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性初探
2016-10-21贾秀梅
贾秀梅
【摘 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活动。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必须从实、求活、尚简,才能使课堂真正做到有效率,讲求教学的速度(投入小一点);有效果,讲求教学的质量(收益大一些);有效益,这效益是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有效;从实;求活;尚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126-02
国内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都备受关注,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我们倡导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主张合作互助、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民主化。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从实起步
我们提倡扎实、朴实、真实的教学风格,就是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将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1. 制定目标要有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還应注意目标要有层次,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有所发展。如新课标低段写话要求第一条:“对写话有兴趣”,可以理解为:学生有表达欲望,动笔写就行,有兴趣写就更好,能写好更不错。这就体现出三个不同的层次:写了就行(低),想写就好(中),会写更棒(高)。
2. 教学策略要有灵活性
教学年段(学段)不同、教学内容(识字、阅读、作文、口语、综合性学习)不同、课文类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拓展课文)不同、课文文体(体裁样式)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完全应当有别,不能只求千姿百态,而要追求朴实有效,就是同课也可异构、异法。比如,同是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有的老师喜欢从整体入手先给学生一个总体印象,再细细品味;有的老师则从人物简介入手,在学生对古诗产生的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学习;有的老师则将这首诗与李白的其他诗歌进行对比,或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以品味诗人的豪放诗风。“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在策略方法上可以依文本特点、教师个人特色、学生个体不同,而采有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让教学方式呈现出殊途同归的多样性、多元化状态,扎扎实实教语文,认认真真学语言。
3. 评价指标要有趋动性
教师对学生评价、布置作业、练习时,不能用整齐、单一的内容去作硬性的要求;批改、判定测评试卷时,也不能拘泥于统一的标准、尺度去衡量各类学生。例如,可设计星级作业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允许少做,鼓励多选。要让评价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真正正让评价成为切实可行的有效引领。
二、实中求活
实为基础,实中求活,方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达成真正的有效。只有这样,才会是生命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必定也是充满鲜活气息的多彩的课堂。
1. 教学设计要以实为据,依时而变
每节课的设计都要以课标为指导,以文本为依托,以学生为基点,依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程序,这样设计的方案,目标才会恰当,流程才会合理,效果才会落实。记得教学《日月潭》一课时,在课的结尾处,笔者设计活动,让孩子自己做导游,一起去游览日月潭的风光。最初是想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日月潭的美,与此同时达到训练语言表达的目的。 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才发现孩子在解说时,视频播放的速度很快,而孩子还没有说完整,结果把课文的意境完全破坏掉了,根本没有达到理解课文、感受文辞之美的目的,更不用说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做有创意的解说了。之后笔者调节教学流程,在第二个班上这课时,通过有序的出示一幅幅日月潭景观的图片,让负责解说的孩子看着每一幅图说,并结合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图说具体。同时同伴给予评价,教师给予点拨,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孩子体会到课文写作的顺序,而且在说的同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说,语言表达十分精彩,这样的训练才是扎实到位的。
2. 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中的体验, 让学生有效参与,不断提升
教学过程不仅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实践的起始点)参与自得的实践,而且要注重体验(实践的关键点),夯实双基 (实践的落脚点),形成能力(实践的着力点)。对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面是笔者教学《燕子专列》一文时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的熟练,但没有感情)
师:你读得很熟练,但是老师没有听出燕子面临的困境。要读出感受,还要能在脑海里“放电影”,即读句子能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带着感受去读。大家先看这个词(课件:长途跋涉)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长途跋涉
师: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燕子飞得很远很远。
生:我仿佛看到燕子飞过很多地方,飞得很累。
师:想象一下,燕子都飞过哪些地方?
生:飞过高山。
生:飞过森林。
生:飞过大海。
生:飞过草原。
生:飞过沙漠。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么?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过冬了。你们看—— (课件显燕子迁徙情景的画面)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一路上,他们要飞越高山、雪地、草原、大海、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路那么长,你想,这一路上,他们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生:有的因飞太久,极为疲惫,累死了 。
生:有的在飞行中生病了,跟不上大部队,掉队了,最终也是死了。
生:气温骤降,燕子找不到食物,大批大批的饿死了,非常可怜。
……
师:一句话,一路下来,燕子飞得——
生:非常辛苦。
生:困难重重。
……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很有感情地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是呀,路真长啊!谁再来读?
生:(极有感情地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困难重重,飞得多辛苦啊!大伙一起读。
生:(齐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我听出了你在为燕子着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讀)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我听出了你的心情很沉重 ,我在为燕子担心,着急。谁再读?
生:(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我听出了这场迁徒是何等让人感动。
本片段的教学,抓住关键词“长途跋涉”与“饥寒交迫”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借用巧妙的评价语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这样的朗读实践,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经过逐层品读感悟,才会有所体验,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读中悟得了方法,语感进一步增强。
3. 教学反思要关注实效
“有效教学应是师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即不仅要关注学生收获了多少,还要看教师感悟到多少。从关注学生学的实绩中,去关注教师教的实绩,这有助于师与生的共同发展。教师要做一个成功、有效的反思者,应增强与提升个人的自主认识,使自己有着出色的自主认识能力。
比如《画风》这一课内容很简单,课后笔者引领孩子将课文改编成诗歌的形式,孩子们很感兴趣。让人惊喜的是,他们不但把课文改编成诗,同时还拓展了课文的内容,给自己的小诗配上图画,做成了绘本。比如《春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快乐在哪里》《爱在哪里》……真的让人十分欣喜。语文教学不正需要这样的举一反三吗?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这不正是教学相长吗?
三、去繁尚简
崔峦老师讲到语文课程改革时,曾编了几句顺口溜:“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舍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去繁尚简,不要把语文看得太神秘,太玄虚,应该简简单单学语文。
1. 展示简洁
简洁就是要做到不拖沓、不臃肿,简捷明快,轻装上课。有位老师上《日月潭》,从桂林山水讲到黄山奇石,从龙门石窟讲到香山红叶……等到引入正题时,时间已经过了十分钟之久。而另一位老师则直入中心:“今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宝岛台湾,去感受那里的美吧!”简洁明了,引人入胜。这里的简是简单、干净、利落,但不是肤浅,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寓深刻于精当之中。它源于能把握文本的精髓和精彩,抓住教学的关键和要害,在教学流程中凸显重点,突出难点,相机处理得当,简明扼要。
2. 框架简明
要把恰当的教学框架与精当的教学细节有机地整合起来。整体框架中包含着细节,教学细节应精心安排,步步渐进、环环深入。如《槐乡的孩子》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围绕槐乡孩子的勤劳质朴来写,但在手法上却十分细腻。所以,文章总体上是以时间为序,但细节上尚需细细品味,如写时间的变化,“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鸡热得耷拉着翅膀——日落西山——当炊烟升起”都流露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果不仔细读是读不出韵味的。而对孩子们割槐米时的动作的描写以及他们入睡时神态的描写,则能体会出他们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没有教学的细节,就不会有深刻的感悟。
3. 重构简约
文本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重构的过程,需要分解细化构建简约的课堂。 ①导入。即导入要讲短、平、快,迅速让学生接触文本,学习时情味盎然、思绪飞扬。②展开。要有层次,有重点,有力度。③结束。巩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注重基础;拓展运用(引向课外、引向生活)—— 注视发展。
总之,“有效教学”是我们正在书写的语文课改的优美的诗篇,让我们的课堂以“实”为“原动力”,以“活”与“简”为“助动力”,在教改的新天地越飞越高。
(编辑:赵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