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分析
2016-10-21仝志强张慧贤
仝志强,张慧贤
乌海市蒙中医院糖尿病肾病科,内蒙古乌海 016000
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分析
仝志强,张慧贤
乌海市蒙中医院糖尿病肾病科,内蒙古乌海016000
目的就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这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口服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治疗法,给予患者四磨汤口服。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临床症状相比较于对照组而言,改善情况更加的明显,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过程中,中医治疗相比较于西药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中医;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多是由于遗传或者是环境因素所导致的[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使得人们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再加上老龄化的不断升高,使得糖尿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2]。胃肠功能紊乱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而这些都会给患者生活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3]。为了更好地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治疗,该院提出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这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5.5±6.2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7.25± 1.0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6.7±7.21)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98±1.25)年。经过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口服治疗,用量为10 mg/次,3次/d;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治疗法,给予患者四磨汤口服,药方包括木香20 g,乌药15 g,槟榔20 g,枳壳15 g,一剂药加水500 mL水煎100 mL,在早晚进行口服;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2周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指标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其中就包括患者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症状,并且计算两组患者这些症状的改良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其中,显效:患者胃肠道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有效:患者胃肠道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是有些许的不适;无效:患者胃肠道症状并没有任何的改善,或者是有加重的情况。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临床症状相比较于对照组而言,改善情况更加的明显,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n(%)]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造成糖尿病患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损害了自主神经,例如,迷走神经节以及交感神经节退行性病变等,而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现象,胃肠道黏膜微循环受到了障碍使其局部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等现象,从而造成患者消化道平滑肌细胞以及神经元细胞受到损害,最终导致患者胃肠功能出现异常[4-6]。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在早期就能及时的发现,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胃肠功能紊乱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患者不能够有效地吸收所食用的食物以及降血糖药物,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得到控制[7]。因此,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治疗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延缓病情的发展。
在中医学上,胃功能紊乱是属于“消渴”并“痞满”、“胃院痛”范畴,中医认为出现胃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虚胃强或者是肝郁脾虚,再加上患者病情的蔓延,使其心、肝、脾、肺、肾都受到了损伤,这类患者多间恶心呕吐、胃院痛、泻泄、吞酸嘈杂、肠鸣等症状,为此,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多是以疏肝和胃、畅气降逆、除痞消积为主。而该研究对实验组患者所服用的四磨汤,是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是中医常用的理气药剂,主要是由木香、乌药、枳壳、槟榔等组成。其中,木香主要的作用是行气消食;乌药主要的作用是畅气止痛;枳壳主要的作用是降气消痞;而槟榔主要的作用则是缓泻行水,将这些药物合并磨成汤则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小肠平滑肌痉挛,降低患者肠道的兴奋度,从而发挥四磨汤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双向作用,提高患者的肠蠕动功能,对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有着积极有效地作用。该研究调查显示,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0%、26%、20%、20%、28%;而采用中医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4%、10%、8%、10%、6%,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我们能明显的看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也能明显的看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症状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有着明显的改善,这就说明采用四磨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相比较于枸橼酸莫沙比利更加的明显,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消化道的症状,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8例,有效的有20例,无效的有12例,总有效率为76%;而实验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5例,有效的有22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6%,就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也能明显的看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这就说明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能够通过重要有效地对患者的肠胃进行护理,使患者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过程中,中医治疗相比较于西药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恶心呕吐、腹部烧灼、便秘、腹痛、饱胀等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陈博宇,邵亚新.益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5):76-77.
[2]饶鼎鼎.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9):76-77.
[3]肖凤英,汪春兰,左伟慧.促胃肠道动力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25(9):247.
[4]崔秉东,高晓艳,郑英辉,等.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35(11):34.
[5]张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88.
[6]周霭,仝小林.仝小林教授用生姜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腹泻16例分析[C]//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暨国家中医药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大会.2011,57(5):188-189.
[7]刘佳.阿嗪米特治疗糖尿病胃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53(15):25-26.
R587.1
A
1672-4062(2016)09(b)-0120-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20
2016-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