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潜力有待激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谈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2016-10-18高军陈佳印
●高军 陈佳印 /本刊记者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本刊记者 高军/摄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了海内外对中医药的热议,也对中医药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新突破寄予了更多关注和更大期待。对于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了看法。
王国强表示,2015年中医药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对于中医药科技创新,仍面临许多问题。他指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单一,大中型企业设置科研机构的比重仅为50%左右,虽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但其科研创新平台分散,协同不够。“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中医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已有的中药或天然药物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也不足,分布不均衡,协同机制不畅通,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成果转化率低。”
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王国强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共投入约400亿元,仅为美国强生制药一年的研发投入,投入到中药新药创制的经费只有1/3左右。我国中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为1%~2%,而国际领先药企的比重是我国的10~20倍,说明科技创新的投入十分不足。他接着说,中医药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科研投入更是不足,缺少大项目,而且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低水平重复现象突出。
不仅如此,王国强认为,还有一个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偏离,目标不清。“当前,对中医药科研的评估,更多采用现代医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加上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模式,导致中医药创新探索性的科研课题少,围绕重大疾病防治联合攻关的‘大兵团’模式少,转化为市场产品和临床技术少,这也导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很少。”他这样说道。
王国强说,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应激发出中医药的潜力和活力,进而转化为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因此,他认为,应该把中医药继承创新研究提升为国家科技战略,制定国家中医药继承创新计划,并且改革中医药科技管理体制,如建立中医药科技会商协调制度,创新中医药科研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标准等。要改革中医药科技奖励制度,在国家科技奖励、院士评选等方面,把中医药领域明确为单独领域。要聚焦重大需求,加大支持力度。还应建设一批开放、共享协同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心和基地,并加快培养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此外,应开展多领域、跨学科联合攻关,围绕人类重大健康问题凝练一批批原创性、引领性、前沿性重大科技成果。他强调:“总书记和总理在发展我国中医药方面已经作出指示,关键是我们要将这些指示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