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与艺术的博弈:国产艺术电影将何去何从

2016-10-20于潇然

艺术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影产业

于潇然

摘 要:作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分支,艺术电影的市场价值虽难与商业电影匹敌,但却丰富了电影的类型,并赋予了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提并论的砝码,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体现。本文试图从艺术电影在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及原因入手,探讨新时期国产艺术电影发展的新出路。

关键词:艺术电影;商业电影;电影产业

国家广电总局在2013年初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①但从国产电影票房数据来看,艺术电影所占的市场份额甚微。国际电影界普遍认为,艺术电影以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出现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建立为起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四、第五代导演凭借其影片对人文社会的深入挖掘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艺术电影的创作逐渐走入困境。曾经在80年代惊艳西方主流电影节的中国艺术电影正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它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丧失了它应该具备的影响力,它被逐渐地边缘化了。[1]

1 我国艺术电影面临的发展瓶颈及原因

艺术电影的发行策略及运作方式存在问题:2015年4月,王小帅携电影《闯入者》走进各大影院,导演及制片公司本想趁五一黄金周捞一把,但影片首日却仅有1.42%的排片量,这也使很多想看此片的影迷“扑了空”。为迎合观众的观影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很多影院都把档期内大部分黄金时间让给同期上映的《何以笙箫默》《赤道》等,由于排片量过低,致使《闯入者》上映4天后只有260多万的票房收入。[2]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电影集体无意识形成了“先获奖后发行”的发片策略,期望通过更多“高大上”的头衔获取更好的国内票房,然而当其作品拿回放映时,却因票房惨败黯然收场。电影《青红》(王小帅)虽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但在国内只获得300多万票房;《孔雀》(顾长卫)在柏林电影节拿到了银熊奖,但在国内票房依旧不见起色;贾樟柯更是在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接连有所获斩,但仍没有摆脱票房低迷的厄运。众多艺术电影的票房收益和其知名度及艺术水准都形成了巨大落差。

多数走进影院的观众观影更偏重于视觉刺激观感或者知名明星的参演等方面,再加上现在中国二线城市电影院猛增,大多普通观众群体艺术素养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在选片时总会避开艺术电影。

2 艺术电影的突围之路

2.1 建立艺术影院,创设“影迷文化”

艺术电影凭借其“高雅艺术”的意识形态堡垒有着自己的观众群和特定的观看程序,艺术院线不能像商业影院一样一轮轮更新影片,通过影片的快速更迭带给影迷丰富的观影体验,其重点在于营造一种电影文化氛围,建立“影迷文化”。艺术院线的排片应针对具体时间段内对某个流派的电影或某个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具体导演做系统的回顾放映,或者播放在各大电影节获奖的优秀外国艺术影片,以及电影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影片,并定期邀请有影响力的电影评论家或者影片制作人与影迷一起讨论、分享观影体验。在影院运行上,艺术院线可以在观众的观影环境上加以改造,在艺术院线建立配套的其他文化设施来增加票房以外的收入,如影像图书馆、咖啡厅、酒吧、展览馆藏、餐厅等具有独特电影文化设计的文化活动场所,以此扩充自己的发展空间。

2.2 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

艺术电影因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无法在现代的电影环境中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为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国家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给予艺术电影以扶持和帮助。国家可以建立艺术电影专项资金委员会,建立艺术电影资助的相关法律,扶植艺术电影的发展。在电影融资方面,艺术电影专项资金委员会可对融资困难的团队补发一定的资助,相当于制片方向政府借钱,等影片上映取得票房收入后再归还借贷钱款。在发行方面,对于一些新人作品等可能存在发行不理想的电影给予拨款。在艺术影院的建设和运营方面,委员会可帮助影院更换放映设备,并通过媒体帮助艺术影院宣传其文娱活动。[3]

2.3 挖掘艺术电影中的商业元素

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并不相互矛盾,艺术电影不一定非要曲高和寡,商业电影也不一定就是故事结构单薄。在艺术电影中融入商业元素,既能获得艺术水准的口碑,又能拿到巨大的票房收益。在艺术电影的制作中,制片方可对艺术电影中明星的使用、剧情的包装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带动增加艺术电影的市场号召力。王家卫执导的影片《花样年华》就是艺术电影商业化挖掘成功的代表,导演王家卫自身就是一个卖点,影片也不乏梁朝伟、张曼玉等知名影星,虽然讲述了电影中老套频繁的爱情,但在情节构思上另辟蹊径,如“缺席”的人物处理、艳丽多姿的中国风的代表旗袍、独特的音乐和环境等处理博得了大批观众的好评。王导的另一部影片《2046》,则完全依靠张曼玉、巩俐、章子怡、梁朝伟以及刘嘉玲等影星,再加上杜可风作为影片的摄影师,使电影获得了不俗的票房。艺术电影追求人文关怀与艺术精神,并与商业手段更好地结合,是实现艺术电影“意义”和“利益”双丰收的根本途径。

2.4 树立导演品牌

品牌效应在电影市场化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品牌形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市场空间和营销成绩。观众对知名导演的知名度、期待值都对影片的发行、放映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在国内导演中,现阶段能够带有品牌标签的也就只有第五代导演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更多的电影从业者并不具备这样的品牌效应。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现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道显示,到2014年为止,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49亿人民币,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个小时。我们应抓住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机遇,在猫眼、微票儿、格瓦拉等电商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对相对陌生的优秀导演及其代表作进行报道推广,深入报道阐释导演的影像风格,加大观众对这些导演的熟悉程度。

2.5 拓宽艺术电影进入市场的渠道

不同的影片影像风格、表现手法等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谋求所有风格的影片在进入市场时所采取的策略的趋同,而是要因片而异。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尝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视听体验,一些院线市场排片量少的影片相继转战互联网网络院线的付费点播平台,以避免上院线的电影面临巨大的票房压力。导演王晶就曾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宣布与爱奇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王晶导演将其部分影片在网络和院線同步上映,通过互联网公司参与电影制作来争取更多的票房收入,更深一层地挖掘影片的艺术价值,还可以通过降低票价等方式来获取影片收益。

3 结语

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存在追求过高的经济利益而忽略电影作为七大艺术门类之一的文化内涵属性的现象,把严肃的产业低俗化、娱乐化,导致中国电影不能在更高的电影奖项中崭露头角。艺术电影凭借其在思想上的高度及其对日常缩影的人文关怀,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最有利因素。

注释:①内容来自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新闻通气会通稿。

参考文献:

[1] 杨菊.艺术电影“死”了吗?——兼论电影产业时代艺术电影生存的合法性[J]. 电影评介,2008:3-4.

[2] 唐玲玲,梁辰凌子,王冠.“互联网+”下我国艺术电影发展的新出路[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105-110.

[3] 彭侃.法国及美国艺术电影的发展策略研究[J]. 当代电影,2014(9):18-22

猜你喜欢

电影产业
浅析数字技术在增强电影视觉特效中的作用
如何提高我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模式下用户思维对电影内容的影响张才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风险研究
微电影:电影产业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