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2016-10-18曹瑞臣
曹瑞臣
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曹瑞臣
内容提要:18世纪英国经济腾飞源自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框架,以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竞争为核心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政府的出现,预示着资本主义现代政府在英国确立。之后以新型股份公司、英格兰银行、现代税制、国债制度和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成为英国经济发展走向成功和对外争霸战争不断胜利的重要保障。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发生的“金融革命”,标志着英国由传统王室财政向现代财政国家转型,有力推动了18世纪英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为英国经济腾飞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杠杆动力。
现代英国金融革命18世纪社会转型
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和平变革,确立了一条渐进改革的发展模式,为18世纪英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根基,也为英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就光荣革命的重要性,威廉·T.沃克(William Walker)认为,光荣革命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革命本身促进了议会占主导地位时代的开始,见证了内阁制政府的建立,见证了18世纪王权的衰落,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民主改革搭建了舞台。①(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著,闫传梅译:《世界大历史:1571-1689》,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第376页。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Declaration of Rights)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践行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传统,奠定了现代英国自由政治体制的基础,开创了政治稳定、社会氛围宽松的新时期,成为各种制度变革的根本保障。因此光荣革命及其之后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为以英格兰银行建立、现代税制改革、国债制度和以伦敦为核心的现代资本交易市场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变革即“金融革命”(Financial revolution),对于推动英国走出传统王室财政束缚迈向现代税收和财政国家、促使英国经济不断走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金融革命”发生的背景
政府管理日趋现代化。早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的经济与财政政策已经开始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政府管理逐渐趋向规范与科学,逐步实现现代化。如从1679年起,政府规定烟囱税(以住户为基础的每年一次性捐助税)的包税人必须出示全部详细账目,1671年废除关税的包税制度,1683年消费税承包制度取消等改革措施。社会管理日益摆脱传统的、随意的和不确定状态,为17世纪末大规模制度性变革创造良好条件。
商业强国荷兰先进金融制度的影响。与西葡荷等国相比,英国显然是属于后来崛起者,除了英国内部的特质之外,也体现出了英国惊人的学习能力和追赶精神。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在经济、商业上的早熟与成功对英国影响很大,当时荷兰在农业、商业、贸易、金融业、大学教育、商船队发展上都是欧洲一流的,以及利用潜在廉价能源泥炭发展起来的制造业都领先于欧洲其它国家,阿姆斯特丹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商贸金融中心。17世纪30年代阿姆斯特丹发生的郁金香经济泡沫就反映了荷兰商业和金融的高度发达,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为近代世界第一个资本交易市场。整个17-18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经济学家都充分意识到了荷兰的经济表现和经济政策的优越性。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Political Arithmetick)中对荷兰经济表现的评价可能是最敏锐的评价:“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国在财富和实力上可与人口众多和领土宽大的大国相媲美。”①(英)安格斯·麦迪森,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2页。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推理,为后来的亚当·斯密和道格拉斯·诺斯所采用,荷兰经济的成功在于它的良好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金融体系。荷兰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经验为后来英国所仿效和创新,光荣革命后荷兰执政威廉入驻英国成为国王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很大程度上是效法商业强国荷兰的结果。
