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2016-10-21王翠华
王翠华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语言特点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特点 教学探析
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门中最为关注的项目之一,在国民基础教育过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可以有效反应出语文教学风格与教学水平。然而,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一定的语言活力,难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甚至会导致小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小学语文教学特点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分析
在时代发展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广泛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也越来越丰富,所包含的知识较为广泛,在此类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准确的掌握各类教学知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与文章中的故事较为重要,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为人处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旦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小学生将很难全面理解与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丰富、具有特色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各类语文知识,使其可以更深层次的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较为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语言的应用,根据语言特点的分析,提升自身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单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难以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无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对语文语言产生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水平,优化小学语文语言教学体系[2]。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具有规范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规范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特点,主要因为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规范的利用语音、词汇等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可以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还要利用规范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平舌音读成卷舌音,将“诗歌”读成了“思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形成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难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规范自身的教学语言,利用规范性的语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规范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2.科学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运用一些科学方式,同时,教育教学本身也是属于科学项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利用科学准确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教师在应用教学语言之前,必须要先了解词语的情感色彩与语境色彩,明确词语的真正含义。还要深度挖掘与分析各类知識,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我认为这些学生的观点是对的”,在说出此句话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歧义,学生无法明确哪些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带有歧义的句子[4]。
3.接近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接近性的特点,主要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关联,学生很容易对其进行吸收与理解,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习惯等,为学生提供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其可以对语文语言形成初步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式,利用优美与亲近的情景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发展效果[5]。
4.生动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特点,主要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中,含有很多生动、活泼的词语,教师利用此类词语,可以拓宽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思维,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动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在枯燥的语文知识中更加有效的对其进行理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春》一课的时候,可以将句子“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小草探出了头”等句子凸显出来,在生动词语的感染下,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5.趣味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等,为学生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是歌曲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6.情感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语言情感性特点,将情感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想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使小学生可以与文章产生共鸣,更加深刻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同时,小学生可以与文章进行沟通,形成一定的情感教学作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较为丰富,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重视语言的应用,为学生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通过教学制度的优化,减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错误的现象,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B版,2014(1):125-125.
[2]赵玲.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8):93-94. [3]郝霞.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新课程·小学,2015(9):218-218.
[4]姜淑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21-221,254.
[5]陈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