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渗透

2016-10-21张福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关系反思

张福金

摘 要:三维目标,注重探究性学习。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务实、高效,是一线教师把握的关键。本文就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反思、关系、运用、类比,体现如何有机渗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接受式学习 反思 关系

高中物理实施新课标后,最为关注的是探究性学习。但学校、老师、学生更关注的是能力、成绩的整体提升。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渗透便更为重要。

一、对探究学习的反思

对于“探究式学习”,存在一些学习的误解;或是把探究视为高不可攀,或是忽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科学探究的“僵化”倾向:“科学探究就是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把探究式学习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人们尚未认识的科学事物及其规律,评价目标指的是最终的科研成果,研究成功与否要看是否有新的发现的理论。将探究式学习与科学研究等同,违背通过探究式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初衷,更影响我们学校较大面积提升教学效果。由于要求事事探究,因此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率受到影响。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都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把材料内化或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另一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给予的,在学生能够内化它以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教学资源起着学生学习活动的中介作用。前者是接受的,后者是需要探究的。探究和接受构成了学习方式的一个维度,其维度的一个极端是完全亲自体验的“绝对”探究;另一个极端是完全接受学习。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根据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平衡点和切入点。

1.科学探究需要接受式学习

探究中在提出问题时,评价问题的价值和可探究性需要一定的知识;在作出猜想、假设时,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只有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检验和评价探究的结果需要原理、模型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都由直接探究获得。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去有所“发现”,这种短时间内的“发现”常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是定性的,或者是半定量的,即使是定量的,也只是在极有限的特殊条件下获得的,要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要认识探究所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必须有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

2.接受式学习需要渗透探究的思想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总体上适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更好地理解知识,充分展现三维目标,凸显过程与方法。

三、习题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从习题的功能角度来看,以往我们认为通过课堂答问和练习等方式,以训练为目的来巩固,加深和强化学生已学的知识;以信息反馈为特征来检查,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并由此达到了解教师自身的教学效果。

1.背景探究——挖掘知识背景,感受物理文化

我们碰到的有些习题往往有深刻的物理背景,通过物理背景的挖掘,可促使学生充分感受物理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案例:在驾车时,为什么要“禁超载”“禁超速”“禁酒后驾车”呢?

一些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去分析,得出车的滑行距离s=mu20/2f+v0t0,s表示车滑行的距离,m表示车的总质量,v0表示刹车时刻的初速度,f为恒定的制动力,t0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v0可以说明“禁超速”,且还可以判断是否超速是依据瞬时的速度而不是平均速度。人喝酒了,反应时间t0长,故“禁酒后驾驶”。m说明 “禁超载”。

2.实验探究——重视活动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四、转变观念,想方设法为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开道

1.设置教学目标突出科学探究教学

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态度和科学美感的培养的形成。

2.设计教学过程紧扣科学探究教学

教学过程中氛围和谐愉悦,学生全神贯注,步步紧跟。整个设计紧扣以下环节:巧妙的引入、及时的点拨、有序的展开、成功的实验、精辟的分析、严谨的定论、有趣的悬念、灵活的反馈。

3.设计实验装置确保实施科学探究教学

4.师生的协作关系促进科学探究教学

5.运用数学工具深化科学探究教学

物理和数学是一对孪生兄弟,运用数学工具将推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向深层次进展。

五、扬长避短、决定取舍,要防止科学探究教学进入误区

1.不能僵化

某节内容所选用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用于全书各章节,应灵活取舍、选用、调整。

2.不能无限拔高

教学应该说不同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无限拔高有害无益。我们的科学探究教学在数十分钟内進行,这是有前提的,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教师要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志向,精神、态度、方法和学识,使科学探究教学向纵深拓展。

3.不能忽视大面积提高

一旦涉及探究,有些同行谈虎色变,认为高不可攀,甚至有人提心变成“精英式教学”;实践已初步表明科学探究教学应该而且可能变成大面积同学的共同行为,实实在在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4.不能排斥其他教学方法,而应有机渗透。

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演示实验法、综合启发法等,常规的板书教学,习题教学、接受式教学以及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包括观察性实验、测量型实验、验证性实验)也要加强。可开展各种教学方法的对比实验,并用实效加以检验。当然应一如既往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指导考试、做好实验、课外辅导,扎扎实实打好学生的双基。

探究学习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指明正确的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改变错误观念,形成正确思维,“心悦而服”。而接受式学习,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虽没有从分析学生错误的过程中去得到正确的观点,强硬地要学生接受正确结果,但许多前人成功的经验是可贵的,是自身暂时所不可替代的。

探究注重“探”“纳”“过”“透”;接受注重“讲”“细”“果”“多”。两者关系是不同角度的,教学中有机融合和渗透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关系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