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2016-10-18刘文涛于海波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内蒙古

刘文涛+于海波

摘 要:地方工科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对于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及创业工作推动具有较大的影响,鉴于工科背景具有的独特优势,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基于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相关高校应积极完善机构,努力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引入社会资源,努力培养岗位创业人才,构建与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模式,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内蒙古;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C-001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处于叠加期、转型期,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面临着许多急需破解的发展难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担负着开创新事业,谋求新发展等新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为了达到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的目的,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应该进行重点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作用,地方工科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对于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及创业工作推动具有较大的影响。从毕业生就业流向而言,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每年大概有54%~65%的毕业生选择在自治区范围内谋求发展,成为自治区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与中坚力量。这些具有工科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较其他学科的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工科背景具有的独特优势,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强化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愿望。所以,了解自治区工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厘清其存在的问题,明确教育指导思路,钻研创业指导方法,是民族地区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针对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43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808人,女生1545人;汉族3568人,蒙古族654人,其他少数民族131人;区内生源3123人,区外生源1230人;工学类3039人,理学类459人,文学类118人,经济学类335人,法学类183人,艺术类219人;大一年级1420人,大二年级824人,大三年级908人,大四年级及以上1201人。

调查结果显示,93.96%的同学表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持认同态度;30.05%的学生表示在考研、就业与创业三条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自己还是更希望能够创业;66%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具有非常浓厚或比较浓厚的兴趣;62.58%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尝试开展自主创业。这说明目前的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比较认可且充满激情,但是在创业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很多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不多,39.58%的学生表示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仅仅对此知道一点;36.78%的同学表示会偶尔关注;16.52%的同学则表示一点都不知道。56.08%的学生认为 “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成为自己创业的最大障碍;37.56%的学生对资金问题及创业项目选择表示忧虑。

在考研、就业和自主创业三种毕业后的路径选择中,各群体希望选择自主创业的情况如下:男生占33.44%,高于女生的23.88%;蒙古族学生占34.71%,高于汉族学生的29.43%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23.66%;区内生源占30.77%,较之区外生源28.21%略高;文、理、工、艺术、法学、经济类学生分别占35.59%、33.12%、29.98%、29.68%、28.96%、25.37%,经对比发现,这与各类学生的就业市场需求及职业发展情况直接相关;一、二、三、四年级及以上分别占28.66%、31.55%、31.5%、29.56%,经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比赛和政策更为感兴趣,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也希望可以有所尝试,积累社会经验。大一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更热衷于加入各种学生组织以及经营人际关系。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选择,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积累不足以应对创业的种种问题而放弃创业的想法,也有学生更倾向于低风险的职业发展选择,更有部分学生表示目前无法实现创业但是希望工作后可以逐步积累经验尝试创业;校级学生干部占33.02%,院系及班级学生干部占30.15%,非学生干部占29.71%,学生干部优中选优,在大学里也得到更多的锻炼,在各方面的能力素质较为优秀,基础素质较好,创业热情更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自主创业这一职业发展方式相对比较认同,也有较高的热情,尤其是男生、蒙古族学生、文学类专业学生及校级学生干部。

目前,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开展各种尝试,据内蒙古地区某工科院校统计,2015年该校有71个创业团队向就业部门报备,其中计算机网络类15个,教育类11个,餐饮项目8个,文化传媒类7个,物流类7个,电子商务类5个,其他类别18个,其中16个已经进入实体运营阶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认可。但是在毕业生中,以自主创业方式实现派遣的学生少之又少,这也说明这一工作任重道远,说明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发展从意识层面的认可到行动领域的成功需要系统的积累与提升,绝非一项可以一蹴而就的工作,无论是创业指导工作人员还是大学生本人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磨练和提升。

二、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方向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重点考虑以下方向:

(一)积极完善机构,努力整合校内资源

在机构设置方面应努力整合校内资源,积极借鉴兄弟院校经验,集中优势力量,服务创业学生。目前,受国家、地方各级部门多项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很多高校纷纷成立创业指导部门,最常见的就是创业学院及创业中心两种模式,通过直设机构协调整合校内资源。但如何使一个部门充分有效配置应用学校整体资源,在具体操作层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工科院校各学院都有与本学院专业对应的实验室,这对依托专业进行创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学校很多专业教师都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产学研”结合的工作经历丰富,对社会产业发展及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的指导。此外,创业教育除了工科特色的研发性指导更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门学科,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创业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多科性决定了它发展要求的特殊性,需要形成一套整合全校各方面力量的资源应用体系,如构建研究生导师及实验室面向本科创业学生的配套申请机制,准予创业学生向相关方向学院申请获得研究生导师指导及配套实验室使用,由学院及研究生导师酌情选择创业学生进行指导;再如组建不同研究方向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创业学生提供不同阶段、不同方向的培训、咨询与指导,可根据学生创业项目不同的发展时期,即形成创业意向(种子阶段)、形成创业计划(萌芽阶段)、项目初创成型(破土阶段)、项目实体运营(成长阶段)、项目成功孵化(发展阶段)及申领执照并正常运营(运营阶段)等六个阶段分别进行跟踪指导,在帮助学生创业团队成长的同时也为导师成长助力;还可尝试创建以专业背景为基础的创业小组模式,联合相同创业方向学生以“大社团—小组化”共建模式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共同谋求事业发展。充分动员校内各方力量,共同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创业指导、创业服务而努力。

(二)全力拓宽创业渠道,大力引入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对于大学生创业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浙江万里教育集团通过创业积累对原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进行改制,浙江万里学院这所新型地方本科高校就是创业形成的,甚至学校的办学理念都是以“育创新性人才,建创业型大学”为基准。再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紧密依托义乌市场优势,形成了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三大特色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校有1800余名在校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年收入35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000多人,80余名创业学生年收入达10万元,有的在校生已成为百万富翁。

此外,目前很多院校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引入社会资源。如烟台大学整合引入三位成功校友的捐赠建成“零壹梦想”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上海大学与上海市宝山区政府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可见社会资源整合之重要。内蒙古地区因经济发展情况与江浙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匮乏是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创业工作面临的另一挑战,而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实践指导意义大于理论指导意义的教育活动,一方面需要实践经验上的支撑和引领,另一方面也需要资金上的扶持与支撑,全力拓宽创业渠道,大力引入社会资源势在必行。

(三)充分发挥工科专业优势,努力培养岗位创业人才

岗位创业是指在岗位工作的同时,利用专业技能知识以及掌握的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岗位创业者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究其本质是将创业教育理念及内容高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从而强化全体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培养创业精神,努力提高创业能力。

如温州大学开展的“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的实践型教育模式,以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并进的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通识课程体系、创专教育融合、岗位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岗位创业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成功地构建了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岗位创业教育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既懂专业又善创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核心,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创业者”并不一定要创办一家企业,却可以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在技术、管理等领域不断开创事业,这正切合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促进工科专业学科优势的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发展及自治区经济建设都具有促进意义,值得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积极学习研究。

对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而言,一方面由于地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创业环境较之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有一定差距,一方面工科院校虽然可选择的创业类型很多,但是基于专业的创业所需资金、平台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科更高一些。所以内蒙古地区工科院校的学生创业工作更应在积极完善机构,努力整合资源,融入社会力量方面多做工作,积极推进岗位创业引导工作。

基金项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关于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与典型创业项目孵化指导研究”, 2016LX035;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项目,“小组化的就业创业及考研路径学涯规划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兆信,曾纪瑞,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 [J].教育研究,2013,(6).

[2]刘文涛,弓常青. 浅谈就业市场视阈下的高等教育改革[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张化勋. 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