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社区银行创新发展研究
2016-10-20吴昌杰
【摘要】新型城镇化为我国社区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社区银行的繁荣又能有效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发展社区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完善金融体系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战略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工作要求,再次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至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探讨了发展社区银行对支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内外社区银行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存在的内部问题以及需要应对的外部挑战;根据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社区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主要路径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区银行;创新策略
社区银行的概念最早发源于美国,其就是英文community bank的中文翻译。即便是社区银行发源于美国,但事实上,目前在美国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当下相对较多人认可的社区银行,是指为本地区家庭居民和企业提供存贷、交易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很多地区的社区银行都会有自己的商业银行或者储蓄所,在社区拥有实体机构,通常会提供储蓄、贷款或保险服务,但重要的一点是,其股份保持为本地所有。
在我国,目前对社区银行也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美国独立的社区银行协会认为,社区银行就是在当地独立设立运营机构,由当地拥有,资产从少于1000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的机构。参照国外社区银行功能同时结合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客观情况,本文认为我国建立的社区银行是指资产在5亿元以下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成本低、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
一、国内社区银行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国内社区银行的数量较少
根据2012年的数据,美国共有社区银行约7500家,占商业银行总数的90%;员工约26万人,资产总额约8806亿美元,负债总额约8000亿美元。在美国,平均4万人拥有一家社区银行,在中国,假设以10万人拥有一家社区银行计算,至少需要13000家社区银行,目前,国内社区银行数量不足2000家。
(二)社区银行整体水平不高
与我国现有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比,现阶段社区银行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水平较低的客观原因,国内社区银行在吸引人才和拓展经营等方面都不能和其他大型银行相竞争。同时,组织管理机构能力較弱,在市场经营过程中没有过硬的风险防范能力。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社区银行必然无法获得群众足够的信任,严重影响了了社区银行的筹资和经营等方面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新的威胁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的经营不只是停留在资本实力和网店数量等方面。银行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例如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竞争,能够利用高科技节省人力物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服务质量,进而增加客户,并且有利于客户群体的稳定。国有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品牌、资金、技术和能力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一些中小互联网企业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也优势明显,都对社区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作用。社区银行由于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客观原因未建立起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
(四)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银行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然而社区银行的发展周期较短,在许多方面都是出于初步发展阶段。在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都不能和一些大型银行相抗衡。因此在市场中容易出于劣势地位。
(五)高素质人才匮乏
市场经济突飞猛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亦不断提高。外资银行的进入需要更多了解中国市场的专业金融人才,因此以高物质待遇和福利待遇吸引了大量人才。从求职者角度来看,进入越大的银行才越有保障,大银行待遇也较高。人才的匮乏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
二、社区银行现阶段所处的外部环境
(一)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
中国《存款保险条例》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保护储户的利益,更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体系,建立起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该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银行也得稳健经营,进一步提高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社区银行而言,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加能够提升居民对社区银行的信任程度。
(二)信用环境不良制约了社区银行业务的拓展
我国目前还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体系的意识在很多经济活动主体那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商业信用体系跟不上成熟社会的步伐和要求,特别明显的就是在社区银行服务范围的那些中小企业和一些收入比较低的人群对信用的认识比较肤浅。在2014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所作的《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披露,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银行也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持续较快增长,不良率以及不良贷款率双双攀升。其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不良贷款率。社区银行的业务主要面向居民以及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且对信用的认识淡薄。信用环境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社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用。
(三)社区银行发展受到相关制度的制约
2013年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新规对社区银行的业务模式、牌照范围、风险监控、退出机制等都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同时,为保证社区银行的严谨性、合法性,社区银行与一般银行网点一样必须经过审批,持牌才能经营。新规的出台给方兴未艾的社区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银行的铺设速度必然放缓,社区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银行作为经营特殊商品的金融机构,不仅提供资金,更吸收广大群众的存款,因此合规稳健经营,控制风险此时第一位。相关制度的出台对社区银行的发展即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三、社区银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
新组建股份制社区银行容易明晰产权,其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市场定位目标也比较明确,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方面也会比较灵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社区银行,同时也要十分关注退出机制的建设,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民营银行资本由于强烈趋利动机,可能导致过度扩张加大金融风险;股东控制社区银行容易发生获取关联企业贷款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不同的发展社区银行的条件必须区别对待以提高效率。一般来讲应该先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铺开。
(二)将现有小型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以城市信用社为例,城市信用社在长期与中小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掌握了充分的客户信息和决策经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贷款风险,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们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对其实施规范改造,鼓励优秀民资入股、优化股权结构,改造成以所在社区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按股份制原则进行经营管理的社区银行。另外农村信用社由于市场变化正亟需要转型,可以通过适当的资本结构优化和机构整合促进农信社重组,逐步改造为产权明晰、按市场化运作的社区银行,关键在于经营机制的转变、机构布局的调整和规模效益的实现。
(三)科学地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转变为社区银行
部分企业无法通过公开渠道得到满足,民间借贷活跃。据统计,在福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企业通过地下金融间接的融资规模大学相当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融资规模的四分之一。民间借贷活动活跃是现有融资市场规模较小、银行制度不完善、缺少中小银行为企业提供自己的必然结果。不可否认基层的金融组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监管当局对民间组织的监管应当因势利导,利用社区银行等形式,是民间金融组织走向合法化、规范化。这在使其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的同时也有利于金融监管。
四、結论
社区银行作为中小型银行的代表,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我国现行金融结构来看,社区银行发展相对非常缓慢,这与我国政府的不当干预、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应以市场力量为主、政策引导为辅,通过改善整体金融环境、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管体系、实行鼓励创新政策等方式促进社区银行的发展。
作者简介:
吴昌杰(1989.01-),男,福建泉州人,本科,现就职于厦门市政府,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