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的思考
2016-10-21曹世红
曹世红
摘 要:概述了博物馆工作的基本情况,指出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从新常态下工作人员的服务要求及现状入手,引出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博物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及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一)相关工作介绍
1.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博物馆工作队伍中,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是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博物馆藏品管理、展品展览设计、陈列设计、文物保护、社会宣教、文物讲解等专业性强的一些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这就要求在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上要下大力气,专业技术人员首先在思想上要热爱祖国、热爱博物馆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专业人员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要努力奋斗、坚守岗位,不断学习、补充业务知识,并且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意见来履行工作任务,严禁出现倒卖文物、将文物私自占有等一切不正当行为。
2.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在博物馆工作团队中,虽然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博物馆建设中的一支核心队伍,但是博物馆管理干部队伍在博物馆建设中同样有着重要地位,起着导向作用。管理干部人员在思想上要热爱祖国、热爱博物馆事业,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当然管理干部人员的业务工作内容比较琐碎,但是工作很集中,包括行政事务、文书文秘、安全保卫、后勤服务、档案管理等等,其中每一项对于博物馆的整体运转都至关重要。因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人员队伍,才能为博物馆其他岗位上的专业人员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是博物馆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3.志愿者队伍建设
新时期,随着博物馆工作不断的推陈出新,博物馆的工作内容也逐渐增加、工作范围逐渐扩大,博物馆人才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博物馆馆内的正式工作人员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增加的博物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博物馆的义务工作人员就出现了,例如,一些博物館允许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或者假期来担任博物馆的讲解员志愿者,这样不仅解决了博物馆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还发挥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等功能,无形之中使那些志愿者学到了博物馆文物相关的知识;有些博物馆则请一些专家担任文物知识顾问,为观众服务,普及文物保护、收藏知识。
(二)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1.一支高效的工作队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和成功的基本保障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着相似的地方,都离不开一支得力的工作团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博物馆工作的内外部条件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认识、优化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端正服务态度,如此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适用的文化产品,从而为博物馆自身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2.有助于提高博物馆整体公共服务能力
博物馆是投入制约型的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只能拿出有限的财富投入博物馆事务,且这些投入不是仅仅维持博物馆的存在和生存,不是将博物馆作为“花瓶”和“标志”,而是要博物馆做出相应的回报,即要有具体的工作成果。优秀的工作团队可以帮助博物馆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出最大限能的能量,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博物馆为公共群体服务的能力。
3.有助于全民族思想文化水平的提升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从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精神财富。但是就目前来说对于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都不够深入,如果能够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提升博物馆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状态,那么博物馆的文化吸引力和社会凝聚力将会不断增加,公众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将通过博物馆这一文化密集型载体而得到提升。
二、博物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常态下对博物馆工作人员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1.更人性化的服务
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政府宣布,湖北省博物馆永久免费开放。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据此,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搬掉了公众进入博物馆的门槛,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开门迎客”,对普通大众来说,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顿“免费的午餐”,而是一场“文化的盛宴”。这就需要博物馆从业人员更大程度地开发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展示内容,陆续更新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
2.更信息化的传递
在当下“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社会公共服务产品越来越多地以信息化、网络化、便捷化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也应当更大程度上去利用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从设施的配备到工作的衔接到服务的呈现都应当加入信息化的因素,让公众更有效、更及时地获取博物馆内的文化信息。
3.更制度化的教育
新常态下,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于整个教育环境的改善以及各类教育的普遍重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已经不单单是自愿行为或是选择性行为,应当将其规范化、制度化,扩大继续教育惠及的范围,深入贯彻终身教育理念。
(二)我国现阶段博物馆工作人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入
相关人员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性认识还不清晰,博物馆以文物为中心的传统意识还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博物馆虽然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但很多是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大众的需求和接受力。对“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到馆观众为本”,未能将视野扩大到社会大众。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理念的不清晰、不深入,则会直接影响到服务的动机、内容、态度、质量等多个方面。博物馆“从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还需要诸多内力与外力的共同助力。
2.人性化服務有待加强
面对新常态对我们提出的人性化服务的新要求,中国现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可能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加以修正或完善。一方面要更积极的为残障人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活动等提供更为适合的服务项目,以完善博物馆无障碍环境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挖掘各类群众的文化兴趣以及社会共性文化取向,并着力研发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与更有特色的文化产品。
