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际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分析
——以粤苏为例

2016-10-18刘华伟许航敏

财政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江苏广东企业

刘华伟 许航敏

省际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分析
——以粤苏为例

刘华伟许航敏

内容提要: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与良好的投资效益,对促进经济财政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分析了粤苏两省2007-2014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差异及其成因,并就广东如何用好财税政策、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广东江苏

粤苏两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发展路径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近年来,江苏与广东经济财政规模差距不断缩小,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差异

(一)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低于江苏

2007-2014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9596.95亿元增至25928.09亿元①采用数据均来自《广东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两省统计公报,因受数据来源限制,分析时部分指标只有到2013年的数据,本文尽量采用2014年数据,下同。,增长2倍多,年均增速为14.5%。同期江苏总量从12268.07亿元增至41552.8亿元,增长3倍多,年均增速为19%。2014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为江苏的62.4%;2007-2014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比江苏低4.5%(图1)。

(二)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区域结构优于广东

2007-2013年,江苏苏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59.3%降至54.2%;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占比从40.7%升至45.8%,区域结构较均衡,区域间差距较小。同期,广东珠三角地区②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9个地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72%降至70%;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28%升至30%,区域间差距较大,结构不均衡。

(三)广东民间资本投资态势不及江苏

从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投资占比看,粤苏两省均依次为民间资本、国有经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其中,民间资本投资额占比均超过50%,民间资本是两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主体。从民间资本投资情况看,2007-2013年,广东民间资本年均投资占比数比江苏低9.52%,年均增速比江苏低2%。2014年,广东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比江苏少13012.68亿元,占两省固定资产投资总差额的83%。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不及江苏是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小于江苏的主要因素。

图1 2007-2014年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亿元)与同比增速(%)比较

图2 粤苏两省省内分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图3 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各资金来源结构总额比较

(四)广东来自国内贷款、外资、自筹等投资少于江苏

2007-2013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预算内资金增长5.6倍,2013年达到1173.87亿元,是江苏的2.22倍;来源于国内贷款资金增长势头弱于江苏,总量上2009年被江苏超过;来源于外资资金呈不断下降态势,从2007年的984亿元下降至2013年的683.35亿元,同期年均低于江苏515亿元;来源于自筹等资金总量与江苏差距较大,2013年比江苏少15010亿元(图3)。

(五)广东三产固定资产投资与江苏差距扩大

2007-2014年,广东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逐渐增加,年均增速高于江苏10.3%,2014年总量超过江苏133.1亿元;二产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低于江苏4.9%,2014年总量少于江苏11848.42亿元;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低于江苏5.5%,其中,总量上2011年被江苏赶超,至2014年广东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少于江苏3909亿元。

图4 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总量比较

二、差异成因分析

(一)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主要因素

1.民营经济发展能力差异

投资主体的经济实力是影响投资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由于江苏民营经济赶超浙江战略、整体产业布局、乡镇集体工业的大力发展等方面原因,使得江苏民营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广东略胜一筹。从民营经济总量来看,2014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35070亿元,比江苏低403亿元。从民营经济自身素质来看,广东省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单位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与江苏存在差距,直接制约了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如广东省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大的第二产业比重低于江苏,2013年这一比重比江苏低7.2个百分点。在总量不占优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差异造成了广东省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低于江苏。

2.投资政策、市场开放性、营商环境差异

一是投资政策的连贯性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差异。2005年以来,江苏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面的政策力度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江苏省政府连续3年出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有力地提升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广东在制定实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措施方面力度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二是市场的开放性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异。调研中发现,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市场开放性高于兄弟省市,一般项目招标不严格根据企业注册地、当地投资纳税情况区别对待。但江苏不少地市在项目招标条件设定时,要求相关企业在当地投资设厂纳税满足一定要求方能介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外地企业在江苏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是服务软环境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调研中部分民营企业反映,虽然广东省设立了网上业务办理大厅,实行项目审批电子化,但容易出现申报资料积压在审批前端,资料一有瑕疵即遭退回的现象,民营企业投资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繁重,进度较慢。而江浙等省市为投资商提供用地、环保等审批一条龙服务,数天内即可完成全部手续,甚至地方政府派专人服务,无形中增强了企业投资的吸引力。

