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错误控制基本原理及模型

2016-10-21王旭冉

北极光 2016年8期
关键词:错因旷课传导

文/王旭冉

大学生错误控制基本原理及模型

文/王旭冉

本文分类阐述了单个基本错误的三要素控制原理以及两个或多个错误的错误控制原理,并且绘制了错误控制模型图。

错误控制;致错因子;错误传导链条;错误结局

错误控制的重点是在研究错误及错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预测、减少、消除、避免和纠正错误的方法和策略。

大学生犯的错误一般比较复杂,每个错误的发生机制又有着各自的特点,进行错误控制时是否可以有一般性的错误控制原理可以遵循呢?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分解了大学生所犯的错误形成错误构造图,然后分类进行研究,得出如下原理:

一、单个基本错误的三要素控制原理

1.错因控制

错因是发生错误的直接原因,没有错因就不会发生错误的结局。错因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消除导致出错的致错因子,从而达到让错误不再发生的目的。

错因控制包括单一错因控制和多个错因控制两种形式(见图1、2)。从理论上说多个错因控制的控制成本相较于单一错因控制成本高,因为必须消除所有的错因才能有效避免错误的发生,只要有一个错因存在,都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错因控制的优点在于纠错效果最为显著,纠错最为根本、最彻底、最长效,因为错因不存在,错误则必定不会发生。错因控制原理一般运用在单一错因控制上效果好。其缺点是对多个错因的错误的错误控制成本高,要将所有错因一一消除,常常顾此失彼,遗漏一个错因没有控制住,就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全盘皆输。

2.错误传导过程控制

无论是何种错因,都要经过错误链条的传导,才会最终发生错误。因此在错误链条运行或者说在错误发生过程中进行错误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的错误控制方法。例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作弊的企图时,老师及时制止也能起到阻断作弊行为的目的。

错误传导过程控制(见图3、4)属于错误的过程控制。同样也有单一错因传导过程控制和多错因传导过程控制两种形式。

错误传导过程控制相较于错因控制它的优点是对于多错因的错误如果是在同样的时间或空间里发生作用,只需要在该时空中去破坏错误链条的传导就可以实现控制错误出现的目的。而错误传导过程控制的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消灭错误,错因在合适的时机又能发展成错误。另外要在传导过程中及时进行错误控制才能达到有效地控制错误的目的,需要时刻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容易发生遗漏,从而导致错误有机可乘。

3.错误结局反向控制

人的每个行为都会带来一定的结果,如果这种结果是主体不愿意获得的,比如遭受到某种惩罚,那么人就会减少甚至杜绝这种行为。如果这种结果是人们所希望的,比如得到某种奖励,那么人们就会增加这种行为。这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同样的道理,犯错得到某种惩罚或不犯某些错误而得到某种奖励,都会强化人们选择不犯错或者选择犯两种错误中代价较小的那种错误。

“结果决定行为”,惩罚和奖励都是错误行为主要的反向控制手段。假设犯错主体可以预见到或者被告知犯该错误的后果,于是上述的惩罚或奖励就成了结局控制的有效手段,扭转了错误运行方向,反向消除了错误的产生,这就是错误的结局反向控制(见图5、6)。

当然,人类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不必每件事情都亲自“以身试法”,人类还可以智慧地从他人在相似情境中行为的结果作为基础来调控和改变自身的行为,这就是榜样模仿的力量。

错误结局反向控制的优点是对于一些主观性的错误控制效果很好,能从根本上打消主体的犯错故意。其缺点是对于非主观性的错误收效甚微,另外如果奖惩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形同虚设,错误结局反向控制就根本不能发挥作用,而且如果奖惩制度过于教条,则容易落入刚性管理的误区。

上述三个要素的错误基本控制原理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错误控制原理,现实中的情况会让错误控制效果大打折扣。首先,就错因控制来说,现实中的错因还有主次之分,次要错因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会导致错误结局,另外还有一些无法预测的偶发性因素或者是不可控因素在起作用,很难将其一一消除。其次,错误传导链条有时会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传递作用,所以无法在某个时空点将其同时切除。最后,错误结局反向控制还要考虑到现实中经常出现错误被遗漏奖惩的情况,它直接导致了犯错主体带有侥幸心理,破坏了错误结局反向控制作用,会在源头上影响错误是否发生。所以,面对一个单个基本错误的错误控制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两种或三种的要素控制原理。

二、两个或多个错误的错误控制原理

两个或多个错误控制原理就更为复杂,面对两个或多个错误进行错误控制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先分析这些错误之间的关系,判断存在于同一主体的若干个错误他们是互为因果的一串错误,还是互相关联的一堆错误,还是更加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的一团错误,最后在这些错误节点中找准关键性的、根源性的错误,采取干预措施,进行错误控制。

