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聚焦核心素养

2016-10-21郑宇群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郑宇群

摘 要:“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改革是全球的一个焦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根本出发点。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正式发布,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笔者谨以一节课为例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 培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基二〔2014〕4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地位。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對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了如下的建构:

在这一框架中,全面发展的人是核心,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个方面则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素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一个融合了知识、能力与应用实践和情感升华、社会参与度的完整体系。

二、互联网时代下历史学科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培养

历史学科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学科具有广博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能够全面深入地进行探究,也给教师从不同层面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它具有传授知识、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三大使命,也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塑造现代公民价值,达到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以一节《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为例,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实践。

1.利用微课,构建时空意识

历史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时空状态下,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聚焦时间和空间,从历史的时空中去理解人物的行为。 笔者将教材中康熙继位后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制作成微课,在微课中利用地图和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将康熙的事迹置于一定时空下,概括康熙的主要功绩,并留下疑问:分析康熙帝各项措施产生的作用呢?我们还可以怎么认识康熙?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学习历史需要关注时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激活学生学习乐趣。然后在形成一定的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兴趣点,我们还可以怎么认识康熙呢?引起学生新的思考,新的判断。

2.依托网络丰富史料,培养核心素养

解决历史问题的关键是用史实说话,在认识史实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认识,敢于并善于求知、求证。

2.1引入信息矛盾点,激发问题意识

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上资源,增补课本以外的文字、视频、图片等不同类型的材料介绍康熙对待文化的态度,如:康熙崇尚儒学、特别是理学; 康熙朝的文字狱;康熙热衷学习西方的知识且时间长、涉猎广,还采用西方的科学方式绘制《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实测全国地图。这组材料的补充,旨在将康熙帝对待文化态度上的矛盾点引入教学,让学生面对不同角度的史料时,自选角度、提出个人对康熙帝的看法,并且能够用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实证意识。

既然康熙对西方知识广泛涉猎,那么当时的西方对于中国文化是什么态度呢?然后加入17、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材料,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有一个“中国热”在欧洲?笔者节选了康熙在位期间,西方世界发生的一些大事: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7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1688 英国“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701 英国颁布《王位继承法》

1721 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从上述大事件中不难归纳出17、18世纪西方出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自然科学诞生,并且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接着设疑:那么这种变化与“中国热”是否存在关系呢?笔者选取了伏尔泰通过对孔子的推崇来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来说明中国的传统思想对于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当时西方对东方文明的了解、学习、欢迎的态度。

从这一环节教学的设计中,教师从康熙帝对待中外文化态度上的矛盾及同一时期西方对待东方的中华文明的态度上强烈对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反思过去,从证据中重建过去。

2.2引领价值判断,培养创新思维

于沛先生曾指出:“历史不仅仅是叙述,而是在叙述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学科。”学习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中体悟,汲取智慧,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进而指导自己的人生。

了解世界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中国,进一步提出疑问:“同一时期的中国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启蒙思想?”学生指出康熙时代的黄宗羲等也曾提出过抨击君主专制的主张。通过17、18世纪的世界在思想领域的变动让学生感受到在康熙时代,世界发生着巨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面临着该往何处去的选择。欧洲在社会转型中选择迈向资本主义,而康熙时代的中国却固守着封建专制制度。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当时的世界”这一宏大的视角来深入认识历史,诠释、分析、审视历史事件,抓住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立足于时代视野下的较为科学的价值判断;不断刺激学生回忆旧知识、分析新材料、设置一系列矛盾点,再一一化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探究历史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历史情境,并透过历史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全球的视野深入分析同一时间节点下不同地域的史实,扩大认识历史的视域,提高思辨能力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构成基于一定立场和视角的价值判断,并且实现迁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透过历史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脉搏,形成一定的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中,不难看出笔者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将丰富多样的互联网资源引入课堂。在课前利用微课夯实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角度地资源,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探究历史的动力,从而加强对历史的感悟和认知,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进而将认识历史的方法运用到认识现在、认识自身,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并激励他们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这样实现了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效结合,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将丰富的文化底蕴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创新思维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基二〔2014〕4号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施 久 铭.核 心 素 养:为 了 培 养“全 面 发 展 的 人”[J].人民教育,2014(10).

[3]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4]张家明 李仁琼.建构学本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J]. 教育科学论坛,2015,(8).

[5]褚宏启 张咏梅 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J]. 中小学管理2015,(9)

[6]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

[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2016.9.13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