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中医长期“在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直言中西医并重方针没落实

2016-10-18高军房志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承德西医中医药

●高军 房志雄/本刊记者

▲全国政协委员王承德 本刊记者 高军/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是一门医学,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多地区这一传统治疗方法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直言中医药发展不受重视,并就如何落实中医药发展政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发表了自己看法。

整体统一 辨证论治中医是我国医改独特优势

会上,王承德说,医改是世界难题,发达国家都很难解决医疗费用上涨的问题,对我国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的医改必须走中国特色医改的道路,那就是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从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使医疗事业能够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王承德说,中医药对人体的健康和防病治病有其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防治观,它的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它的灵魂是整体统一,它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它的基石是临床实践,它的生命是临床疗效,它的希望是人才培养,它的未来是继承创新。“中医药是我国医改独特的、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西强东弱 西长东短中西医并重方针并未认真落实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中医药事业,但在王承德看来,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政策没有认真地贯彻落实。

“主要是西医一直在领导着中医,西医在朝,中医在野,出现了以西医学的观点、方法、标准来衡量和检验中医药,来要求和改造中医药的现象,很多政策、法规、文件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王承德直言。

王承德接着说,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药典科研项目和成果的评定等,没有充分考虑中药理论以及体系,不同程度地束缚、限制了中药的发展,导致了目前西大东小、西强东弱、西长东短、西粗东细。中医药也因此队伍萎缩、特色丢失、疗效降低、优势减弱、秘方绝技失传,出现了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继承不足、人才不足、大师不足、特色不足、专科不足、优势不足、硬气不足、创新不足的局面。

王承德给出了一组数据,他说:“就拿从业人员的人数来说,新中国成立前中医药是50万人,60年过去了,现在中医从业人员的总人数才100万;新中国成立前西医不到8万人,现在西医有289万人,西医从业人员的总人数是1027万。中西医从业人数比是1∶10。中医这么少,服务还怎么能上去?”

中医不懂 西医不会中医药专业毕业生高知低能

王承德还指出了教育部门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他说,中医的人才培养是多渠道的,有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还有自学的。然而,我国现在的中药教育是仿照西医学教育设计的,走的是独木桥。中医院校不重视释译古医书,反倒是对外语的要求不低,而中医的四部经典也只作为选修课程。这样毕业的学生,中医不懂,西医不会,甚至高知低能,毕业之后也看不了病。

王承德说,基层的中医药服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农村基本没有中医。为什么?因为自从1995年出台执业医师法后,一大部分民间具有丰富经验和一技之长的中医就被取消了行医资格,这一部分就有15万人!“2008年我去安徽调研时,农村基本就没有中医药,我感到很震撼。这一次我又去调研了12个乡村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基本上还是没有中药,我感到非常遗憾!”王承德无奈地说。

多龙治水 小马拉车中药名方无需小白鼠点头

针对现行的医药分开管理政策,王承德并不认同,他认为,中医药并不能分开管理。他说:“如今中药产业是多龙治水,小马拉大车。中医药管理局管医,食药监管局管药,一个产业有11个部门去监管。反倒是中医药管理局在地方的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也不全。”

同时,王承德还对中药的新药审批政策“颇有怨言”,他认为,中药不能按照西药的标准来要求。他说,中医的一些方剂是用了几千年的,都是安全的。但在新药审批时却要做药理,做临床,做毒理,做药效,小白鼠点头了方能通过,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王承德还为毒性中药不易通过审批鸣不平。他认为,毒性药是中药的一大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有毒的药越是好药,一个不会用毒性药的大夫不是好大夫。他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对了就没毒性,辨证不对就有毒性。比如说,张亭栋教授用砒霜治疗白血病,就获得了重大创新。

王承德话锋一转,无奈地说:“然而,这些都被限制了。相关部门只强调这些药的安全性,却忽视了疗效,新药的方子也就是加加减减。王国强部长认为,中药一直在做低水平的重复,加加减减,变来变去,还不如古方,这也是我的观点。我们为什么不在经典名方、古方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彻底放开生产,降低药价,让老百姓享受真正的实惠?不这样的话,中药的疗效和优势都难以发挥,毒性中药的使用也将面临失传。”

王承德继续说:“中医院的院内制剂也是这样被搞死的。中医院的院内制剂是中医药临床和优势的体现,是名老中医的经验结晶,既有确切的疗效,又安全可靠,还有简便的特点。但是相关部门却要求以新药审批方式做临床,做毒理,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我们都知道,中医院制剂是不能出医院的,如果疗效不好,就不再给病人用,不用你们主管部门操那么多心。”

为了生存 追求效益价格问题导致中医西化

针对中医西化的现象,王承德认为是价格因素导致的。他说,中医药的价格太低,北京市的中医药价格,几十年都不变,针灸一次才5元,按摩更低。中医骨科里的小夹板,既安全有效,又没创伤,一个人下来才几百元。而固定钢板动辄上万元,国家医保又掏费。为了生存和追求效益,中医院才开始西化的。

同时,王承德也认可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做中医科研。他举例说,中医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比如医的繁体字“醫”,“矢”字那是砭针,“殳”字是针刺,“酉”字是酒,造字的时候把最先进的技术都放在医学里面去了,所有最先进的技术都要为医学服务。华佗用麻沸散第一个做开颅手术,《肘后方》中有对导尿管的记载。中医并不是一定要保持传统,还要用现代技术来发展。中医做科研不能跟风,西医作修正,中医也作修正,西医作精准,中医也作精准,这是不对的,中医药要按照自身的特点来发展。

松绑中药 强化机制缩短中西医发展的差距

鉴于中医药发展在医学院校、资金投入等项目上受到制约,与西医的差距越来越大,王承德认为应从七个方面努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并重的方针,对限制、束缚、阻碍中药发展的各种条文、法规政策进行研究,把不合理的、不符合中药发展的条条框框进行修改,制定符合中药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政策,为中药发展创造政策环境。二是成立独立的中医药主管部门,彻底改变西医管中医的局面,从上到下建立独立完善的中医药管理体系,恢复中药的统一管理,解决多龙治水、医药分家、小马大拉车的局面。三是取消医院制剂审评制度,改为备案制,将医院制剂纳入医保。四是建立以中药为主的基本药物制度,把多家生产的经典方、古方、名方中价格低廉有效安全的中药纳入基本药物,降低药品的价格。五是加大多途径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大师承教育、基层中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重临床、重技能、重疗效的中医人才评价体系。六是建立中医药价格的定价机制,制定合理的饮片、中成药、诊疗服务、药师服务、中药传新技术和设备的价格,并纳入医保。七是加大力度,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加强对民营医疗的监管。

最后,王承德委员语重心长地说:“只要我们把中西医并重的政策认认真真地、确确实实地落实了,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了,我国医改工作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承德西医中医药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