光荣革命为金融革命带来的制度保障。光荣革命的意义在于新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英国议会控制国家财政和税收的权威,议会政治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线。而之后的金融制度变革即“金融革命”包括英格兰银行成立、现代税收改革、国债和股票市场的完善都是在议会主导下完成的,所有重要财政法案都需要议会授权。如地产税法案,由议会通过,规定地主收取的地租每英镑上交4先令作为税收,相当于向政府交纳20%的所得税;1693年议会法案授权出售终身年金公债票,用议会规定的征收99年的国税作担保,是为永久性公债的开端;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议会立法规定,银行借款120万英镑给政府,而政府每年付给英格兰银行8%的利息,并授权银行出售股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发行货币职能。甚至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数也要受议会控制,如威廉三世统治时期1697年议会不仅规定股票经纪人数为100人,而且规定销售政府债券的经纪人必须在政府注册登记。②(美)戴维·罗伯茨、克莱顿·罗伯茨、道格拉斯·R.比松,潘兴明译:《英国史:1688-现在》(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5-6页。因此可以说没有光荣革命奠定的政治制度根基,其他一切制度变革也难以发生,更不会有金融革命。对此学者道格拉斯·诺斯和贝里·魏茵格斯特一致认为,光荣革命的重要性在于议会君主体制下创设了一系列金融制度和其它制度性设计,巩固和完善了以伦敦为核心的资本市场,保障了法律和财产权,尽可能减少了君主权力的不履行法定义务之行为,他们指出1689年后,英国君主的权力在法律框架下运行,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亦不能发布战争法,限制了国王权力滥用,保护了私人财产权免遭肆意剥夺。③AnnM.Carlos,Jenniferand JillL.Dupree,“Learningand theCreationofstock-marketinstitution:Evidence from theRoyal African and Hudson’s Bay Companies,1670-170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58,No.2(Jun.,1998),pp.318-319.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真正掌握了国家的财政权和征税权,确立了议会在财政事务中的至高地位,可以从三点来理解:第一,牢固把握了开征新税的绝对权力,国王独立收入来源受到监督,限制了国王单方面改变税收的能力;第二,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建立公共融资制度和金融机构;第三,财政资金使用受到监督,减少了资金的挥霍与浪费,避免了财政危机。①焦建国:《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38页。伴随着财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英国逐渐确立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银行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制以及股票交易等资本市场在内的现代国家财政体制,彻底去除王室财政影响,确立了议会主导的国家财政制度,由王室财政向国家财政过渡,意味着一场意义重大的“财政或金融革命”(Financial revolution)发生。②M.J.Braddick,The Nerves of the State:Tax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the English State,1558-1714,Manchester and New York:Manchester University,1996;H.E.Roseveare,The Financial revolution,1660-1760,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1;John Miller,The Glorious Revolution.Routledge,1997;Roy Douglas,Taxation in Britain since 1660,London:Macmillan,1999;CarlWennerlind,Casualties of Credit:The English Financial Revolution,1620-1720,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Dickson,P.G.M,The Financial Revolution in England:a Stud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redit,1688-1756,London:Macmillan,1967.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英国成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稳健的公共财政体系,金融制度变革功不可没。在金融革命中确立起的英国现代税收制度,没有任何特权群体可以免税,没有税收承包人,不存在税收自治的管辖区,税收的合法性在国会控制下得到有力保障。
“财政—军事”型国家(fiscal-military state)催生了英国金融革命的发生。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长期的对荷战争和对法战争军费开支巨大,政府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开支需求。17世纪初期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财政经常出现困境,在中世纪时期国王主要靠领地收入来维持王室开支和其他开支费用。但是随着17世纪以来战争的日益频繁和王室日益增加的开支,“国王靠自己生活”王室财政模式已经很难维持,因此在专制王权时代,国王要想增加财政收入,要么强制增加新税目,或是提高各种日用品的税率,要么与议会合作,征得议会同意,在全国开征新税。第一种情形由于会损害到议会和民众的利益,势必引发议会和广大民众的抗议和不满,最终引发内战或革命。如1641年议会明确宣布废除国王的终身征收关税的特权,禁止征收船税,重审一切国家税收皆经过议会同意。③焦建国:《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27页。第二种情形国王若能够尊重自中世纪以来议会控制财政的传统,则会减少发生重大冲突的机会,甚至会获得议会资助或征税授权。在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时期,英国政府每年开支大约200万镑,但是到威廉和安妮女王时期,开支已经增加到600万镑,主要是对法战争带来的战争开支。而18世纪初期的二三十年英国税收基本维持在500万镑左右,1740年政府税收才达到593万镑,可见政府收入难以维持如此战争耗费。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英国在欧洲、美洲以及亚洲进行了长期的海外争霸战争,长期的帝国争霸战争耗费巨大,这在传统王权国家往往会难以为继。对英国而言,尽管在巨大的开支面前英国财政收入杯水车薪,但是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的高效的现代政府运行机制解决了这一难题。当然18世纪中后期浩大的开支主要来自美国独立战争和对法战争,长期以来收不抵支的困境让英国政府用尽一切手段来筹集资金解决军费来源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于是改革税制、成立银行、发行国债和股票等现代经济手段成为保障政府运行最有效的救命稻草,成为18世纪英国经济腾飞、海外争霸不断胜利、掌控世界海洋霸权的重要法宝。
