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水载歌载舞 乐享童真童趣

2016-10-19赵建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童真素养儿童

赵建华

学校文化是学校创新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之魂。在我看来,具有个性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特色文化的根基。那种能够促进师生生命在学校得到舒展、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形成学校的优秀办学特色。我认为,形成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学校特色文化提炼的经历。我校“童真文化”的构建,就经过这样自然生长的历程。

一、教育如水,化育生命

南通依江临海,南通教育,承载了扬子江的源远流长,又经历着南黄海的潮涨潮落,千余年江风海浪洗涤,成其化育童蒙、敢为人先的江海品质。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宽阔无边的大海,给我以很多启发。我们惊喜地发现,水润之地,茂林修竹,奇花异草,一派欣欣向荣;水近之域,莺歌燕舞,狮吼虎跃,处处生机盎然;水流之疆,更是文化繁荣,商贾云集,人杰地灵,历史源远流长。水,以其质朴与清净,滋润万物,化育地球多彩生命,成就一个缤纷世界。

真水无香,却能以一化万。这个“一”,便是水之“道”,水的本真属性——滋润,清澈无言,平和守望。这是水之化育的大“道”,也应是教育之大“道”。教育,是一项化育人的事业,虽不能如水般孕育一个个伟大的生命,但它成就个体生命的精彩,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以至简至朴的等待和润泽,拥抱每一个幼小生命花朵的精彩绽放。教育如水。真水无香,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二、循道崇真,文化之根

教育如水,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与坚守。教育的原则是遵循规律,教育的坚守是追崇真实。基于这样的思考,2011年10月,我们将“循道崇真”作为学校的价值追求。这个“道”就是事物的本源、规律,这个“真”就是真实。具体来说,就是遵循教育教学和师生个体发展成长的科学规律,崇尚真实,展现真实,传递真实,培育真实,达成真实——用教师的真知识、真本领、真情感、真创造,促成孩子们“积储真德,蕴藉真情,培养真趣,获取真知,历练真能,敬重‘真劳,欣赏‘真美,追求‘真健”,成长为“真人”。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中这样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孩子遇到了“早开的紫丁香、好奇的鱼儿、飞绕的海鸥、父亲的慈爱”,这些,就成了孩子的一部分。这首诗给我以灵感,孩子最初遇到的“真东西”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爱心、好奇心、自信心、好习惯。教育就是创造这种“美丽的遇见”,引领孩子向前、向上、向善。因此,我们把“办向着儿童生长方向的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标定位,努力建设“童真文化”,让孩子享受自然而温暖的童真生活。

我们构建的童真文化: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每一个可贵的生命个体,让教育贴近自然,靠近心灵,真实、亲切地发生,散发着美好而又不乏理性的光芒。用文化滋润孩子自然生长、激励孩子自信生长、引导孩子自由生长、实现孩子自觉生长,让孩子“携爱心同行,伴信心齐飞,与童心共舞,牵手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我们向往这样的校园生活:每一棵树都有诉不尽的童年的故事,每一幢房子都怀揣一群教育人的美好梦想。栖居在这样一个温暖如画的校园,于“崇真楼”上,静静聆听,来自童年的天籁声音;落日的斑斑余晖里,指尖上的童心闪烁,樟树叶隙筛下童年的光影流年。有风吹过,不知是树在动,抑或影在动,绰约的风姿里,总有一份宁静闲淡穿梭其间。

围绕“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设计了自己的标识系统:“真字”校徽、“香樟”校树、“龙娃”吉祥物、校歌《遇见》……每一个后面,都有“童年的故事”。

在“循道崇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以“做真人,真做事”为校训,形成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校风。与“做真人、获真知、动真情”三个方面相呼应,我们建设了“童真园、知真园、情真园”等三个主题园,形象地展现“童真文化”的构建路径。我们具体从六个方面入手,即:归真,崇尚管理的科学与人文;绘真,展现环境的静美与动感;修真,历练队伍的个性与素养;达真,追求教学的生动与深刻;储真,回归德育的浸润与熏染;练真,绽放童年的梦想与精彩。

三、核心素养,童真内核

水的存在就是利生——滋润花草树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滋润人与动物发育、成长,奔腾、欢悦。教育存在价值的“利生”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社会意义上安生立命——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那什么是人的核心素养呢?《人民教育》杂志刊发的《走向核心素养》一文中指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逐渐代替传统的课程标准体系,改革的视点也从单一重视学科教学规律走向人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叠加和融合。”这段话,给我两点启示:我们可以将“核心素养”理解为“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是“促进个人发展”和“维系终身学习”的素养;我们先前所思考的那些“孩子最初遇到的‘真东西——爱心、好奇心、自信心、好习惯”,是小学阶段儿童应该拥有的核心素养重要组成。

