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育的价值追求
——建平中学课程建设的旨归

2016-10-19杨振峰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平普通高中高中生

杨振峰/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高中教育的价值追求
——建平中学课程建设的旨归

杨振峰/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学校存在之价值在于成就学生发展,学生发展之关切系于课程。对于建平中学而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事实上证明,普通高中课程既需要保障学生的自由个性与精神成长,切实关注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准备、职业准备和社会公民生活准备,充分发挥普通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实现高中教育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

课程建设要切实关注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

精神成长既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诉求,也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之所在。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曾指出,“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高中教育是学生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段旅程,这段旅程理应丰富多彩且价值永恒,不应被近乎完全的工具理性所摧毁。所以,作为高中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场域,建平中学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切实践行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旨归。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教育者能够意识到并认同每一位学生独特的价值,认可高中阶段特有的内在发展力量和发展可能性,认可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包括健康生活、愉快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权利;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体现在教育者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并提供适切的帮助,倾听、关怀每一个学生,保障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一直以来,建平学子在个性发展和精神成长方面都有着丰富且坚实的支撑载体。从最初尝试开设旨在让学生充分扬长的“第二课程”,到紧跟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开发模块课程,建立个性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孕育开放多元的课程文化,再到聚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引进国际课程,深化学分制、分层次、走班制的课程管理模式,课程始终是滋养建平学子灵动成长的丰富源泉,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的根本保证。又如学生活动,每个建平学生要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个项目设计,三年中经历三次“国庆通宵”、两次“主题值周”、一次“南京行”、一次五月歌会、一次毕业典礼、一次成人仪式……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活动,有力拓展了学生学习领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

为了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发展与精神成长,高中教育既需要尊重高中生文化的独特性,又需要尊重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差异,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长,让每一个高中生度过幸福难忘且富有创造性的高中生活。事实上,“加班加点”在建平早已没有立足之地,“题海战术”在建平当属取缔之列,“抢跑抢分”现象更是被认为是“反教育”的典型。学校杜绝仅用一把分数的“尺子”去测量学生,扬学生所长,评选特色三好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存在感”,让每个生命个体都能获得幸福与快乐的体验。建平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举措,吹拂着自由之风、涌动着创新之情、洋溢着快乐之感,重在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创造和激情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培育真正幸福的未来公民。

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

如果说关注学生精神成长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之所在,那么,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准备、职业准备和社会公民生活准备,则是发挥普通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之体现。而且,只有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健康快乐且富有创造性的高中生活,让每一个高中生的个性获得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教育的社会适应性,让高中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活、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精神成长,实现高中教育社会责任与工具价值的融合。建平中学立足学生需求、学校实际和社会现状,在发挥普通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为大学生活和终身学习做准备。建平中学既注重帮助学生发展丰富的大学知识,包括如何进入大学并在大学教育中获得成功的知识,又注重帮助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知识、能力和愿望。一方面,学校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变革。经过多年的主题性教研以及多轮课堂教学实践研讨,逐步形成了“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高效互动、高阶思维、富有人文”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解决问题的智慧、深度互动的理性、高阶思维的愉悦、生命成长的幸福。另一方面,学校致力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建设了富有特色与个性的“4S课程”,包括项目设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科技人文讲座,逐步实现从接受式学习到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封闭式学习到开放式学习的转变、从文本式学习到体验式学习的转变,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为成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建平中学自2012年开始倡导并实践“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理念,将学生的学术知识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学术知识的同时,形成丰富多彩的职业认知,发展职业技能、能力与兴趣。学校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久需求和学校的五大育人目标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设计了一套完善学生个体发展、学会人生规划并且提供实践平台的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初步确立生涯(学业、职业)定位,建立人生旅途需要的远见与谋略,激发学生潜能,为赢得明天的职业幸福与个人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操作策略是:高一上学期,通过年级大会、专家讲座和主题班会,进行生涯规划的宣传与指导;高一下学期,通过设计与发放《学生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之成长记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生涯规划、多方统计生涯体验资源和学生分组,落实生涯规划的系列行动;高二上学期,重点进行生涯规划之职业体验的实践,全体高二学生分别到长三角的一百余家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职业体验;高二下学期,侧重生涯规划项目的总结与后期跟进。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职业形态,不断深化对自身潜能、志趣的认识,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对所需能力的认知,能够择其所需、爱其所择,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为成功的社会公民生活做准备。建平中学倡导社会参与精神,将学生的学术知识学习、职业生涯知识学习和公民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发展社会参与和公民生活的技能和能力,形成服务社区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以综合德育课程为实施载体,由“面”到“线”再细化到“点”,确定每个年级的育人重点,高一年级关注“养成与合作”精神,高二年级侧重“关爱与奉献”精神,高三年级注重“责任与挑战”精神。同时,综合德育课程再从学校的育人目标细化到各项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系列:仪式典礼系列、社会实践系列、感恩教育系列、班集体文化建设系列、“4S课程”系列、学生自主管理系列、心理课程……经历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体验,学生高中三年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服务和责任意识,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珍视和真心。

总之,建平中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基础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范畴内,力求保障每一个高中生的精神成长,为每一个高中生的大学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民生活做准备,一所好高中要“富养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这样的学校才能培养有“快乐基因”的学生。而“富养”与“快乐”都取决于适合的教育,而适合的教育就是“能、趣、学”一致的教育,其核心就是课程的可选择性。建平中学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涵,推进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可选择、适切性的教育,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发展的基础,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发展的基础,保障每一个学生达到他所能达到的发展高度,这既是奠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又是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诉求,真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强国富民育才,为社会和谐尽心。

猜你喜欢

建平普通高中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