英国长期对法战争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譬如1688-1697年英法9年战争期间,仅战争支出一项开支占政府总开支的75%,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期间,英国耗资1.6亿英镑,相当于1760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①(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产业革命的成功者》,赵文书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0页。为缓解巨大财政压力,增加政府收入,英国政府在18世纪上半期终于找到一条有效途径,即向全体国民开征消费税(Exercise Tax),由此探索出一条以消费税为主导、以地产税和关税为辅的混合税收模式。随着消费税的开征,英国税收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同样伴随着海外战争的进行,开支也骤增。1765年英国政府(GB)收入1092.8万镑,开支1201.7万镑,赤字100万镑之多,但是1780年收入1252.4万镑,开支2260.5万镑,赤字超过1000万镑,1799年收入3178.3万镑,开支4741.9万镑,1810年收入6920万镑,开支高达8150万镑,1815年收入7790万镑,开支1.13亿镑,赤字高达3000万镑之巨。②Cook.Chrisand John Stevenson,British historical facts,1760-1830,London:Macmillan,1980.p.186.反法战争后期1814年英国仅海军所需军费高达2000万镑,陆军费用和军械物资费用高达4000万镑,此外加上向参战盟国支付资金支持累计1亿英镑以上,还有政府发行国债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高达3750万镑。英国政府如何解决财政困难和耗得起如此高昂的战争费用?自光荣革命以来英国政府和财政部总是在绞尽脑汁筹集资金来缓解财政压力,或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新税种或发行债券向民众或商业公司筹款,或直接贷款来实现,而财政改革或金融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其既是解决现实财政困难和军费开支的良策,又为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和经济实现腾飞的强大推进器。
二、“金融革命”的表现
(一)新型股份制公司的创立
17世纪末英国“金融革命”体现在新型股份公司不断涌现上。股份公司的创制和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是一项重大创新,既是商业上的重大变革,也是金融发展和公司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因为大型股份公司能够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向社会募集大量资金,对于活跃资本市场、繁荣经济具有重大作用。1688年英国仅有以东印度公司、皇家非洲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为代表的15家大型股份公司,但是到了1696年股份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100家。一般认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创立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现代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然而在光荣革命之前的二三十年中,英国已经走在探索现代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前面了。以皇家非洲公司(Royal African Company,1672)和哈德逊湾公司(Hudson Company,1670)为核心的现代股份制公司对伦敦资本市场扩张、海外贸易和财富创造产生重大影响。③皇家非洲公司成立后在规模上仅次于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他向社会募集资金,发行股票,市值10万镑,100镑一股,1691年资本市场市值为444400镑,1693年皇家非洲公司再次发行新股180850镑,至1697年皇家非洲公司资本市场价值1010500镑。自成立后获得两项重要使命:其一开展大西洋三角贸易,独获贸易垄断权,将英国的工业品运往非洲出售,再将非洲的奴隶运往北美洲,而后带回蔗糖产品。其二积极开展伦敦与非洲之间的双边贸易。而哈德逊湾公司主要经营北美洲皮毛生意。其实力和公司规模较小。其成立后仅发行股票10500镑,同样规定每股价值100镑,1690年其资本市值扩容到31500镑,至1691年哈德逊湾公司规模已经达到东印度公司的三分之二。Ann M. Carlos,Jennifer and Jill L.Dupree,Learing and the Creation of stock-market institution:Evidence from the Royal African and Hudson’s Bay Companies,1670-170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58,No.2(Jun.,1998),pp.322-324.根据威廉·斯哥特(William Scott)估计,17世纪90年代之前,英国仅有15家股份公司,斯哥特指出15家是一个保守的估算,因为针对股份公司的蓬勃发展当时的英国还没有相关记录档案可查。他认为到1695年英国有140家股份公司,股票价值4250083英镑,而同年哈德逊湾公司股票价值31500镑,只能算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冒险公司,而其它139家股份公司平均股票市值约30341镑。①Ann M.Carlos,Jennifer and Jill L.Dupree,Learing and the Creation of stock-market institution:Evidence from the Royal African and Hudson’s Bay Companies,1670-170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58,No.2(Jun.,1998),pp. 322-324.而根据这两家股份公司在1672-1700年间相关股票交易原始档案记录显示,17世纪90年代之后,无论是交易的次数、规模还是交易资本数额都出现巨大飞跃。这充分说明光荣革命后一系列相关金融财政制度的创设和其他制度安排以及法律保障等措施都促使英国资本市场迎来空前发展机遇。如皇家非洲公司,1672年交易49笔,总价值19500镑,但是到1691年出现空前井喷状,实际交易928笔,总价值338200英镑,1698年交易734笔,总价值697600镑。同样,哈德逊湾公司1673年仅交易5笔,总价值1150镑,1691年交易92笔,总价值37500镑,1698年由于受短暂金融危机影响,交易量下降,仅18笔,总价值3200镑。②Ann M.Carlos,Jennifer and Jill L.Dupree,Learing and the Creation of stock-market institution:Evidence from the Royal African and Hudson’s Bay Companies,1670-170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58,No.2(Jun.,1998),pp. 326-327;pp.336-337.