围绕“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通过反复研究,把“懂得关爱、充满自信、热爱运动、敬畏规则、勇于担当、享受阅读、自主探索、乐于创新”作为我们开发区实验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概括出其通俗易懂的外显成长样态: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关心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美德,也是道德素养。自主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能力,是个人独立生活、学习的素养。创造是一种志向,也是一种智慧,是社会层面的基本素养。这“三大核心素养”体现了“童真文化”的核心理念,朝向儿童生长与发展的美好未来。每一条核心素养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大写的人。它超越了分数,超越了知识,超越了能力,让儿童成为真正的、真实的生命个体。

核心素养如“真水”,是滋养生命根须的“源头活水”。她本身纯洁、澄澈、宁静、无香,但一旦悄无声息地滋养了儿童的生命之后,她就能让生命散发出淡淡的馨香,让人性闪耀温暖的光芒,让每一孩子都能感受到悠远的幸福。endprint

四、润物无声,花开童年

水因时而变,因势而为,因器而异,故曰“水无常形”。水因势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同样,教育的路径与手段应有水的灵动,与时俱进,因人而异,因事而新。尽管我们童真文化建设的路径不同,但都是指向人的成长与发展,指向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的人。

(一)营造自然柔和的管理氛围

清澈、自然,是水;调和、柔性,是水;自己流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很多时候,管理就是这样的引领,这样的推动。童真文化建设首先营造的是一种轻松如水、包容万物的氛围。为此,校长应该是一个能让别人读懂的简单人,能读懂师生的明白人。

1.做一个宽厚包容的校长。校长不仅应该欣赏优秀,更应该接纳平凡,宽容失误。常常的,我给因生病迟到的教师一个微笑的眼神,在不够出彩的随堂课中挑出几处亮点,在学生不经意犯错时抚摸一下他的头……

2.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校长。做简单的校长,应该是管理目标简练、管理制度简明、管理流程简易、交际沟通简直、思想简单,往往能出奇制胜;制度简单,效率更高。

3.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校长。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每位教师的内心渴望的是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关心、尊重。于是,我尝试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校长。无论是行政例会还是校务会议,我喜欢以讲故事方式向全体教师传递自己的声音,我从传承学校文化、诠释教育理念、化解棘手问题、激发教师行动、鼓励团体协作、调节和谐气氛、勾画美好未来等方面来说故事,事半功倍。

4.做一个善于改变的校长。会改变,才能创造。我认为,学校的常规事务,常变常新,微小的“形变”可以撬动管理的质变。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学校每学期对学校工作计划的解读,我都安排不同的方式。有时是“答记者”会,行政领导即兴回答老师就学校工作计划的提问;有时是“有奖竞答”,随机抽取教师回答问题;有时是“论文答辩”,校长出题,中层领导阐述工作要点……

(二)传递大音希声的关爱力量

水,无声。在秋天的夜晚,似乎并没感觉到水的存在,但在外面坐久了,就会感觉衣服被濡湿了。这就是水的智慧,悄然无声中给万物以影响。在养成学生关心的品格中,我们汲取水的智慧,多用熏陶、浸染、渗透,于不经意中、在不易觉察处,给予童心的沐浴和行为的引领。

1.关注校园,将关心的种子悄悄撒播

我觉得,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目光凝望的方向,就是儿童生长的方向,但是,仅仅关注儿童,而忽略儿童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教师是不可取的。让学生养成关心的品格,我们从关心教师做起。

2015年9月10日,我校开展了以“与责任相约 和梦想奔跑”为主题的庆祝教师节活动。伴随着鼓号队演奏的《迎宾曲》,教师们走过师生夹道欢迎的红地毯,然后在签名墙上签名,接着分批进行集体宣誓。最后把老师们走红地毯、签名、宣誓的三张照片印在纪念封上,给老师们留下一个永久的美好记忆。这种别开生面的庆祝教师节方式,让我校每一位老师既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享受到心里的温暖。

关心与爱可以无声传递。在校园中,从学生的天性出发,让他们关心的种子自然萌芽,是我们最欣喜的事情。像这样的关心活动,还有“我与龙娃同成长”“我为同学献真情”“我给花木写介绍”“我让爸妈露笑脸”等系列活动,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感受璀璨动人的关心之光。“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教育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学校的文化具有弥散性,弥散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并能春风化雨。