3.地方企业经营文化理念差异

江浙文化具有工商文化和功利文化的特征,其所强调工商皆本、义利并重的观念赋予了江苏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冒险精神,体现在企业发展上,就是企业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敢于负债经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资本形成与积累,江苏近年来存贷比①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在一定范围内,存贷比越高,说明当前市场越活跃,居民购买欲望越强烈,企业投资势头趋强劲;如果存贷比越低,说明当前市场趋冷,居民的购买欲望下降,企业投资势头趋弱。高出广东省10个百分点即是例证。广东所属的岭南文化务实特征明显,在务实理念的熏陶下,粤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发展企业,此种方式虽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因冒险精神不够,使得粤商在扩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表现较为保守。

(二)银行信贷需求差异产生直接影响

广东省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信贷需求低于江苏。从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结构看,2009年以来来自国内贷款的资金低于江苏。从存贷比指标看,2005-2014年,广东年均本外币存贷比为62.8%,比江苏的73.2%低10.4%(图5)。从贷款增速看,虽然两省2009年以来贷款增速总体均大幅放缓,但广东同比增幅比江苏回落幅度更大(图6)。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于国内贷款的需求不及江苏,究其原因:一是广东第三产业更为发达,企业盈利能力、存款留存能力更强,同时居民储蓄高于江苏,2015年居民储蓄/单位存款比为84%,远高于江苏的69%,企业居民手头可支配资金充裕,贷款需求反而被弱化。二是广东省外贸型经济较江苏发达,大量加工贸易企业两头在外,在境内有一定资金沉淀,使用境外资金渠道机会较多而贷款少,容易增加省内存款规模,而降低贷款需求规模。三是广东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更普遍一些,从而减少了民营经济对银行信贷的需求。2014年广东和江苏A股民营企业总市值分别为1.45万亿元、0.74万亿元,广东比江苏多出近一倍。企业通过私募基金融资渠道多于江苏,2015年底广东私募基金公司数量超过6000家,排名全国首位,比江苏多5235家。四是江浙企业相对广东企业借贷经营特征更明显。调研中发现,江浙企业利用信贷扩大经营的欲望非常强烈,尤其是经济上行周期内,江浙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模式,通过无形资产、商标、动产抵押担保、互联互保等方式丰富信贷抵押方式,江浙企业对此接受度高,积极借贷经营。但同样的金融产品在广东被大多数企业认为风险高,接受度低,难以推开,使得广东银行业通过丰富抵押方式进行信贷扩张效应不明显。

图5 2005-2014年粤苏两省本外币存贷比情况

图6 2007-2014年粤苏两省本外币各项贷款情况

民营经济是自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主体,也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需求的主体之一(2007年以来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占两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均超过50%,其中江苏年均为67%,广东年均为57%),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长态势,同时会影响自筹、国内贷款等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近年来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民间资本投资总量和增长态势不及江苏,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于预算内资金高于江苏,来自国内贷款、外资、自筹和其他资金均低于江苏,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由于民营经济自身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经营文化理念和借贷行为差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广东省民营经济自筹资金不如江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及江苏,加之两省民营经济对银行信贷需求差异影响,又拉大了两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在国内贷款方面的差距。

(三)区域发展均衡度差异不容忽视

江苏自20世纪80年代起积极谋划苏北发展,为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先后经历了以扶贫为重点、大规模基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三个阶段,推动了苏北的快速发展,到2013年苏北GDP占全省40%以上,日益接近苏南水平。相比而言,广东的区域均衡发展弱于江苏,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为21.1%,仅为珠三角的26.7%。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为20.8%,仅为珠三角的26.2%,差距有所拉大。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发展差距过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影响较大。

