会中,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模式将数学试题融入到现实生活,提高问题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师出题的意图和目的,以及题目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点.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并学会主动解决问题,享受解决问题时的愉悦感,从而真正领悟小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和本质,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试题中多融入一些现实生活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在数学试题中挖掘学生潜能
小学数学试题中加入一些开放性试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教学重点内容. 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大多习惯用典型例题来讲解题目,却严重忽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特点,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对数学课堂上的一些老生常谈的题型再也提不起学习兴趣. 这时教师就需要不断总结和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薄弱点,通过更加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促使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归纳,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升数学素养,开发自己的数学大脑,变得更加智慧. 例如在学习《有趣的拼塔》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在一起拼图,可以多角度拼图,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拼出更多的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四、在数学试题中培养数学思维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并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数学试题中,教师可以选择很多具有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培养,长期以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真正发挥数学试题的真正目标,促使学生更快的提高数学技能,掌握答题技巧,渐渐的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 如下题:
将此图形做成一个正方体,请问,6的对面是什么数字?这道题考察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可想而知,6的对面是1. 这道题不仅可以有效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大量的数学试题中引导学生,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真正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不可以单独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数学试题中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接收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为社会培养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磊.让真实有效、和谐民主成为数學课堂的永恒底色——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
[2]朱乃明,张渝.从一堂示范课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认识方程”一课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09).
[3]纪红艳.从无效到有效的飞跃——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