2.关注自然,将关心的行动默默展现

儿童,是成人的影子。要使儿童拥有自然,首先必须成人拥有亲近自然之行动引领,为此,我们开展了系列的活动。

首先,我们倡导并组织教师开展亲近自然系列活动。除了教师利用节假日游览名山大川、家住农村教师回家探望双亲外,近几年,学校还组织教师到城市绿谷感受森林的静谧生机,到石港渔湾水道体验生态湿地的缤纷多彩,到通州湾滨海沙滩踩文蛤、拾泥螺,到金土地生态园去观赏奇花异草,到启东圆陀角看海上日出,到黄泥山上梅庵亭聆听江涛声,参加一次田间劳动,推荐一处乡间小景……我们力求让每一个教师,尤其是40岁以下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教师,人人都有“大自然的故事”,人人都有“大自然的情怀”。

学校课题组和家长委员会研究制定《开发区实小学生亲近活动指南》,倡议家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带领孩子到乡下、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做做。我们通过《指南》唤醒家长的“自然意识”,借助家长的力量,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意识,树立人的生存基于自然、人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有度、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的理念。

我们组织孩子们走进长江边,欣赏绿浪起伏的芦苇荡,呼吸清新的空气,看数十种鸟儿嬉戏翻飞;我们带孩子们来到狼山脚下,翻拨小石块捉蟛蜞,把水洼里里小鱼儿送回大江。同时,我们也让孩子们在江边在山脚下,目睹了偷猎者布下的捕鸟网中那一只只被缠死的鸟儿,目睹了被波浪送到砂石滩上成堆的塑料瓶、泡沫盒等生活垃圾。我们带孩子们去欣赏素有翡翠项链之称的濠河,带孩子们去开发区竹行街道看被钢丝绳企业排水污染的褐色小河小渠。我们尽可能地把自然应然的美好,把因人类过度掠夺开发留下的疮痍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作为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从珍惜一粥一饭、一水一电着手,珍惜自然的馈赠,关注自然的变化,维持生态的多样平衡。

3.关注社会,将关心的春风柔柔吹拂

如果说关心是爱的感性形式,那么对社会承担责任则是爱的理性升华。孩子并非只生活在童话般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所以他们必须要有关注、关心社会的意识。

“同心圆”爱心团队是由家委会的家长们出谋划策,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这个团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义务卖报纸、拍卖物品,将所得全部寄给新疆伊宁第十三小学;主动捐图书、献出旧衣服,与江海晚报联系,将它们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与他们共度节日;红领巾义卖活动,筹得善款捐给红十字会等。这些小活动,却有着大内涵,让学生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同时,也开展“争当绿叶”“站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等活动,让学生懂舍、懂得,有舍、有得。endprint

(三)设计顺应天性的多样课程

水,善于应对困难的多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它会始终前进——是山,绕过去;是平原,漫过去;是沙滩,就渗过去。校园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自由的、独特的。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跑道”(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活,巧妙点燃孩子的创造火花。

1.实践“童真课堂”样式

从2011年10月,自提出“童真文化”的主张后,我校就努力构建“童真课堂”,力求“用课程观照每一个生命的生长”,追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对于童真课堂的探索,我们从实践“童真语文”开始。

我们认为,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就是顺应儿童学习语文的天性,研究儿童语文学习的真实需求,善待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独特方式,丰富儿童语文生活,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儿童自信、向上生长。我提出了一个基本构想,即确立一个宗旨、树立三个基本理念、坚持四个课程核心要素、实施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收获八个方面的进步。具体来说,“一个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向上、自信生长;“三个基本理念”是儿童本位、语文本色、习得本真;“四个课堂核心要求”是“教在起点”“重在经历”“贵在倾听”“乐在分享”;“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是指以儿童的“真思”为视角,解读教材文本,以儿童的“真力”为原点确定生长目标,以儿童的“真趣”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法,以儿童的“真言”为底色走向深度学习,以儿童的“真情”为观照关注个性体验,以儿童的“真性”为取向实现多元评价。“八种收获”即觅得真趣味、投入真感情、进行真思考、说出真心话、获取真知识、悟出真方法、练就真能力、得到真发展。

我们以语文学科为参照,全面推进童真课堂建设。我们以“诊断式听课”“学科工作室”“放羊点评”为抓手,以“我的课堂每天有,我的课堂我做主,坚持突出一项、研究一点、改进一法、获取一得”为策略,强有力推进“理念到教学行为自觉”的转化。我校被南通市教育局确定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培育学校”。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我们学校除了开设一些活泼的“配方课程”(社团活动)以外,还形成了一些特色课程。

(1)童谣课程。童谣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化语言。孩子们爱读、爱背,甚至喜欢创作。学校就顺应儿童的天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让孩子自主成长。在“童谣汉堡伴我成长”的日子里,我们开展了“画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的系列活动,让童谣真正走进了每一个儿童的稚嫩天地。一个个“童谣汉堡”在师生手中出炉了。学校精选300首,汇编成一本厚重的《童谣汉堡》。童谣汉堡正涵养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童谣成了诱发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催化剂。

(2)农庄课程。2010年,一所城郊小学被拆并了。怎么把这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呢?阳春三月,队旗猎猎,老师、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农庄,他们用手中的五彩画笔,描绘出农庄的美好蓝图。小河清清,那不是垂钓的好去处吗?于是,钓鱼台应运而生。清风拂柳,那不是动物撒欢的好场所吗?于是,有了生机勃勃的牧趣园。忆故屋、摸鱼池、报春图、知耕篷、自炊乐、百草亭、钓鱼台、打谷场、种子室、毕业林……一个个景点诞生了,饱含着独特的创意和寓意!