1.源错误控制

无论是对于错误之间互为因果的一串衍生错误,还是错误之间互相关联的一堆派生错误,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个根源性的错误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不考虑长效机制,想办法直接消除“源错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错误控制手段。(见图7、8)。

2.并集错误的控制

并集错误(见图9)是指两个或多个错误之间的合并叠加,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错误群,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叠加的错误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如致错要素)也会一并参与进来,所以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并集错误不只是单纯的错误与错误之间的合并,各个致错要素之间有可能会因为这种合并,互相融合滋生出更多的错误,经常会出现因为错误并集后而发生错误增多的现象。

在所谓的“问题学生”身上常见到并集错误。以图10为例,某生因为对所学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学校教学管理松懈,授课教师的课堂考勤不严格,让他有漏洞可以钻,他所在的班级学风不正,很多同学都时常旷课,让他觉得旷课也没什么大不了,所以他也经常出现旷课这个错误行为。另外该生比较喜欢上网打游戏,意志又比较薄弱,明明知道不能整天沉迷网络游戏却经受不了网络的诱惑无法控制自己,加上在寄宿制大学里没有家长的管教,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自由等综合因素他渐渐的就网络成瘾了。当旷课和网络成瘾两个错误集中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就出现了错误的并集。由于经常旷课跑去上网,上网的钱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就发生了偷同宿舍的钱的衍生错误,结果被同宿舍同学发现,接下来继续衍生出与宿舍同学打架斗殴的错误。另外经常旷课跑去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又衍生出好多门课程无法合格、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等问题。在期末考试中,有门课程的监考不是很严格,心存侥幸,派生出考试作弊的错误行为。一系列的问题让该生心情压抑,派生出吸烟酗酒的错误行为。在现实中这些错误还会继续发生演变。

并集错误的错误控制比较复杂,可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多,单一的错误控制手段往往只能解决某个错误或者只取得短期效果,要根治取得长效则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的错因控制、错误传导链条控制、错误结局控制和源错误控制等多样化的手段。

3.交集错误的控制

交集错误(见图11)是指两个或多个母错误叠加后产生了新的交集——子错误,虽然并集错误也会滋生出新的错误,但交集错误与之不同的是,两个或多个错误叠加是新错误产生的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两个或多个母错误的交集,就不会产生新错误。因此,交集错误的错误控制手段就显得非常明确。即消除和避免其中任何一个母错误的出现,都能达到错误控制的目的(见图12)。

交集错误在大学生管理实践中有许多例子,如校园内盗事件,诈骗事件,学生打架事件等。以校园内盗事件为例,校园内盗能够发展到实施阶段一般有两个前提:一方面是校园内被盗人的财物处出无人看管或保管不严等状态、内盗发生的地方没有安装摄像头或不会被他人发现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实施盗窃的人有某种主观故意,如与被盗人矛盾很深、临时见财起意或缺钱花等主观因素。只要主观条件存在,客观条件一成熟,校园内盗事件就能发生。如果能打消盗窃人的主观故意或者加强财物的管理,甚至两个方面同时加强,内盗事件发生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此外,于对同一种错误就对应着多种消除或避免它的错误控制方法,那么,单纯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两个或多个错误对应的错误控制方法则会有更多。针对某个错误事件的最优控制方法的选择中应采用功效最大、付出的代价最小的那个方法。反过来,从同一个错误控制方法可以对应多个错误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在众多的错误控制方法中对我们应选择错误控制覆盖面最大、错误控制成本最小的那个方法。

综上所述,单个基本错误的三要素控制原理的内容有:一是以直接导致出错的“致错因子”做为切入点进行错因控制,二是以错误事件逐渐形成过程中连接错因与错误结局之间的“传导链条”入手进行错误传导链条控制,三是通过干预最后发生的“错误”结局进行错误结局反向控制。

两个或多个错误的错误控制较为复杂,要首先分析这些错误之间的关系,判断存在于同一主体的若干个错误他们是互为因果的一串错误,还是互相关联的一堆错误,还是更加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的一团错误,最后在这些错误节点中找准关键性的、根源性的错误,采取源错误控制法、交集错误控制法或并集错误控制法进行干预。

总之,上述探讨的错误控制基本原理是针对无外界干扰下、较为理想状态下的错误控制方法和手段,为实践中控制大学生错误事件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生中所犯错误的结构类型往往更加复杂,例如并集错误和交集错误不仅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主体身上,而且还会经常出现在不同主体身上,不同主体之间会相互影响、交叠、衍生、派生出更加复杂的错误结构。我们要知道,错误控制的原理和模型只是上述针对某一个或多个错误的控制方法,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复杂的盛产错误的群体,多种错误控制方法和措施也应发生交叠和梳理,形成错误控制体系,在大学生管理实践中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错误控制运行机制。

[1]郭开仲,张式强.消错学引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I995.

[2]文清源.犯错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注:课题编号:FJCGGJ12-104。

(作者单位: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错因旷课传导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深究错因 把握本质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