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活动平台体现“素养”追求

2016-10-21陈玲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素养核心素养活动

陈玲霞

【摘 要】核心素养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新课题,要求教师大胆尝试,总结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活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133-02

一、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搭配的规律”

教学片断:

1. 生活情境,触发兴趣

师:马上要春游了,看老师准备了什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张图片:可乐、牛奶、汉堡、鸡翅、鸡块)你们知道怎么分类吗?(板书:分类)

生1:汉堡、鸡翅、鸡块可以分为一类,它们都是吃的;可乐、牛奶分为一类,它们都是喝的。

2. 独立思考,活动先行

师:吃的叫做食品,喝的叫做饮料。如果从中任意选择一种饮料和一种食品,你准备怎么选?

生2:我选汉堡和牛奶。

生3:我选鸡翅和可乐。

师:选择一种饮料和一种食品的方法叫搭配。(板书课题:搭配)

师:任选一种饮料和一种食品,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学生有的思考,有的用手画。有学生说4种,有学生说5种……出现不同答案)

师:下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不同的搭配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看看能写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巡视并找出有特色的记录方式,请学生准备在展台上汇报)

3. 汇报讨论,探求规律

(1)交流结果,共享方法。

方法1:

鸡翅加牛奶,汉堡加可乐,牛奶加鸡块,汉堡加牛奶,可乐加鸡翅。

生4:还差一种呢?(有学生喊起来了)

方法2:

牛奶+鸡翅 牛奶+鸡块 牛奶+汉堡

可乐+汉堡 可乐+鸡翅 可乐+鸡块

方法3:

牛奶鸡翅汉堡鸡块 可乐鸡翅汉堡鸡块

(学生分别在展台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2)商定标准,寻找规律。

师:对于前面的几种搭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生5:第一个同学,一会儿鸡翅与牛奶配,一会儿汉堡与可乐配。

生6:他把它们弄乱了,还少了1种搭配方法。

师:第二个同学还乱吗?第三个同学呢?

生7:不乱了。

师:他们是怎么搭配的?

生8:他们都是先拿出牛奶与3种食品搭配,再拿可乐与3种食品搭配。

(教师用黑板上的图片边演示边引导学生,食品与牛奶搭配后,又挪过来与可乐搭配)

师:与牛奶搭配的情况又看不到了。怎么办呀?

生9:可以用线连一连。

师:你来连一连。(学生在图片下面连线,表示了6种搭配方法)

小结:先选定一种饮料,再把饮料分别与3种食物搭配,这样就不会乱了。

(3)制订规范,改善思考,渗透符号意识。

师:很多同学用文字叙述来表示不同的搭配情况,还有同学记录方法与他们不同。

出示两种记录方法:

师:这两种方法怎么样?

生10:用画图的方法挺清楚的,但第一个同学画的不知道哪个是饮料,哪个是食品。

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11:可以用三角形表示饮料。

师:你来画一画。(生画图后出示)

师: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生12:把饮料与食品区分开。

师:也就是分成了两类,分类有什么好处?

生13:同类之间不能搭配,就不用连线了。

(4)拓展练习,初步提高学生数感。

師:从这些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饮料一下子搭配了几种食品?

生14:3种。(板书:3)

师:另一种饮料搭配几种食品?

生15:3种。(板书:3)

师:一共多少种?

师:如果再来一种饮料,又多了几种搭配方法?

生16:又多了3种。

师:如果是9种饮料和3种食品,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7:一种饮料搭配3种食品,9种饮料就是有9个3。

师:看来大家已经发现了奥秘。

二、教学反思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传统。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由“双基”“四基”向“素养”发展,已经被多数教师所接受并努力践行。一节优秀课,不仅要“双基”扎实,更要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方面有所收获。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这就需要以活动为载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润物无声”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近期,笔者以“搭配的规律”一课为例开设研究课,重点在学生符号意识和模型思想等素养的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开发教材,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教师应有的课程开发理念。如何用好教材、如何把教学内容活动化,是教师必须每天面对的课题。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有3个木偶和2顶帽子,买1个木偶,再配1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由于木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于是笔者以春游准备食品和饮料为情境。因为学校每年4月都会举行春游活动,学生不仅对春游情境很熟悉,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素养落实、评价练习也是这一情境的延续,如为春游准备衣服,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从家里经过学校到公园有几种不同的路线……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情境中学习,不仅可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自主探索热情,还能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活味,这也体现了教学的人本取向。

2. 基于独立思考的交流共享,活化学生经验

(1)提出“搭配”议题。笔者有意凌乱地出示有效信息,3种食品和2种饮料,让学生思考选一种饮料和一种食品,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一议题的提出,自然将搭配问题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搭起学生生活世界通向数学问题的桥梁。

(2)独立思考。从这些食品和饮料中,任选一种饮料和一种食品,可以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教师的短暂“留白”,让学生有了独自思考、各自尝试的准备时间。面对学生众说不一的答案,教师没有及时评价,而是提醒学生独立思考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在导学案上用个性化的语言独立表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这就使互动交流等合作学习活动建立在相当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基础之上。

(3)优选方法。获得学生多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后,笔者先选择了几种用文字表达的方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但发现第一个方案并不合理,而且找到了错误的根源是“没有按顺序搭配,结果有的重复了,有的漏掉了”。接下来,通过“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喜欢?它们有什么优点?”这几个问题引领学生通过回顾、反思探究活动总结经验。

(4)升级表现形式,接近数学素养。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化思维结果,体现了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有的学生用语言文字表示,有的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哪种方法更简洁、更通用呢?解决“无序”和“有序”的问题后,笔者展示了2种分别用连线和用数学图形、符号表示的搭配方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更简洁、更快捷。这样,我们已经接近数学素养的“天花板”。

回顾整个过程,既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交流表达、评价与感悟的完整过程,又使学生在得到不同结果的同时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

3. 基于討论的升华,数学思想和方法内化为学生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有关组合知识的问题,渗透分类讨论、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等学科素养。上课伊始,教师有意凌乱地出示3种食物和 2种饮料图片,要求学生进行搭配,实际上是“逼着”学生进行分类讨论。通过对“无序”和“有序”2种不同方案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有序地思考,才能不“重”不“漏”。学生讲解具体搭配方法:先选饮料,再配食品,每种饮料都可以配3种食品,所以2种饮料3种食品的“搭配”总数是2个3。这时,笔者适时地渗透乘法原理,如果再增加一种饮料呢?如果是9种饮料和3种食品,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学生能对所有问题都给出正确答案,并说出其中的道理。在后面的练习中,又以学生熟悉的搭配衣服、春游路线为素材,引导学生将有序的、不“重”不“漏”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其中。这样,就把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实现“无声”的落实。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素养核心素养活动
“活动随手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