3.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博物馆历来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馆校合作、委托培养、在职学习、学术讲座、学术研讨和短期培训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但是,过去的培训是在计划体制、行政管理、注重学术和手工操作的环境中进行的,以期达到管理、控制和使用的目的。培训内容侧重于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呈现出学术、理论、学历过于分散的特点。培训多从组织的需要考虑,或从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出发,忽略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多系统讲授与博物馆藏品相关的考古、历史、文物研究、地方史的知识,受培训者更多的关注的是培训能否获得学位证书或同等学历证明。且培训工作多由各个博物馆分散组织,缺乏对特定工作领域普遍性问题的关注,很少组织多所博物馆中相同工作岗位从业人员的集中培训和经验交流,这使得优秀工作经验很难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4.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距离公众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一方面,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现有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数字化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上,因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未得到高度认可,部分地方忽视信息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总之,对博物馆信息化的认知水平不平衡和观念的落后以及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三、关于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建设的措施
(一)建设博物馆专业化人才体系,适应新常态下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博物馆属于知识密集型文化机构。国家文物局曾明确提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应与普通高校基本相当。《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将实施“文物博物馆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培养一批行业急需高级专门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博物馆应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从业人员队伍。首先,要制定博物馆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任职学历标准、专业背景和品行要求,严把博物馆从业人员入口关。其次,应当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博物馆从业人员流动机制。再次,要完善博物馆从业人员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省级以上博物馆以及中国博物馆协会等相关机构,引导博物馆相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与博物馆事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共建博物馆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基地。同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博物馆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二)普及终身教育和社会化学习,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中
1.提高高校博物馆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博物馆工作的准入门槛
就我国目前来看,博物馆相关专业开设规模有限,学生参与热情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造成了高校博物馆相关专业教育成果并不十分突出,产出的优秀人才数也较为有限。一方面要加强博物馆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壮大教育团队,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我们对于那些有志或者有兴趣参与博物馆研究的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的也应当为其提供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渠道,通过选修或者辅修等方式以造就更多复合知识背景的人才。
2.扩大博物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途径,深化终身学习的社会理念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使博物馆工作视野更为开阔,信息技术使博物馆与世界各地协作伙伴的联系更为快捷,这也使得博物馆行业对于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在国家终身学习战略实施背景下,博物馆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应更多元化、深层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培训方向;第二,根据能力水平确定培训方式,第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从继续教育的开展途径来说,一方面,要通过馆校合作、委托培养、在职学习等较为长期的继续教育方式开展博物馆工作人员培训,实现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学术讲座、学术研讨和短期培训等时限较短的继续教育方式也同样可以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带来工作上的思考和能力提升,此种方式不仅高效率、知识密度较大而且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兴趣,引导员工主动学习。
(三)推动数字化、信息化进驻博物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博物馆应当逐步渗透和扩大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将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出现,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现代技术支撑,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从数字博物馆的最基本方面着手,先建立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再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完善,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服务效率、扩大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学习渠道;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复合型人才,壮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队伍。
(四)在培训活动中融入各地历史特色,增强博物馆的文化吸引力
在培训活动中可以适当加入于当地历史文化相融合的题材,增加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当地的文化特色起到宣传作用,扩大地区文化的影响力。例如“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博物馆可以研究讨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主题培训等。
参考文献
[1]莱德,苑克俪.澳大利亚的博物馆人员培训[J].中国博物馆,1989(7).
[2]帕特里克?博伊兰.博物馆管理变革与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J].古今农业,2003(3).
[3]麻赛萍,高蒙河.考古现场、博物馆、课堂:考古教育的三个阶段[J].博物馆研究,2011(3).
[4]帕特里克?博伊兰、侯雁.博物馆职业培训现状:从博物馆策展到博物馆管理[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1(3).
[5]陈文,谢荔,张毅宇.基层博物馆职工业务素质及能力培训分析与探讨[J].四川文物,2011(2).
[6]牛伟.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D].郑州:郑州大学,2013.
[7]宋向光.加强技能培训,建设高效创新的博物馆二作队伍[C].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8]变“免费午餐”为“文化盛宴”,博物馆需提供人性化服务[EB/ OL].http://archive.wenming.cn/2009-01/07/content_15384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