江苏区域均衡发展水平高,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苏北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中央、省级层面支持力度大,为其承接产业转移筑牢了基础。二是苏北产业转移承接先于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2001年江苏实施的“南北挂钩”政策加快了省内产业转移步伐,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上完成了对苏北城市的再造。三是苏北地理交通区位有利于开展连片的产业转移对接,使苏北接受产业转移力度比粤东西北更大,工业化程度更高。四是龙头企业对苏北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不少地市通过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地方一个产业链形成。如富士康落户苏北淮安后,造就了江苏“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IT产业格局。

图7 2003-2014年粤苏两省重工业总产值及所占比重

(四)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明显

一是江苏重工业总产值及比重高于广东,决定了江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强度高于广东。第二产业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强度的需求远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与强度要求远高于轻工业。2007-2013年,江苏第二产业年均比重比广东高2.7%,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产值比重年均比广东高12%(图7),到2013年,江苏重工业总产值为99646.95亿元,比广东多31643.36亿元,产业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广东。二是广东总体比江苏更早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拉低了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看,江苏未来也将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阶段。现阶段,广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符合未来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支持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推动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粤东西北各地市之间互联、互通、互融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全省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推进高速铁路网建设,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支持加快粤东粤西沿海港口疏港铁路、公路建设。支持加强机场港口和航道建设等。二是力推粤东西北产业、科技、劳动力“三转移”,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为抓手,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引入混合所有制,试点完善项目园区公司化运作机制,强化粤东西北固定资产投资内在动力,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三是探索开展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扶持到户试点工作,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由现行的项目间接带动改为资金直接扶持到户到人,通过“实名制”,保障帮扶资金落实到帮扶对象,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采取“一户一策”、分类帮扶等措施,实现精准扶贫。

(二)综合运用财政支持手段,扶持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进一步放宽产业准入限制,积极推进广东政府公共资源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灵活运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政府定向采购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研发。落实好国家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业创新的各项税收扶持政策。加快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对鼓励发展行业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费用,实行抵扣企业所得税、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政策。调整用于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环保设备的补助标准,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跟踪研究江苏在产业政策、园区政策上对企业的财税优惠情况,并加以学习落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创造良好营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支持担保行业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引导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优化财政支持担保行业政策举措。继续发挥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推进全省政策性担保增信平台建设,支持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融资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适当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代偿率的容忍度。支持担保行业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重点推进设立省级融资担保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广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业务,帮助企业更容易、更方便地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二是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从主管部门定项目、财政部门拨付资金的直接支持方式,转变为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间接支持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规模。设立科技型小企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分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明确需要扶持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三是促进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加快区域股权交易中心(OTC)建设,拓宽地方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广东成为“投贷联动”首批试点地区,突破传统银行信贷审批对抵押物的依赖,释放更多银行资金流入到“轻资产”的高新技术企业领域。

(四)加快推广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方式和PPP模式,提升投资规模和效率

一是探索完善财政扶持资金委托基金管理机构或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增强财政资金促进投资动能,积极引导和支持广东大型国企或国企控股集团与银行合作建立投资基金,推动财政资金经营性领域股权化经营,重点支持中小民营企业。二是制订省级财政出资设立PPP引导基金具体方案以及后续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三是制定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引导和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化债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着力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提升项目运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四是抓紧制定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为地方财政部门履职提供制度保障。对地方政府违约行为,探索建立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结算扣款机制,切实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五)优化调整政府投资重点,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第一产业投资方面,重点支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的投资,支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二是第二产业投资方面,重点支持促进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巩固完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投资。加大支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投资,支持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及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投资,支持沿海重化工业基地建设等。三是第三产业投资方面,支持加快现代服务聚集区建设,支持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电子信息、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健康养老、现代医疗、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六)积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落实财政对民营经济扶持政策,优化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加强对企业报批程序的人性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评估,打通影响企业在粤投资的审批评估“中梗阻”。同时,做好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积极营造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环境。支持开设重点培育企业专题培训班,对传统产业领军人才开展培训,推荐重点培育企业、纳税大户企业参加高管培训合作交流项目,促进企业家更新管理理念,鼓励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邢荷生)

F283

A

2096-1391(2016)08-0129-09

猜你喜欢

江苏广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数读江苏
江苏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