伦敦资本市场和股票交易中心地位不断加强。在1672年之前英国和伦敦还没有正规的股票交易市场,英国在欧洲仅算是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光荣革命后的二三十年中,英国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股份公司,至1720年南海泡沫危机时期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而且伦敦资本市场趋向高度专业化,资本市场也异常活跃,表明伦敦的国际地位急剧提高,英国已经成为欧洲大国和强国之一,伦敦也已经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新的资本交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在股票交易诞生之前,伦敦的皇家交易所和交易所巷的咖啡馆承担了伦敦各种商业活动、世界贸易交易的职能。17世纪50年代出现的咖啡馆,以其开放性和社交性,使得其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英国尤其是伦敦扮演了最为重要的公共空间角色,形成了独特的中产阶级精英文化和咖啡馆文化,成为新闻传播、学术交流、商业交易以及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场所,甚至是孕育民主思想的重要场所,推动了现代公民社会的来临。股票诞生之后,皇家交易所以及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馆尤其是高档咖啡馆如乔纳森咖啡馆、盖勒维咖啡馆和埃劳德咖啡馆等成为伦敦商业贸易活动的空间组织核心,确立了伦敦高度专业化的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公众形象地位。
数百年来重商主义的浸染,商业精神和投资意识深深影响到英国的民族精神。18世纪英国全民经商,尤其是包括所有富裕阶层,宫廷大吏、乡绅地主、殷富律师、高级教士等都投资于英国的商业。任何人都可以投资于股份公司,如向英格兰银行、东印度公司和哈德逊湾公司等投资获取利润,也可以投资于火药制造商、铸铜、铸造凹槽刀剑或者从汉普斯泰德运水到伦敦的公司,甚至投资各种打捞公司,如最幸运的打捞公司是一家名为威廉菲利普的公司,当时打捞起一艘西班牙运金船,其打捞的金银与德雷克掠夺回来的一样多。他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是每投入1英镑得到100英镑的回报,投资回报率高达100倍。③(美)戴维·罗伯茨、克莱顿·罗伯茨、道格拉斯·R.比松,潘兴明译:《英国史:1688-现在》(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7-18页。自股份公司在英国创立百余年来,由于缺少政府管制和监督,股份公司发展迅速,在促进和刺激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泡沫和发展隐患,英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1720年春夏之交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泡沫“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爆发了,与同年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1637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并称为近代历史上最早的三次经济泡沫。泡沫危机主角是“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就是由大商人、银行家控制的协助政府融资的商业股份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和欺诈等手段制造股票市场虚假繁荣,引发了当时英国社会上至王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疯狂的股市投机热潮,最后导致南海公司股票暴跌崩盘,南海股市神话破灭,股民损失惨重。当时股票损失高达2万英镑的皇家铸币局局长、物理学家牛顿事后这样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未能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受18世纪20年代“南海泡沫”的影响,股份制公司在英国遭受沉重打击。①南海泡沫是英国金融行业兴起引发的金融投机和极度膨胀的重商主义的必然结果。南海公司股票的疯狂,引发市场大量“泡沫公司”的出现,为规管不法公司和抑制过热的经济,国会在1720年6月通过《泡沫法令》,即《1719年皇家交易所及伦敦保险公司法令》,内容规定股份公司必须取得皇家特许状才能继续经营。法院在7月颁令86家“泡沫公司”为非法,予以取缔,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剧下跌,至9月高达1000英镑价值的股票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引发股市崩盘。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残局,挽回政府信誉,1721年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主导英国政局数十年。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经济与社会带来巨大震荡,国人对股份公司留有阴影,而在事件中制定的《泡沫法令》一直到1825年才予废除,反映英国政府和民众历经百年才慢慢对股份公司重拾信心。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南海泡沫事件。虽然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股份公司发展和股票交易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全民经商投资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太大打击。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金融革命后第一次经济与金融危机,反映了18世纪初期英国经济与商业的繁荣,一个经济与社会日趋现代的英国雏形已现。英国全民不仅享受到了现代金融制度变革所带来的资本狂欢与财富愉悦感,同时也不得不吞下自己一手酿制的股市泡沫苦果,为人性的贪婪和非理性付出惨重代价。南海泡沫事件深深揭示了英国在迈向商业帝国和金融帝国的过程中商人、银行家、大型垄断性股份公司与国家间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些特许垄断公司是国家与公司的合一,是权力与金钱、官与商的结合,当然也是腐败与残酷的代名词,不可否认的是大商人控制的特许公司、为数众多的股份贸易公司在重商主义时代对英国财富的迅速积聚、疆土开拓和经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
(二)英格兰银行与现代银行体系的确立
