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可行性
2016-10-17王捷吴尔岸张然昆廖凤文韦凯
王捷 吴尔岸 张然昆 廖凤文 韦凯
【摘要】 目的 分析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 75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 均采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 分析患儿症状特点, 观察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平均手术时间(17.53±3.11)min;术中未见大量出血, 未损伤精索血管以及输精管。术后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临床治疗采取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具有确切疗效, 并且操作简便, 安全性较高, 可有效降低患儿手术风险, 值得应用。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交通性鞘膜积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05
交通性鞘膜积液属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该病症多病发于低龄儿童, 该病症主因睾丸鞘膜腔伴有部分积液性沉积, 导致睾丸能够在鞘膜腔空间中发生滑移现象, 当积液越发沉积增长即为鞘膜积液[1]。有相关研究统计, 我国各地区新生儿在降生后>80%鞘膜尚未完全闭合, 当机体发育至1岁, 鞘膜基本完全愈合, 不过仍旧存在个别患儿因外环境因素或自身发育问题导致阴囊积液沉积, 严重者可造成患处睾丸损伤。手术治疗多选择腹股沟切口行精索游离后行鞘膜翻转治疗后再采取鞘状突高位结扎, 虽有一定疗效不过也存在损伤精索、提睾肌等位置, 甚至可导致患儿术后血肿、粘连等并发症, 有着较高的手术风险[2]。本文分析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可行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及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75例, 年龄1~6岁, 平均年龄(2.27±1.77)岁。本次研究抽选病例均检查见阴囊位置伴有明显肿块或腹股沟包块, 边界清晰, 质韧, 适当对肿块进行按压未消散, 采取透光检测呈阳性。术中证实双侧19例, 右侧26例, 左侧30例。
1. 2 方法 患儿均先行全身麻醉, 去枕平卧位适当调整至脚高头低状态, 沿脐外缘做纵向0.5 cm切口, 置入气腹针。行负压对腹部进注CO2, 气体压力调整在8~12 mm Hg(1 mm Hg=
0.133 kPa)。推迟气腹针后将腹腔镜与Tcocar进置, 先行采取腹腔镜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明确患儿鞘状突未闭合位置, 可采取适度按压包括观察积液或气泡流出情况。结合腹腔镜辅助在患处腹股沟区鞘状突管上方体表做1.5 mm切口, 将带线器刺入腹腔, 线尾留在体表外, 将针以鞘状突管中点上方12点处在腹膜外潜行, 沿鞘状突管内缘进行缝合半圈, 越过精索血管及输精管, 选择6点钟位置穿刺进入腹腔, 将带线器牵引而出, 随后再将牵引线按照12点位置穿刺, 沿鞘状突管外侧腹膜下潜行缝合半圈至6点位置交叉, 清除腹腔内线, 已将鞘状突管形成一个周圈的缝扎, 注意将阴囊位置积液压出;若仍旧伴有积液无法挤出, 可酌情在打结前用操作钳将鞘膜囊结扎处撕破, 疏导引流多余积液。待细致检查完腹腔内无创面性出血后可退出鞘状突管;随后对穿孔部位进行缝扎, 排空人工气腹CO2, 将腹腔镜退出, 逐层关闭脐部, 切口无需缝合可自愈。
2 结果
本组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各项操作处理顺利, 手术时间10~24 min, 平均手术时间(17.53±3.11)min;术中未见大量出血, 未损伤精索血管以及输精管, 未发生腹膜后出血, 手术切口未行缝合线处理, 创口较小, 无发热现象, 皮下、阴囊部位未见气肿现象。患儿在术后清醒4 h内恢复正常进食水, 手术治疗1 d后恢复活动能力, 可下床走动, 术后1~2 d即可出院, 出院检查观察未见阴囊肿胀;术后随访观察1~6个月, 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复发症状, 手术创口完全愈合, 瘢痕消散, 无睾丸萎缩迹象。
3 讨论
低龄幼儿中常见交通性鞘膜积液, 该病症主要因鞘状突无法有效闭合所造成, 临床中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采取高位结扎鞘状突为首选方式给予根治。常规高位结扎鞘状突伴有鞘膜翻转术, 在操作中因股沟位置结构较复杂, 在术中有着一定的神经损伤风险;尤其在阴囊鞘膜和腹腔二者间伴有未闭鞘状突管, 从而造成阴囊与腹腔相互连接, 术中操作难度较高[3], 有着较高风险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等, 严重者甚至可影响患儿生育功能。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则是当前较为新型的治疗术式之一, 该方法可避免股沟位置的解剖, 避免了提睾肌、输精管损伤, 尤其通过腹腔镜辅助[4], 可有效避免后期行鞘膜翻转术, 仅仅需要将多余积液完全抽离即可, 减少后期各项感染或神经损伤率。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无需辅助其他相关器械进行复杂性操作, 仅采用带线器即可有效将鞘状突周边腹膜完好的缝扎, 减少手术切口面积, 促进患儿后期愈合恢复效果增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在操作中需结合腹腔镜全面观察鞘状突管关闭状态, 对病灶对侧给予细致检查, 降低漏诊率, 同时在缝合中尽量不采取跳跃式缝扎, 确保缝合位无过度间隙。
综上所述,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临床治疗采取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具有确切疗效, 并且操作简便, 安全性较高, 可有效降低患儿手术风险,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敏, 姜景凯. 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84例. 山东医药, 2013, 53(31):30.
[2] 胡威, 张孝斌. 交通性鞘膜积液几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1):3609-3611.
[3] 欧红运, 姜学辉, 苏劲强, 等. 经腹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体会 ——附55例报告. 新医学, 2006, 37(12):
805.
[4] 唐敏. 用鞘膜切除术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5(9):174-175.
[收稿日期: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