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理疗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
2016-10-21王丽
王丽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周口 466000
针灸理疗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
王丽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目的整理该院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针灸理疗资料,探讨针灸理疗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优势。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两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对中医组加用针灸理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6.1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中医组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1± 2.48)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78±2.85)m/s,常规组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5±2.46)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47±2.56)m/s,治疗后中医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8.68±4.54)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72±4.53)m/s,治疗后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6.62±3.47)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3.75±4.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情复杂,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加用针灸理疗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疗法;针灸理疗;常规治疗
糖尿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疾病,患者经常在中老年阶段发病,造成患者生活、工作巨大的变化,许多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做到有效控制血糖,出现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并发症中,以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较为普遍,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许多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四肢损伤,严重时需要截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下肢发病率更高,病情发展程度也更加严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家庭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压力[2]。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疾病的控制,但对于患者肢体的影响无法有效改善,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学理论将针灸治疗方法应用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3]。现对所5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中医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3.25±8.46)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37±2.56)年。常规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3.28±8.45)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39±2.57)年。患者在该院均通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指导下确诊,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麻木、针刺感,严重者出现踩棉花、肢体感觉障碍等症状,上肢则出现手套或外套样变化,通过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患者排除具有其他器官重症或神经系统疾病,并排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西药治疗,患者首先进行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等,并对患者进行甲钴胺片的用药,药物选择卫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品的弥可保药物,对患者进行口服治疗,剂量为0.5 mg/次。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取穴,取穴主要分为上肢穴位与下肢穴位,上肢穴位包括合谷穴、阳池穴、曲池穴、内关穴,下肢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等。其次对针灸针具进行消毒,保证治疗无菌化操作,针具选择为毫针,并按照针灸规范进行由低到高的方法加大刺激力度,主要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时间为20~30 min/次,2次/d,针刺治疗以10 d为1个周期,周期间需休息2 d,待针刺治疗完成后采用理疗方法进行治疗,理疗主要采用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0 min/次。两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
1.3疗效判定
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针刺、疼痛症状消失,且肌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有明显改善且肌电图结果好转幅度>5m/s;无效:患者症状未见减轻,或肌电图显示疾病出现发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6.1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分析(±s)[n(%)]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分析(±s)[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中医组常规组P值26 26 12 10<0.05 13 10<0.05 1 6<0.05 96.15 76.92<0.05
2.2中医组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1±2.48)m/s,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35±2.46)m/s,治疗后中医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8.68±4.54)m/s,治疗后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6.62±3.47)m/s,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78±2.85)m/s,常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5.47±2.56)m/s,治疗后中医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72±4.53)m/s,治疗后常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3.75±4.52)m/s,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分析(±s)[n(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分析(±s)[n(m/s)]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危害我国人民生活与健康的主要全身性疾病之一,患者经常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尤其以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威胁最大,发病率较高[5]。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与患者患糖尿病后果糖堆积无法消化,肌醇消耗过量,脂肪酸代谢异常等有关,上述现象都会直接造成患者神经出现非醇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增加,并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损伤,造成患者的四肢出现麻木、疼痛、针刺、脚下踩不实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肢体末梢坏死,需要通过截肢挽救生命[6]。由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血糖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微循环进行治疗。以此降低患者出现末梢神经坏死的几率,延缓病情的发展。
中医将糖尿病视为“消渴”症状,患者出现多饮多食但迅速消瘦,中医理论认为是患者体内五脏的平衡被打破,使患者出现“痹症”,“痹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长期处于“消渴”状态,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到影响造成阻塞导致的[7-8]。需要通过通畅经络治疗患者的疾病,针灸作为我国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方式,具有非常成熟的临床经验。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针灸治疗与理疗的联合应用,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也得到明显变化。该次实验中,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6.15%,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治疗后中医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8.68±4.54)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72±4.53)m/s,常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6.62±3.47)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3.75±4.52)m/s,可见患者通过针灸理疗进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更高,对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神经功能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李莉.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84-85.
[2]闫爱国.针灸理疗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67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65-166.
[3]潘文涛.针灸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90+192.
[4]范华英,陈姣,杨明晓,等.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6(5):197-200.
[5]张雪英,胡军朝.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1):1022-1023.
[6]荆丽艳.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10):9-11.
[7]张春霞,李杰辉,黄许森,等.湿润烧伤膏换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5(12):1712-1714.
[8]姜喜凤,王健,王军.探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8):141-142.
R246.1
A
1672-4062(2016)09(b)-0116-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16
2016-06-18)
王丽(1971.3-),女,河南周口人,大专,中级,康复科主任,康复科,研究方向:疼痛治疗。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