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2016-10-17惠海英张美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左足汗孔汗腺

惠海英,吴 娜,杨 励,张美芳



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惠海英,吴 娜,杨 励,张美芳

小汗腺汗孔瘤

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因左足外侧缘出现一红色丘疹并缓慢增大7年,于2015年5月20日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患者左足外侧缘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无不适,不影响行走。皮损渐增大,明显隆起于皮面,摩擦后易出血。患者既往体健,局部皮肤无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外侧缘可见一蚕豆大暗红色外生性肿物,基底部有蒂,表面糜烂、结痂,无压痛,触之易出血(图1)。手术完整切除该肿物,未扩大切除,深度达皮肤脂肪层。术后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皮内有成片向真皮延展、境界清楚的瘤细胞团,呈宽大的瘤细胞索,互相吻合,肿瘤组织中可见大的囊性或裂隙状管腔样结构,内含嗜伊红染物质,腔壁由单层腔上皮细胞和嗜伊红阳性的护膜组成;瘤细胞较正常鳞状细胞小,呈立方形或圆形,胞核圆,深嗜碱性,胞质淡染;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图2)。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术后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图1 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左足皮损

图2 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左足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讨论

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 EP)首次报道于1956年,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它起源于表皮内的汗腺导管。汗腺来源的肿瘤占皮肤原发性肿瘤的1%,而EP占汗腺肿瘤的10%[1]。本病一般为单发,初发为小丘疹,逐渐增大,多呈圆顶状隆起的实质性结节,基地较宽,也可有蒂,在受压迫的部位可发生破溃,但通常表面光滑或稍呈分叶状,可结痂或糜烂,去痂后易出血。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好发于掌跖尤其是足跖侧缘,尽管EP是良性病变,但也可缓慢发展为恶性小汗腺汗孔癌。有学者报道恶变率大致为18%[2]。对于病程较长的EP患者,即使是良性病变,也应高度重视[3]。

本病临床上主要需与化脓性肉芽肿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病程长、增长缓慢的化脓性肉芽肿样或血管瘤样损害应想到小汗腺汗孔瘤的可能。在组织病理学上需与脂溢性角化、浅表型基底细胞癌和透明细胞棘皮瘤相鉴别。小汗腺汗孔瘤确诊后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本例患者皮损发生于足部侧缘,为小汗腺汗孔瘤的好发部位,皮损类似于化脓性肉芽肿,病史较长,属典型的小汗腺汗孔瘤。手术切除后无复发。

[1] 冯钜豪. 16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J]. 皮肤性病学诊疗学杂志, 2014, 21(3):222-223.

[2] Robson A, Greene J, Ansari N, et al. Eccrrineporocarcinom(malignant eccrine poroma): aclinicopathologics study of 69 cases [J]. Am J Surg Pathol, 2001, 25(6):710-720.

[3] 赵菊平, 祝宇, 何竑超, 等. 阴囊小汗腺汗孔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肿瘤, 2011, 31(6):570-571.

A case of eccrine poroma

R739.5

B

1674-1293(2016)04-0285-02

2016-04-08

2016-07-05)

(本文编辑 祝贺)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60422

710068 西安,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惠海英,吴娜,杨励,张美芳)

惠海英,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肿瘤,E-mail: haiyinghui@163.com

猜你喜欢

左足汗孔汗腺
手指表皮汗孔大小分布特性研究
表皮更替时间内指纹汗孔大小变化规律
达摩派古传大洪拳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达摩派洪拳入门
跖骨软骨黏液性纤维瘤1例
汗藏哪儿了
针刺少海穴治疗踝关节扭伤2例
基于嵌入式GPU的汗孔识别算法并行设计*
汗孔特征的观察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