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结尾,让初中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6-10-21吴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反比例一元二次方程悬念

吴婷

一堂数学课,有开始自然就有结束.然而,纵观当前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各种研究和讨论,围绕课程如何展开的思考众多,却很少有教师去关注课程应当如何收尾.这既是教学研究当中存在的薄弱之处,也是提供给教师的创新优化空间.实践表明,一次精彩的结尾,往往能够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许多.巧妙且合理的结尾,更可以将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提升一个档次.

一、精选练习,学以致用回顾所学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每一个知识内容的获得,都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有所体现.因此,将所学到的理論知识投入到实践操作当中去,学以致用,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是适用范围最广,也是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后,我请学生试着解答这样一道习题:已知,一次函数与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P(-2,1)和Q(1,m),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和点Q的坐标分别是什么?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学生们刚刚接触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课堂练习不宜过于复杂.通过完成这道习题,学生亲自借助对反比例函数概念与性质的准备把握求出了关系式y = -及Q(1,-2),并通过作图的方式(如右图)得知,当x < -2或0 < x < 1时,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内容得到了综合回顾与运用.

这种课堂教学的结尾方式是比较常规的一种,操作起来也很简便.很多教师在本次课堂教学完成之后,都会将此次知识呈现的过程向学生们进行一个总结性的梳理,虽然也能够起到全面回顾的作用,却仍然停留在单一重现的层面上.教师不妨精选相关练习来替代理论上的描述性总结,既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又可以让回顾所学的过程生动灵活.

二、首尾呼应,有问有答过程完整

虽然一次数学课程分为多个环节,但这些环节所追求的整体目标都是同一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各个课堂环节的设计时,都需要注意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课程结尾的设计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可以不用另外为结尾内容与方式另辟蹊径,只要对本次课程的导入环节进行配合与呼应就可以了.

例如,在开始对三角函数的内容进行教学之前,我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所示,AB表示一个电线杆,在距离其25 m的D处,用高1.2 m的测角仪CD测得电线杆顶端A的仰角α = 22°,并已知sin22° = 0.3746,cos22° = 0.9272,tan22° = 0.4040,cot22° = 2.4751,则电线杆AB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0.1 m)?这个实际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们对三角函数的神奇作用十分好奇.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又将这个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大家运用本次所学知识予以解答.几十分钟前,大家还对这个问题摸不着头脑,现在却可以熟练地通过AE = CE × tan α = DB × tan α = 25 × tan22° ≈ 10.10,最终得出AB = AE + BE = AE + CD = 10.10 + 1.20 ≈ 11.3(m)的正确答案了.

首尾呼应的结尾方式,不仅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完整性,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课程结尾,并对之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感悟.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经常会运用提问的方式拉开本次教学的序幕.这时的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设置悬念,如果能在课程结尾处将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自然让大家从思维上重温了本次学习的内容,并将学习之处的悬念落到了实处.

三、设置悬念,激发热情开启新知

前文提到,设置悬念是课程导入的常用方式,意在激发起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实际上,这种教学思路不仅仅只适用于课程的开端,结尾部分同样适用,收获的效果同样理想.如果教师能够在一次数学教学结束之后,总结所学并针对下一次学习设置悬念,将会为数学课堂添加一丝全新的气息.

例如,在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过教学之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在课程结尾处,我想带领大家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与回顾,然后说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到了一元二次方程有时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而有时则会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会有实数解呢?怎样来判断这个方程是否有实数解?下次课程,我们来继续研究.”简单的一个叙述,让学生们在悬念中开始期待下一次课程的学习了.

于课程结尾处设置悬念,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提升具有双倍的加速效果.原因在于,一方面,以悬念结尾,能够让本次课堂学习在一个新的高潮中结束.它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热情中关注本次知识学习,将对于当次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贯穿始终.另一方面,本次课程中所设置的悬念,能够为下一次数学课程埋下伏笔.当新的内容教学开始时,无需教师再次进行过多课堂预热,学生们只要想到上次课程结尾处的悬念,便会自然对本次学习燃起兴趣,教师便可节省很多课堂时间,一举两得.

从前文的论述当中不难发现,只有好的开端,没有好的结尾,一堂数学课程便是虎头蛇尾的效果.即使教师绞尽脑汁为课程的导入开展设计了各种巧妙方式,如果没有一个绝佳的结尾作为呼应,也无法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尝试,笔者发现,为一次数学课程设计出新颖有效的结束环节方法多样,每种方法都能够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的特点达到不同的效果,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因时而异,因课而异,精彩的结尾必将带来精彩的课堂.

猜你喜欢

反比例一元二次方程悬念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3.3 反比例函数
2.2 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