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出的精彩
2016-10-21黄思代
黄思代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打磨创新。本文从“智慧星”对打磨数学课的教学功能方面入手谈感悟,得出“磨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的结论。
关键词:智慧星;磨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65-02
1 问题的提出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在今年的“磨课”活动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刀越磨越亮,课越磨越精彩”的真谛。
《认识11~20各数》的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课前我就琢磨,学生们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才一个多月,课堂上依然表现出好奇、好动、好胜的天性。加之,本节课中有些知识点,他们在幼儿园都粗浅的学过。因此,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有个问题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我苦思冥想得出结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抓他们的注意力。为此,我设计了“智慧星”这个教学环节。
2 “智慧星”的妙用
2.1 激趣助学
我亲手制作了几个漂亮的五角星并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智慧星”。
上课伊始我就拿出个“智慧星”说:“这个‘智慧星好看不好看?”
“好看!”
“想得到它吗?”
“想。”
“哪位同学上课能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就奖励他一个。”
效果真明显,看着学生们挺拔的坐姿,专注的眼神,我真佩服自己能想出这么一招。事实证明“智慧星”的环节确实收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老师们在肯定之余也抛出了一个问题:“智慧星”不智慧。理由是“智慧星”的作用只在激趣助学上,功能单一。
2.2 引领教学全程
在与老师们研讨后,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老师们说的有道理,这么好的环节设计不能只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吧,还应该增设些功能。
带着研讨后的感悟我进一步深研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有: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简单的推理,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显然,对于“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是较容易掌握的。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而“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智慧星”能不能引领教学全程为学生掌握重点,教学突破难点而服务呢?结合这个设计理念,我对“智慧星”的环节作了二次设计。
第二节课上,我把导入对话作了调整。
我拿出个“智慧星”说:“这个‘智慧星好看不好看?”
“好看!”
“想得到它吗?”
“想。”
“哪位同学上课能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就奖励他一个,还能参加课堂上的游戏活动哟。”
最后这一句话的改变为后续活动埋下了伏笔。为此,我准备了十个五角星,在五角星的背面分别写上11至20不同的数字,为巩固提升环节使用。
课堂中我把十个“智慧星”都作为奖品送给了学生,同学们对于游戏活动满怀期待。在巩固提升环节中得到“智慧星”的同学满面笑容的走上讲台,兴致勃勃的来参加游戏活动。我设计了一连串的富有层次性的口令。这些口令中蕴含着我对本节课的深度认知。
“请同学们按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好队。”
“请站在13左面的那一位同学拍拍手。”
“请站在14右面的那一位同学也拍拍手。”
“请站在15和17中间的那一位同学举手。”
“请与16相邻的同学也举手。”
“比14多1的数请原地转一圈。”
“比19少1的数请原地转一圈。”
“请由1个十和10个一组成的数向前走一步。”
“请由2个十组成的数向前走一步。”
在老师的口令引导下,在其他学生的纠正下,师生配合,生生互动,场面活跃而有序,即使听到了下课的铃声学生还是留恋游戏,久久不肯离去。
3 意义分析
课后研讨中,老师们说:“小小的环节首尾呼应,一脉相承。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智慧星情境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智慧星真智慧!”
是啊,教学需要机智,需要创新。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们用心设计。
作为一线的教师,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这一次“磨课”的经历,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我深深感悟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设计,要善于结合学生需求,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使结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但这创造、实践的过程不也是一种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