受荷兰先进银行制度的影响和启发,1694年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成立,奠定了英国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基础。虽然英国私有银行出现在17世纪50年代,但是直到1675年银行家(主要是伦敦金匠)才开始行使银行的三种主要职能:吸收存款、放出贷款和发行货币,之后又延伸出了抵押贷款职能,到17世纪90年代英国因经济事务的日趋复杂和对法战争带来的巨大财政开支,政府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借贷和流通媒介,因此英格兰银行应运而生。不过英格兰银行的创制最早来自伦敦富商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terson)的想法,帕特森游历荷兰受荷兰先进银行制度的启发,后回国在辉格党议员查理斯·蒙塔古(Charles Montagu)的努力下最终议会通过法案。1694年议会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借款120万英镑给英国政府,而政府付给银行8%的年息,并授权银行出售股票、吸收存款、发行贷款和发行货币。①(美)克莱顿·罗伯茨、戴维·罗伯茨等著,潘兴明等译:《英国史,1688-现在》(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4-5页。英格兰银行成立后,很快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有效缓解了财政困难。由于银行发行的股票可以转让,盈利较高且比较安全,因此其它股份公司也纷纷效仿,发行股票,扩大了证券市场规模,对18世纪英国经济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及帝国战争起了极大推动和保障作用。由于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在18世纪20年代“南海泡沫”危机中受到泡沫法案的限制,因此银行只能以私人银行运行和发展,到18世纪末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银行业仍旧取得了很大发展。英格兰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已经获得广泛的权力,1708年英格兰银行获得了发行英格兰和威尔士货币的专营权,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开展金融业务。以伦敦金融界为例,1725年有24家银行,1770年有42家,1786年有52家。1784-1830年来,是英格兰、威尔士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1784年全国有119家,1793年280家,1803年410家,1814年657家,1820年606家,1830年628家。②Chris Cook and John Stevenson,British Historical Facts,1760-1830,London:Macmillan,1980,p.188.据统计,1797年英国(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全国银行总数 353家,1800年达到386家,1810年达到 646家,1813年为 761家。在经历了1814-1817年经济危机而导致89家银行倒闭后,银行数量保持了基本的稳定,1811年银行数量649家,1947人获得利息,1812年有625家银行,有1812人获得利息,1813年有643家银行,有1947人获得利息,1814年有689家银行,有2049人获得利息,1815年有696家银行,2164人获得利息。③Elie Halevy,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in 1815,New York:Ark Paperbacks,1987,p.297.英国银行业的发展不仅为政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而且造就了大量食利阶层,而这些投资者大多数都是富商和企业主阶层以及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中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日益与国家经济命运连接在一起。
(三)国债制度的创建与完善
国债的发行是英国金融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英国经济迈向现代的重要步骤。自17世纪晚期国债制度创立以来,发行国债便成为英国政府向社会募集资金最便利的手段。不仅解决了英国长期以来海外战争巨大军费开支问题,而且国债制度的创立对英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乃至海外争霸战争的胜利都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根据历史统计,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国债发行呈逐步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18世纪50年代后,国债规模急速上升,反映了英国政府强大的筹集资金的能力和现代政府运转的高效率。1688年英国国债规模仅仅100万镑,1698年达到1500万镑,但是到1750年英国发行国债7800万镑,到1790年达到2.4亿英镑。④Roderick Floud,Paul A.Johnson,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Volume 1.:Industrialization,1700-1860,p.215.另据统计,1760年英国国债额高达1亿镑,1770年1.3亿镑,1781年1.9亿镑,1801年4.6亿镑,1810年6亿镑,1815年7.5亿镑,1818年8.4亿镑,1830年8亿镑。⑤Cook.Chris and John Stevenson,British historical facts,1760-1830,London:Macmillan,1980.p.187.以政府信誉为担保的国债制度,为英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社会募集资金,既刺激了经济的长期繁荣,又造就了大量富裕阶层,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分化整合,以商人、企业主、专业人士为主体的中产阶级城市精英力量崛起。由此可见,18世纪英国的快速崛起和经济的腾飞与现代政府和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18世纪英国的商业精神和投资意识浸透到民族性格之中,英国经济繁荣,商贸发达,国家富有,民众富裕,得益于一个日益完善和发达的财政制度、金融创新和开放的资本市场,金融革命已经让国家的命运与千百万投资者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四)现代混合税制的确立
18世纪英国公共财政的现代化是以一套强有力的税制为保障的,税收是保障国家权力运行的必要前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尔萨斯(Mathias)和欧·布伦(O’Brien)在比较了英国与法国税收的不同后强调了现代税收的重要性,认为税收对任何国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但是他们对公共财政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税收对于现代国家崛起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研究依旧不足。①J.V.Beckett,Michael Turner,“Tax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New Series,Vol.43,No.3(Aug.,1990),p.377.光荣革命后英国以地产税、消费税和关税为核心的税制变革,预示了财政体制由中世纪的“王室财政”体制转向现代议会财政,成为现代税收国家,是财政和金融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迈向现代财政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也成为18世纪英国金融革命核心内容,推动了英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在财政改革、筹集社会资金方面较大陆专制政府更加高效,显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与周边邻国相比,英国是税负最为繁重的欧洲国家,然而英国却没有引发革命,甚至没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相反英国通过不断完善税收制度,最终使其成为推动英国经济起飞的强大杠杆。