(3)“银行”课程。德育评价是学生评价中一块“硬骨头”。如何让学生评价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特征,通过建立“储真银行”课程,引导儿童追寻正能量。所谓“储真银行”,就是参照银行运行模式,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和奖励的一种德育形式。“银行”给每名学生免费发放一张储真卡。“银行”发行的是仿照1元硬币制作的“真真币”。学生可通过努力从老师那里获得“真真币”,积储自己的道德资产,并在累积到一定数量时进行相应的奖励兑换。我们制定了《“储真银行”学生个人获得“真真币”细则》,分为三大类(“关心”“自主”“创造”),每大类包括八小项,比如“关心”类包括尊敬长辈、主动问候、团结协作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发放“真真币”,巩固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引导缺乏文明行为习惯的学生逐步改进不良行为。德育处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会统计学生储币情况,并定期评选出“晨迎小龙娃”“升旗小龙娃”“绿龙娃”“红龙娃”“蓝龙娃”等荣誉称号。玩转“储真银行”,孩子们意趣盎然。

(四)展现滴水穿石的指尖风采

水,一滴水,不起眼,但却以她的韧性,穿透了磐石。教育的事情大大小小,看似简单而又平凡。但是,是一种有韧性、有创造地坚持。我们引导学生养成滴水般的毅力和定力,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舞台,尽显指尖智慧的精彩。

1.指尖作品,扮靓校园。走进我们的校园,琳琅满目的校园小品,独具创意的五彩图案,都诞生于学生的指尖。由孩子们设计、剪刻而成的剪纸作品,林立于校园景观之中,个个会剪纸,已成为全校孩子的骄傲;知真园里,用易拉罐搭成的“龙娃一号”火箭造型,用塑料桶叠成的“桃园三结义”图腾模型,用草绳扎成的“勤劳的小蜜蜂”等,栩栩如生;藏真楼的墙壁文化自然是孩子们的杰作,“罐上风情”那是废旧易拉罐的变身,“蓝色的海洋”那是五彩瓶盖的整队待发……徜徉在校园里的每一处景观,满眼尽是指尖上舞动的童年。一件件变废为宝的环保作品,传递着孩子们绿色的环保梦;一件件奇思妙想的科技作品,表达着孩子们蓝色的科技梦;一件件意蕴悠长的艺术作品,讲述着孩子们多彩的艺术梦。

2.指尖算盘,神算惊人。2014年,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珠心算比赛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行,我校黄英琪同学代表江苏队参赛。在强手如林、紧张激烈的比赛中,黄英琪同学沉着应战,获得个人一等奖。两天后,黄英琪同学又获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第五届珠心算比赛一等奖。黄英琪同学是我校珠心算社团中的优秀代表。我校是江苏省珠心算实验学校。近年来,在一、二、三年级全面开展珠心算实验教学。学校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融合起来,让珠算走进课程,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们每天手不离算盘,有了这样的坚持,才有了学生们表演时的神奇效果,比赛时的骄人成绩。

3.指尖课堂,自由驰骋。基于“指尖上的童真课堂”的理念,我们成功开发出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并建设了三个基于安卓系统的电子书包互动教室。“电子书包”教室里,一人一台平板电脑。随着手指尖轻轻一点,一堂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持的智慧变革在这里悄然进行。孩子们或互联网上畅游,或拍照上传,或录音比对,或记录、或圈画、或批注……平板电脑进课堂,让教学更自由,学生更自主。电子书包作为一种运用新技术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拓展到思品、科学、音乐、美术等十多门学科。

孩子们坚持航模制作、机器人设计,学校成为了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孩子们坚持每天练字,写字做人,学校成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以划过指尖的舞蹈连续两届获江苏省中小学艺术展演特等奖为标志,学校成为了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

我们开发区实验小学正走在“童真文化”建设的路上。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向着儿童的生长方向,做真人,真做事,让真善美的种子在美丽生态校园里萌芽、开花、结果,是我们孜孜追求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真素养儿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华丽追梦者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萌趣圣诞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