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

2016-10-15柴黎孟李素真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汉英翻译译者主体性

柴黎孟?李素真

【摘 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是指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还会受到文本、社会环境和主体三个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本文以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英翻译为例,详细分析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受动性;政府报告;汉英翻译

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汉语文本被翻译成英语,其中包括文学、金融、时政等各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政府的“窗口”,其英语译文需要准确地传达中国政府的声音。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例行公文,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报告通常分为三部分:一年来的工作回顾,当年的工作任务,政府的自身建设;其他方面包括外交和国际形势方面的内容等。国家总理在“两会”發表政府工作报告后,将引起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讨论与分析,是重要的“指向标”,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译者主体性概念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盛行,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特征以及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查明建在《论译者的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中指出,“译者主体性是指在翻译活动过程中,作为动作执行者及主体的译者在充分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查明建,2003)

译者主体性的特征主要包括能动性与受动性。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自己的视域和原著的视域,译者发挥能动性就是达到这种融合的必备要素,这样可以给读者带来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视角。另一方面,因为译者的翻译行为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译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的限制,如当时时代的话语与权力束缚、政治外交关系等,表现为译者的受动性。译者能动性和受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二、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的体现

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是指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还会受到文本、社会环境和主体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和限制。

1、文本限制

文化翻译学派的核心人物Bassnet和Lefevere曾经提出“the translator always has to look over his or her shoulder at the original.”(每个译者总是不得不关注原文本身。)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原文是译者翻译的重要参考物,翻译是基于原文的再创作,就像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文本限制是指语言层面上对翻译活动的限制因素,简单的说就是原文文本对译者的限制。译者的翻译不仅要参照具体的文本内容,还要顾及语言差异,如语音、词汇、句法、语篇,以及交际功能等。

译者在拿到原文文本时,不仅要考虑文本类型、具体内容,更要考虑其传播方式。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Delivered at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12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March 5, 2015

这是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标题的原文和由中央编译局翻译的译文。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译者首先要考虑其文本类型——时政报告类,而且英文翻译要做到正式、客观、准确,贴近政治文本类型;其次还要考虑到传播方式与途径——由国务院总理在“两会”作报告,电视、网络同步播放,因此英文翻译要及时而准确。

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差异显著,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中国文化特色词等也给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出了挑战;名词短语并列结构、无主语流水句等语法、句式结构特征也会导致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的产生。

政府报告中有一些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翻译的词或者词组出现频率很高,如“加强”、“提升”“深入推进”等,如果翻译不当会产生重复累赘、目的语读者难以理解的中式英语。而且,政府报告多用排比句,易导致用词重复单调,例如:

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was raised. Revenue in the general public budgets grew by 8.6%.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pending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 of the GDP. Energy intensity was cut by 4.8%, the biggest reduction made in recent years.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政府报告中句子偏长、谓语动词较多、连接词较少、层次不明、“一逗到底”的特点。然而英语要求句子结构紧凑、逻辑关系严密、层次分明。因此,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必须挖掘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否则,译文难以达到英语“形合”的要求,产生过多单个句子,结构松散、层次不明。

交际功能也是文本的作用之一,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是要考虑到原文文本的交际功能,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操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将会按照地区或行业分组进行讨论和审议,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稍后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主席团会对报告进行审议,并形成审议意见反馈给政府。各位人民代表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乡亲们的心声说出来,把人民的生活更多的展现出来。因此,政府工作的交际互动功能必须体现出来。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 9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 1300 多个。

We intensified efforts to reform and develop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Trials of serious illness insurance for rural and non-working urban residents were extended to all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areas, the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for providing assistance for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was established, and over 95%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was covered by medical insurance... The number of counties and county-level cities carrying out trial public hospital reforms reached over 1,300.

工作報告是陈述性公文,主要叙述事实,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写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因此译者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需依据原文,陈述事实情况,详细介绍数据、材料等细节。政府工作报告由国务院总理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报告并请全国政协提出意见,因此,句子主语可以添加“我”、“我们”等词,表明希望获得观众即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实现交际互动功能。

2、社会环境限制

译者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因素等的制约与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翻译标准和翻译评论的限制,以及目的语输入环境中意识形态及文化的限制。

汉英翻译作为一种将中国的信息、文化等翻译成英语,并传播到国外的行为,必然会受到中国、及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环境限制,如意识形态,读者所处的思维文化环境等。政府报告类汉英翻译亦是如此。

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翻译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烙印。翻译界通行的标准是“信、达、雅”,但是这个标准是难以完全实现的,而且翻译理论与评论标准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各个时期并不相同,因此,为了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翻译环境,我们应该动态地评价译文,不应该仅以主流翻译理论或标准为参照,译文的个性、文化背景、读者的可接受性等都应该列入评价标准的范畴。

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

Structural problems have become "tigers in the road" holding up development.

政府报告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因此多采用“直译”原则,追求“忠实通顺”原则。本例句就是典型的“直译”,做到了“忠实”,且译文非常“通顺”,实现了译文对原文的“信息再现”,符合当前社会翻译标准。

3、主体限制

翻译的主体包括原作者、原语读者、译者及目的语读者等。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取决于译者本人,反过来,译者也受到自身的限制,如自己的意识形态,职业道德,年龄经验,性格心理,文化习惯,语言水平等。

例如,“一带一路”就有不同版本的译法,如“One Belt and One Road”、“One Belt & One Road Initiative”(OBOR),日前,有关部委下文统一将“一带一路”翻译为“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AR)或“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试图避免“一带一路”的公共外交悖论。这种努力是有必要的,但似乎有点晚了,因为OBOR已经大量流行,因此,“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还是难以通过规定译法而一了百了。

三、结论

在文本与语言方面,汉英翻译时要注意替代重复指称:避免重复,用代词代替、缩短或去掉修饰成分、使用概括性名词和变换用词等;多用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加连接词等手段把并列结构转换为从属结构,以突出句子重点,主次分明,合乎英语的行文习惯。(贾毓玲,2003)

在社会环境及译者主体方面,除去“信、达、雅”标准之外,汉英翻译更需要译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教授从事外宣中译英翻译多年,在《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一文中,他提出有两条原则必须坚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如果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能遵循以上翻译方法及策略,就可以合理应对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的限制。(黄友义,2004)

总而言之,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文本、社会环境和主体三个方面的限制。这些受动性的限制相互交织,不断变化,使翻译工作更加复杂。因此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译者应把握译者主体性之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平衡统一,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Bassett,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陈大亮.谁是翻译的主体?[J].中国翻译, 2004(2).

[3]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中国翻译, 2004(6).

[4] 贾毓玲.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J] .上海科技翻译,2003(3)26-28.

[5] 李陈岚茜.论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J]. 长沙大学学报,2015(3)111-113.

[6]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7] 杨俊峰.翻译的双重性——主动性和受动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56-59.

[8] 查明建 田雨.论译者的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1).

[9] 王庆华.译者主体性——张培基散文翻译艺术赏析[J]. 名作欣赏,2011(35).

猜你喜欢

汉英翻译译者主体性
中国网络司法外宣翻译初探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示语的功能及其翻译原则
公示语汉英错译的原因分析及其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