莫基尔(Mokyr)认为整个18世纪英格兰人平均税负比世界上任何国民都要高得多,只有荷兰人可以匹敌。但是这种税负从未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1715年政府征收国民收入的10%为税负,1810年征收了18%。为什么英国会成功避免了因重税引发的危机?斯密给出了答案,英国税制照顾到社会各方利益,体现公平原则。他相信财富增长的三要素之一是“便利的税收”(easy taxes),指的是现代税制的诸多原则。其中之一是平等原则,“每个国家的臣民都应该为维持政府而纳税,并尽可能做到与各自的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说,与他们在国家保护之下各自享有的收入成正比。”史上英格兰在极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尽管富人纳税不高(不过他们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遗产税),但是他们从来不逃税。至于穷人,英格兰的税制给了他们一定的保护。②(英)艾伦·麦克法兰著,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编,管可秾译:《现代世界的诞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92-193页。相反,在大陆的法国,由于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专制政权和绝对君主制,国王拥有独一无二的征税权,而且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法国税收极不平等,如基本税收土地税,教士和贵族免税,负担完全落在农民身上,法国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1815年毕宁勋爵(Lord Binning)在一次演讲中对英国现代税制和国债制度带来强大的财政能力非常自豪,他提到:法国人口2600万或2700万,每年收入约3500万镑,债务约7000万镑,而英国(不含爱尔兰)人口仅1250万,然一年税收就高达6000万镑,而债务在8亿-9亿英镑,是法国的10倍多。法国平均每人税负不到1镑,而英国每人税负高达5镑。③Elie Halevy,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in 1815,New York:Ark Paperbacks,1987,p.313.由此看出英国作为现代财政国家较传统国家的巨大优越性。
1.地产税的设立。光荣革命后英国税收制度设计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贵族掌权,整个18世纪直至第一次议会改革,贵族垄断了中央政权,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庞大的地产。英国贵族较大陆贵族的可贵之处在于有一种天然的贵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地产税初期担负起了较大的税负责任。1698年英国各方政治力量妥协的结果是作为直接税的地产税(Land tax)出台,按照收入每英镑1先令、2先令、3先令、4先令税率征税,这样每年地产税固定在50万英镑到200万英镑之间,地产税的征收对威廉的对法战争起了相当大的保障作用,极大缓解了财政困难。18世纪初期的地产税,拥有庞大地产的贵族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至关重要,主要是满足了对法战争的军费需求。自17世纪90年代一直到18世纪末地产税一直是直接税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形式,在长达122年的时间里,英国有56年时间参与对法战争,地产税的征收在战时尤为重要,有时税率和收入会翻番。①J.V.Beckett,Michael Turner,“Tax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p.378.随着18世纪上半期新税种消费税(Excise tax)的开征,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成为税负主体,而贵族地主负担的地产税比重也在不断下降,尽管战争时期有所提高。根据一项粗略估算,对土地课税从1700年的农业收入的10%,下降到1780年农业收入的8%。地产税率的高低往往与战争有关,在1793-1810年战争时期,征收直接税比例提高,所占份额从农业收入的7%,上升到农业收入的20%(包括对财产征税)。地产税在18世纪的确对贵族地主的地产收入影响很大,作为直接税的地产税以“累进”形式计算,地产收入越高,地产税就多。以诺福克郡科克地产收入为例,1708-1710年的3年间,地产总收入大约15756英镑,仅地产税就被征去2730英镑,占总收入的六分之一,约17.3%,1722年税率有所下降,为9.3%,1733年地产税率每英镑收入征收1先令,为收入的5%。②R.A.C.Parker,“Direct Taxation on the Coke Estate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Vol. 71,No.279(Apr.,1956),p.248.
2.消费税的开征。18世纪初期地产税的不断增加,自然会加重贵族地主们的经济负担,由此引发贵族们的集体抗议,这就使得政府为维护贵族利益而不得不转向其他课税项目来扩大财政收入。马尔波罗公爵(Duke ofMarlborough)1711年在与罗博松的谈话中谈及“十月俱乐部”时说道:“我们国家的这些绅士们,他们都疲于缴纳地产税,他们都希望国家和平稳定,而不希望这种战争税的缴纳。地产税直接、强制性地来自于贵族地主,虽然不总是由贵族本人而是由其佃户承担,每当在18世纪发生战争的时候,最大税率每英镑地产收入要缴纳4先令税。直到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欧洲战争结束后,贵族地主们对地产税的抱怨才不再如安妮女王时那样强烈。”③R.A.C.Parker,Direct Taxation on the Coke Estate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Vol. 71,No.279(Apr.,1956),p.247.与此同时随着英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扩张,海外进口物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食品和原材料等需求巨大,尤其是如茶叶、瓷器、棉纺织品、蔗糖等奢侈品消费需求和生活必需品等。面对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政府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所在。沃波尔政府时期在18世纪30年代广泛对酒类、烟草、茶叶、咖啡和巧克力等奢侈品及必需品征税,希望以此缓解来自贵族地主对地产税的抱怨。1733年首相沃波尔在下院为其《消费税法案》(Excise Bill)做辩护:“对烟草、酒类、以及其它食物和日用消费品征税,对我们国家而言绝对必要,这是英国民族和国家必然趋势,因为我们正在进行长期而又耗费巨大的战争来保障我们的自由和宗教信仰,为了增加公共财政收入,下院每位议员都有责任要为之努力,要转变思想观念,采用何种有效方法来尽可能增加收入,而目前我们的税收体制很不公平,地产税要逐步从每英镑4先令降低到1先令,当前我有信心对烟草和酒类商品进行征税,正在改变我们的征税结构。……我想提请你们注意,对茶叶、咖啡和巧克力的消费征税也同样必要,这些进口的海外奢侈品以前都是在海关税务机关交纳关税,现在征收消费税已经8年,在这8年中这三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已经有超过100万镑的收入进入国库。此外他还驳斥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三种反对意见,一种是消费税会伤害贸易,增加商人们的经济负担;第二种是消费税会危及英国人的自由;第三种是消费税目的设立会带来征税官员的大量增加,增加财政负担。”①http://www.englishhistoricaldocuments.com/document/view html?id=4175.
