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生髓治疗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84例疗效观察

2016-10-21马相斌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药治疗肾虚中医

马相斌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生髓治疗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左归饮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84例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者53例,占63.10%;有效者26例,占30.95%;无效者5例,占5.95%。结论: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而致髓海不足为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的中医发病机理,以肾之阴阳偏虚的不同,采用左归饮或右归饮为主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中医;肾虚;中药治疗

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其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中风先兆的范畴。是临床工作中极易遇到的疾病,本人以左归饮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了84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以一得之见就正于同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0例。年龄最小者37岁,最大者92岁,平均年龄74.5岁。病程最短者仅两个月,最长者3年。平均病程7.8月。所有病例均经过颅脑CT检查或者颅脑MRI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脑干梗塞(出血)、小脑梗塞(出血)等,且符合上述中枢性眩晕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病变如:颅内损伤、中毒、听神经瘤、小脑及脑干梗塞等疾病所致中枢性眩晕,另外尚需排除颞叶癫痫等疾病。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非系统性眩晕。

1.2 疾病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1]:眩晕旋转性或非旋转性持续时间较长;旋转程度较轻;植物神经反应少且不明显;自发性眼震为垂直性或斜行性、粗大、持续;有站立不稳或左右摇摆;眩晕发作时可有意识障碍。

中医诊断标准[2]:以头晕眼花,如坐舟船,或视物旋转,站立不稳,不伴有耳鸣、耳聋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1.3 临床分型

中医分型大致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另有挟痰、挟湿、挟风、挟火等不同类型。

1.4 治疗方法

以《景岳全书》中左归饮原方比例应用,基本方剂量如下:熟地18g、山药12g、枸杞12g、茯苓9g、山茱萸12g和炙甘草6g。《景岳全书》以本方治疗命门之阴衰阳胜之症,称之为壮水之剂。本人以之治疗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在中医辨证属于肾阴不足者,并随患者症状兼加的不同而加减。对于偏肾阳虚者,则以《景岳全书》中右归饮原方比例应用,基本方剂量如下:熟地18g、山药12g、枸杞12g、杜仲12g、山茱萸6g、肉桂12g、制附子9g和炙甘草12g。《景岳全书》以本方加减治疗命门之阳衰阴胜之症,称之为益火之剂。本人以之治疗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在中医辨证属于肾阳不足者,并随患者症状兼加的不同而加减。

如患者素体肥胖,头晕目眩,头部如有物蒙,舌淡苔腻脉滑者,多为挟有痰浊,可加用化痰开窍药物,偏阴虚者加前胡、桔梗、陈皮、郁金、黄柏;偏阳虚者加半夏、苍术、陈皮、补骨脂、仙茅。若患者眩晕,腰膝酸软,肢体肿胀,舌淡胖苔垢浊脉濡细者,当为挟湿,可加用苍术、厚朴、茯苓、泽泻。如患者有头晕头痛,视物旋转,甚则肢体振摇,舌淡苔白脉弦者,则为挟风,可加用川芎、钩藤、牛膝、白芍、天麻。若患者形体偏瘦,头痛头晕,躁扰不宁,甚则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者,则为挟热,可加用犀牛角粉、淡竹叶、野菊花。每日一剂,加水15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20剂为一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随诊复查无异常;有效:症状好转,眩晕减轻,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无效:眩晕无明显变化。

2 效果

疗程最长2个月,最短15天,平均31天。随访失去联系者,以所买药物剂数为治疗天数,疗效以最后一次面诊时的情况为依据判定。临床治愈者53例,占63.10%;有效者26例,占30.95%;无效者5例,占5.95%。

3 典型病例

陈某某,女,67岁。因“头晕、头昏沉不清、偶有视物旋转、行走不稳3个月”为主诉于2012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病例特点:患者老年女性,有高血压病史8年余,最高达180/mmHg,未规律用药治疗,血压控制欠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有身体晃动感,行走不稳,自感脚下发轻。查血生化:TG2.60mmol/L,CHO5.31mmol/L,LDLC4.22mmol/L,HDLC1.05mmol/L,GLU5.42mmol/L。颅脑CT检查示: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6次/分)。胸部平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遂在其家附近的诊所按脑动脉供血不足静脉用药治疗,症状略有好转。此后,患者一直有头晕不适,偶有加重,出现视物旋转,或身体摇晃感,或行走不稳,在家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倍他司汀片、刺五加片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2年5月来我院中医门诊就诊,见患者体型偏胖,自诉时有头晕眼花,头重如蒙,重则出现视物旋转,或身体摇晃感,或行走不稳,失眠多梦,倦怠乏力,健忘,心烦,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滑数。考虑为肾精不足,偏于阴虚而挟有痰浊,给以左归饮加味:熟地18g、山药12g、枸杞12g、茯苓9g、山茱萸12g、前胡9g、桔梗9g、陈皮9g、郁金9g、黄柏9g和炙甘草6g。每日一剂,加水15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先给以7剂进行治疗。1周后患者复诊,自诉眩晕等症状减轻,情绪、睡眠、运动及飲食等方面皆有好转。舌脉大致同前,遂以原方再服4周。再次复诊时,患者自诉一切正常,嘱以左归丸再服用1~2月,以巩固疗效。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前庭系统和其与中枢联系过程中的任何部位受生理性刺激,特别是病理性因素的影响,都可使信息发送的对称性或均衡性遭到破坏,其结果客观表现为平衡紊乱,主观感觉则为眩晕。而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就是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等部位的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眩晕,最常见的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症[3]。

在中医学中,运动觉和空间位置觉没有固定的器官来主管该功能,于是对于眩晕则论述较多。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黄帝内经·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脑为髓之海,其功能的正常行使有赖于髓海充足,有余不足皆可为病,髓海空虚则眩晕作矣,从而导致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此外,中枢性眩晕又与心、肝、脾等脏器有关。如肝肾阴虚,肝阳化风上扰,而致兼有风邪。脾肾不足,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浊上蒙清窍,才有肾虚挟痰所致的眩运。肾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滋心火,心火不能下济肾水,心肾不交,心火独亢于上,上扰清窍,此乃肾虚挟火所致之眩晕。肾精不足,命门火衰,温化水湿之功能失常,则可有肾虚夹水湿之眩晕。

因此,中枢性眩晕是一种以肾虚髓海不足为根本病因,又可兼夹有风、火、痰、湿等实证的复杂疾病。本研究以左归饮或右归饮填精补肾、生髓充脑为本,视其兼症之不同而给予相应的加减,治疗非器质性中枢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3]韩英博,彭俊阳,姚建华,等.眩晕的病因分类与规范诊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9):25902592.

猜你喜欢

中药治疗肾虚中医
补肾8大误区 让你越补越虚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
升降散治疗湿疹皮炎应用体会
观察冠心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自测肾虚10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