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2016-10-21梁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奥欣赏课美术作品

梁艳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欣赏课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之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现在,一些专家认为:教学效果的体现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更多的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质疑和评判。

在美术欣赏课课堂上,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并能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比如:在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的时候,很多学生第一眼看到作品,并不认为它是一幅好作品,认为画面形象凌乱、不完整、怪诞,让人感觉恐惧。所以,有些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这幅画为什么会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到底好在哪里呢?针对这一问题的提出,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组织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找到答案。在学生自我探究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去思考作品创作之前发生了什么,画家本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等方面去考虑。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毕加索是怎样一个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曾经经历过什么样的灾难,成为他创作这幅作品的素材?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艺术家的生平以及作品构思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涵。还可以启发学生:画家是怎样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牛头代表了什么?马的嘶鸣象征着什么?画面高悬的灯泡象征着什么?手持煤油灯的女人象征着什么?等等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作品中象征性艺术手法的运用,从而了解立体派的艺术风格。

通过问题的设置,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以及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这正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在提问、思考、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作品的认识。

二、在进行美术欣赏课之前要提示学生充分地了解所要欣赏的作品内容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参与,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够被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强迫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来欣赏美术作品的,很多学生看到的都是表象,并不能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它们往往是凭直觉来欣赏的,所以对作品的感受也是不够深刻的。因此,在上课前要让学生对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欣赏。让学生有所准备,这样就不会对作品产生距离感,也会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凡高作品赏析的时候,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凡高作品及艺术特色时,我就给学生先看了凡高的《加歇医生像》,并且告诉他们这幅画价值连城,当时的拍卖价达到8250万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作品。然后问学生:在大家的心中一定认为凡高非常富有吧?很多学生会说是,这时可以继续说:其实不然,你能想象得到吗,凡高生前并不知名,仅售出过一幅作品,而且可以说他的生活是穷困潦倒的,没有生活来源,要靠弟弟提奥接济才能维持创作。这是为什么呢?为何生前他的作品不被世人接受呢?他的作品中到底包含着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呢?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兴趣,学生的预习行为会变得更加主动。

三、美术欣赏课上要积极思考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美术欣赏课上,要想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认识,通常将几幅有相似之处的作品进行比较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不同的作品,它们在表现的形式、绘画技巧、画种、风格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如果我们用语言来单纯的描述是很难说清楚的,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欣赏和比较,我们就很容易把它们进行区别。我们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探讨产生这种不同点的原因,这样通过在几幅作品的比较中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立体主义的艺术风格进一步加深认识,就可以采用比较法。我们可以拿《西奥岛的屠杀》和《格尔尼卡》进行对比。

《西奥岛的屠杀》是传统绘画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它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代表作, 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杰作。《西奥岛的屠杀》所表现的内容很写实地表现了趾高气扬的侵略者和痛苦挣扎中倒在血泊中的绝望的受压迫者的惨状。而《格尔尼卡》则是通过怪诞的造型揭露了法西斯的侵略暴行,画面满是单纯的几何线和游动的曲线,还有一些支离破碎的人物和动物的肢体的形象,抽象的牛头、马头都带有平面的装饰性的特点。两幅作品在表现形式来看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西奥岛的屠杀》的表现手法是写实的,而《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則是夸张变形。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学生对立体主义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一切形象解体成最简单的几何形块,然后再按画家的意愿重新组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作品中主观情感的表达。

以上通过举例简单地讲述了比较法在欣赏课中的应用。其实除了这两个切入点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比较。比如将中外作品进行比较,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等等。其实,比较法的运用是比较灵活的,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学生就能够在比较中得到不同的全新的艺术体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所以,如何上好美术课,如何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以期学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西奥欣赏课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等18岁了会有18岁的梦想
法利怎么了?
美术作品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术作品
毛里西奥·德索萨巴西的华特·迪士尼
17岁少年达洛伊西奥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