作为间接税种的消费税与直接税地产税的“累进”性不同,消费税具有“累退”性,它与财产多寡、收入多少无关,仅与消费与否以及所消费商品的种类和消费数量有关。早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政府就已经对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如《1660年消费税条例》规定对英国制造业产品和消费品进行征税,如对咖啡、茶叶、巧克力等食物饮料和啤酒、苹果酒及其他酒精饮料等征税,其中咖啡1660年每加仑征4便士,茶叶和巧克力每加仑8便士,1670年各自增加到6便士和16便士。②(英)马克曼·艾利斯著,孟丽译:《咖啡馆的文化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7页。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1662年)中则支持消费税的开征,他指出:“每个人按照实际享受缴税,符合自然的正义。因此,这种税几乎对任何人都不加强制,而且它对满足于最低生活的人说来,是极其轻微的。这种税制能够随时对国家的财富、出产、贸易及实力做出精确的计算。”③于民:《坚守与改革—英国财政史专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43页。开征消费税某种程度上分担了贵族地主们的税负,但是具有全民、普遍性的消费商品税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群体利益,遭到了伦敦商人团体、贸易公司、小商人、店主们的抗议,而且也损害到社会下层的利益,变相提高消费品价格,增加生活成本,对劳动工资群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影响最大。到18世纪90年代英法战争时期经过社会各方利益团体的斗争、妥协和基于政治公平性考量,英国税制最终发展为一种较为稳定、成熟的混合税制:地产税、关税和消费税。④M.J.Daunton,Progress and Poverty: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Britain,1700-1850,p.510.
从税种和纳税人范围看,18世纪英国税收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混合税制的出现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力量长期博弈、妥协的结果,尤其是上层贵族和中产阶级精英群体妥协的结果,兼顾了社会公平,这是英国贵族时代国家治理能力日趋现代的重要体现,也是英国渐进式社会变革中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妥协精神的集中体现。18世纪英国税收主要分为直接税(direct taxation)和间接税(indirect taxation),直接税主要包括地产税(land tax)和估算税(assessed tax),间接税主要是海关税(Customs Duty)、消费品税(Exercise Tax)等。整个18世纪税收成为英国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尤其是关税和消费税在总税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根据统计,英国(GB)政府财政收入1760年为920.7万镑,1764年政府收入1022.1万镑,1780年收入1252.4万镑,1790年达1701.4万镑,1801年收入超过3000万镑,达3158.5万镑,1815年收入达到一个高峰值,高达7790万镑,之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降低,财政收入大幅回落,1830年仅为5530万镑。⑤Chris Cook and John Stevenson,British Historical Facts,1760-1830,p.186.自17世纪90年代到18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世纪,以地产税为主的直接税所占税收总额的比例逐步下降,到19世纪30年代降至10%,而消费品税所占比例日益加大,包括海关关税、商品消费税,成为国家税收最重要的来源。关税所占税收比例在整个18世纪中一直在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随着税制的改革,消费税比例上升,在18世纪里消费税平均每年占总税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可见消费税对英国税收和财政收入的至关重要性(见表1)。
表1 英国直接税和间接税占总税收比例(1696-1835)① M.J.Daunton,Progress and Poverty: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Britain,1700-1850,p.523.
从直接税和间接税中,我们看到地产税和估算税对象仅来自贵族地主,而消费税的主体则是庞大的中产阶级,因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增多,承担了消费税中的大多数,尤其是各种日用奢侈品。穷人等社会下层征收的仅是间接税之一消费税,而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面包则不在征税之内,因此英国人能够忍受重税而不发生骚乱。从18世纪末英国各税种收入分析,关税和消费税占据了财政收入的绝大多数。如仅关税一项年收入500万镑,消费税高达1800万镑,包括对制造商、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征税,还包括进口大宗商品消费税。饮料类消费税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消费的所有种类,包括啤酒税、麦芽酒税、苹果酒税、醋税、白酒税,还有对用于制造啤酒和麦芽酒的啤酒花和麦芽税。奢侈品消费税,如咖啡、茶叶、可可等,还有很多不属于奢侈消费的物品等,此外还有烟草、铜线、瓦片、砖块、布料和纸张税等。可见英国政府对英国人消费税的开征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项极大的负担,尤其是贫困的社会下层民众,几乎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印花税大约每年550万镑,邮政税贡献了150万镑;评估税对18世纪末政府收入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主要涉及奢侈消费税,如向雇佣家庭仆人的家庭征收仆人税、征收养狗税、向车马制造商和马匹交易者征税,染发粉、马车以及徽章饰品等征税,甚至还有房屋税和窗户税等,这些成为社会下层民众沉重的负担,所有这些评估税一年下来总计有600万镑之高。甚至有对年金和薪水征税,以及沿街叫卖小摊贩征税等等。②Elie Halevy,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in 1815.New York:Ark Paperbacks,1987.324-325.总之,18世纪里英国人的税负是欧洲国家中最高的,正是税收的全覆盖和多如牛毛,才换来了政府收入的不断膨胀,当然有力保障了政府各项正常开支和不断进行对外战争所带来的高昂军费的需求,也预示着现代财政和金融制度的建立对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实现大国崛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消费税的不断攀升,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英国人热衷于消费,尤其是海外各类日用消费品、各类食物、饮料等奢侈品消费呈不断增长趋势,英国逐步向消费社会转向。18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消费行为在人们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各类海外奢侈品消费需求旺盛,奢侈之风盛行。如来自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以及来自美洲的蔗糖和烟草等,无论是商品的种类还是消费品的数量上,都较以前的时代更加突出,反映了消费革命和消费社会在英国初步兴起的历史事实。对于英国人消费需求的巨大增长,特别是对各类奢侈食品巨大的消费,可以通过奢侈品消费税来加以说明。根据亨利·帕纳耳爵士计算,主要的奢侈品税是“由比较富裕的阶层缴纳的……因为劳动阶级对这些物品使用有限”。