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绕口令回归课堂
2016-10-19徐玲芳
徐玲芳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拗口令”。它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字、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情景,读起来诙谐活泼、富有趣味。学习绕口令可以使人用气自如、吐字清晰、口齿伶俐、头脑反应灵活。
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精神是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课程改革不仅要学会吸纳、扬弃,还要学会抵御、保留。不仅不能让传统教学内容“流失”,反而应增大教材中“民族份额”的内容,这样才能凸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独特意蕴和话语风采。因此,让绕口令这类优秀传统教材重新“登场”,是十分必要的。
并且3岁—6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绕口令字、词、音韵组合不仅质朴浅白、篇幅短小,而且节奏明快、诙谐幽默,它“不训诫、不说教、不做作”,它“有故事形象、有风土人情”,在孩子的心上具有吸引盘踞的力量。因此,绕口令对幼儿来说既是不可或缺的休闲逗趣的语言游戏,又是母语练习、语感形成、获得愉悦的好材料。
一、在欣赏中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欣赏感受绕口令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是让绕口令“开言”的首要策略。
1.即时欣赏。绕口令韵律感、意境感、趣味性很强,每一首绕口令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首歌。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学习特点,收集、制作了一些生动形象的绕口令教学课件。制作课件时,我们再把绕口令内容融于画面,同时配以与绕口令意境、情境相适应的背景音乐,使绕口令表现的内容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更形象化、具体化。我们将课件汇集成“资源库”放置于幼儿园内网,方便幼儿、教师或在来园离园时,或在区域游戏、课间活动等时段,随时欣赏。幼儿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仿佛倘徉在绕口令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
2.亲子共赏。教师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欣赏渠道。因为家长中不乏对绕口令感兴趣的,教师发动家长以收集绕口令、观赏绕口令节目、组织家庭绕口令表演赛等活动,丰富拓展幼儿绕口令感知欣赏表现通道。通过视听感官刺激,铺垫搭桥引路,使其身心愉悦,学习的内驱力逐步得以释放,从而主动地投入到绕口令的探索学习中,使学习变为一种快乐、幸福的行为。
二、在创编中感悟
以往的绕口令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幼儿常常会在一遍遍的跟念中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课题《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绕口令的的特殊性,糅合多种方法手段,尝试以师生共同创编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绕口令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让幼儿不再单纯地为学而学、为念而念,使孩子真正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加工的创造者。以大班绕口令教学《上山下山》为例:
环节一:熟识绕口令中的关键字词,初步感知绕口令“绕”的韵味。
教师出示图文卡 。
师:知道今天要编关于谁的绕口令吗?
出示图文卡 、 。
师:从三张图文卡中能发现是关于猴子的什么呢?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猴、山、上”大胆任意猜测,猜测结果为:猴上山、猴山上、山上猴、上山猴、上猴山。
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熟识绕口令的主题及关键字词,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之一:“培养幼儿对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对“猴、山、上”进行任意组合的过程中,让幼儿体味因字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使得其表现内容、含义绝然不同的结果,初步感知绕口令“绕”的韵味及其中国语言文字的奇特性,同时巧妙地实现了将本次教学活动难点前置的目的。
环节二:根据图意试编绕口令中的关键句,进一步感知绕口令“绕绕复绕绕”的奇特性。
师:今天的绕口令就是关于“猴”,绕口令内容就藏在了图画里。今天要请你们自己来编一编,除了“猴、上、山”,再给你们“下、山、的”三个字(出示图文卡),请你用这六个字摆出一句话,说明猴子在做什么,要求每个字都要用到。
幼儿边看边自由讨论、交流、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展示、交流操作结果。(结果为:上山的猴下山,下山的猴上山,山上的猴下山,山下的猴上山)
本环节先通过看漫画式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绕口令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节,再让幼儿用六个字进行任意拼摆组合句式,最后通过展示、交流操作结果,使幼儿惊奇地发现:简单的六个字竟能创编出各不相同的句子,表达各不相同的意思,让幼儿再次真切地感受到绕口令之“绕绕复绕绕”的奇特性。本环节设计打破了传统绕口令教学老师念读、幼儿跟读的陈旧模式,使得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绕口令的创编活动能够水到渠成。
环节三:“按图索意”完整创编绕口令。
教师边出示图卡边鼓励幼儿大胆“按图索意”逐句试编绕口令:
本环节教师边将漫画式的图卡调整后有序出示,边鼓励幼儿根据图意逐句编念绕口令,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活动。尤其是其中的主要四句(山上的猴下山,山下的猴上山,上山的猴下山,下山的猴上山),是来自于幼儿自编结果,让幼儿深刻体会到自己参与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成果,最大程度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为完整进行绕口令念诵活动打下了经验、情感的基础。
以上环节一至环节三的设计实施表现得一气呵成:先通过图文卡感知关键字信息,让幼儿看到字、组成词、连成句,知其所言;再由关键词的组合连成句,追溯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发觉潜藏的“绕”的信息;然后由念诵句的音韵、节律体味绕口令的声势韵味;最后使幼儿在完整的念诵中发现感悟绕口令所表现的猴子们“上山下山”的忙碌状,达到“如睹形态、如闻声音、如知滋味,始得窥其妙也”的效果。整个创编活动过程其实是学习绕口令的一种“有效变式”,是一种贴合幼儿心性的趣味游戏。
三、在吟诵中浸染
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而“流行”可以制造模仿的热潮。就像儿童不一定喜欢某样玩具,但周围的同伴都拥有了他就吵着也要有一样的道理。同样,当幼儿看到别人都吟诵绕口令,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逐渐变成“流行”。所以在开展绕口令学习活动时,我们便开放时空,以“设台”的方式,共振绕口令学习的能量场,让绕口令入眼入耳入心,融入生活,充实课程,乃至充盈整个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
语言美的感受、表现方式有许多,“表演”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之一。我们结合“小舞台”区域游戏活动,将绕口令演绎成为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就是将绕口令或配以打击乐器、或配以熟悉的乐曲、或配乐以小快板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表演时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来进行表现,让幼儿充分理解、感受绕口令特殊的语言美及其趣味性。
我们还开辟“绕口令展台”。一是把教师和幼儿家长收集、改编、创编的绕口令“张榜公布”,以“广而告之”的方式让幼儿、教师、家长感受到绕口令的丰富多样性,营造人人参与学绕口令、爱绕口令的氛围。二是进行绕口令童画展,就是引导幼儿在对绕口令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展绕口令童画活动,将绘制的作品张贴在展台上,让幼儿相互间看一看、念一念,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幼儿、教师、家长看着、用着、诵着、念着自己的绕口令,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总之,如何利用绕口令这种特殊的语言艺术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丰富幼儿语言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美的兴趣、激发他们表现语言美的欲望和创造语言美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们身为炎黄子孙,理应了解和欣赏本民族的语言艺术,而这种欣赏、了解、表现的能力,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储备。让更多类似绕口令的传统文化“活”在儿童的口头上,“活”在儿童的心灵上,“活”在儿童的行为上,让孩子们愉快地栖息在中华传统文化优良的“文化场”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