1828年在他心目中的各类消费品税是蔗糖450万英镑,茶叶325万英镑,咖啡50万英镑,进口烧酒300万英镑,英格兰烧酒250万英镑,苏格兰和爱尔兰烧酒225万英镑,啤酒325万英镑,葡萄酒150万英镑,烟草税275万英镑,小葡萄干25万英镑,其它干果以及各式各样的进口奢侈品2700万英镑以上的净税收。不过一位见闻广博而又胸怀磊落的政治家认为“劳动阶级使用有限”的物品的这张品名表是令人莫名其妙的。他的说法一半是纯粹的错误——工资劳动者对于烧酒、浓啤酒和烟草有很大的消费量,一半则正是一种启示,表明只担负得起这样有限一点数量的糖、茶、咖啡和干果的“劳动阶级”的生活水平是如何之低。①(英)卡拉潘著,姚曾广译:《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第二分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99页。即使到了19世纪40年代,1840-1841年期间,英国5.16亿英镑的财政收入中,关税和消费税占了75%,高达3.83亿英镑。②Roy Douglas,Taxation in Britain since 1660,London:Macmillan,1999,p.52.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以英格兰银行、国债、股票和现代税制为主体的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极大推动和保障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为长期的对外战争筹集到庞大的军费开支,而且以地产税、消费税、关税为核心的现代税收体制得以建立,使得英国政府获得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保障经济与社会发展健康运行,经济的繁荣、商业的发达、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金融革命”的历史影响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以建立英格兰银行、现代税制、国债制度和完善资本交易市场为主导的财政、金融制度的重大变革,在推动英国自传统迈向现代社会中意义重大。18世纪的英国不仅通过战争等军事硬实力不断走向海外殖民帝国和海洋霸权,而且通过社会内部制度变革如光荣革命和“金融革命”这样的软实力有力促进了18世纪英国的快速崛起,不仅成为欧洲大国和强国,而且通过金融革命逐步确立了伦敦世界金融中心和资本交易市场中心地位,确立了英镑的世界性货币地位。这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金融革命”其历史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英国历史上首次确立和完善国家信用体系。具有吸收存款、借贷和发行货币功能的英格兰银行的建立,第一次建立近代银行信用体系,对于刺激英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国债制度确立,以国家信用担保,使得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政府,政府获得了民间资本的有力支持,不仅大大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而且有效化解了政府因长期对外战争引发的巨大财政危机,有力保障了英国海外战争的不断胜利。此外政府向民间的借贷行为,造就了大量富裕阶层,尤其是城市精英阶层,推动了社会结构的优化整合。1717年,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1盎司黄金为3英镑17先令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成为了近代金本位制的最早雏形。“南海泡沫”危机后英国加大了对货币发行和银行的监管力度。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最终成就了英镑的货币霸权。
第二,现代混合税制建立,完成了传统王室财政向现代税收国家的转型。以地产税、消费税和关税为核心的现代税制,其主要特色和优势在于混合型,较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地产税主要由贵族承担,消费税每一阶层都要承担,具有广泛性,主要由中产阶层和社会下层承担。英国现代税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不仅体现了英国统治阶层高度的政治智慧,而且深深反映了自光荣革命以来确立的渐进改革发展传统。
第三,以伦敦为核心的股票交易市场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现代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南海泡沫”危机之后,英国政府强化了对股份公司、证券交易和银行系统的监管和监督,推动英国金融制度不断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对现代金融制度革新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董丽娟)
The Study on Financial Revolu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n Britain
Cao Ruichen
In the 18th century,British economic growth and take-off came from the Glorious Revolution.After the Glorious Revolution,Britai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ritish monarchy.With the competition ofWhigs and Tories as the core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responsible cabinet government,it indicated that amodern capitalist government is established in Britain.From then on the new joint-stock company,Bank of England,themodern taxation,national debt and the stock market system are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as the cor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British economy.All these great changes of system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guarantee for economic success,hegemony and victory.In the 17th century,"financial revolution"marked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royal finance tomodern finance country. It doomed to be a strong impetu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British economy and society.Furthermore,it provided a better and powerful leverage for th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change.
Modern Britain;Financial Revolution;the 18th Century;Social Transformation
F810.5
A
2096-1391(2016)08-0148-13
曹瑞臣,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近代英国史、现代化进程。
*本文系作者主持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8世纪英国消费革命研究”(15YJA7700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