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6-10-15李笃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储备粮粮库粮油

李笃

【摘 要】 本文概述了陕西省粮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陕西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监管难,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监督管理手段;粮库作业效率低,急需信息技术提升粮食企业竞争力;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互联互通难。因此,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各级粮食管理平台,已成为今后陕西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信息化建;粮食行业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是粮食流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全省常住人口3792.87万人,全省耕地面积5995.5万亩,2014年粮食产量达1197.8万吨。“十二五”五年间,全省城镇人口增加338.12万,年均增长3.68%,增速是常住人口的10倍多。面临人口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陕西省不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储备能力,截止2015年省储备粮规模43亿斤、储备油规模5.2亿斤,分别较“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4.33亿斤和3.07亿斤,省、市、县三级储备规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一、陕西省粮食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镇人口及口粮消费、粮食流通和商品量的大规模增加,给粮食物流、应急供应、粮油加工、质量检验、市场监管等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面临新形势,陕西省在加强仓储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开展粮食质量监控体系、应急体系、放心粮油工程的建设,并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科学储粮、绿色储粮,努力推动粮食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1、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制定下发了《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标准》、《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陕西省修复“危仓老库”实施方案(2013~2017年)》、《陕西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规划》等。

2、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

建设了相关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实现了互联网门户信息展示和公众查询服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直属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开发了《省级储备粮OA系统》,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此外,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暨陕西省粮油信息中心建设了西部粮油信息网,是集价格行情、供求信息发布、价格行情分析、粮油期货行情综述、政策性及非政策性粮油交易服务为一体的行业综合网站,西部粮油信息网的正式上线,对发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作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和全社会粮食流通服务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作用,加强陕西粮食对西部乃至全国的辐射影响,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持续探索与推广粮库信息化建设

粮库信息化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800多万元,在全省14个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点开展了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对省级储备粮的动态监控、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自动化办公三大主要功能;开发了《省级储备粮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涵盖《省级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粮库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粮情测控系统》,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在11个承储库整体安装使用;此外,在全省16个省级和代储省级粮食储备的企业推广和应用了粮食业务计算机网络处理、储粮库区视频监控、谷物环流熏蒸自动控制、粮仓自动通风和粮情测控计算机监控等现代化信息技术。

二、陕西省粮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政府监管难,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监督管理手段

近年来,党中央、国家领导人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陕西省粮食行业按照国家和相关省级部门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法治粮食建设,加强粮食行业的监管与服务,各级政府以及各基层粮库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级粮食部门无法实时掌握储备粮数量质量种类,价格监控,难以满足在粮食远程监管、粮食流通安全监测、放心粮油管理、粮政执法等核心业務需求,满足粮食应急保供的需要。因此,急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储备粮监管,提高粮食政府监管水平,确保粮食安全。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规范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国粮财〔2016〕74号)》的要求,亟需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整合陕西省粮食行业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满足在储备粮远程监管、粮食流通动态监测、粮政执法、粮食质量安全追溯、放心粮油管理等核心业务需求,建设高效、实用的业务应用平台,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推进陕西省粮食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2、粮库作业效率低,急需信息技术提升粮食企业竞争力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陕西省粮食企业得到了快速稳健的发展,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批重大粮食仓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目前全省粮食仓储企业已达727户。但是大部分粮食仓储企业粮食出入库作业效率较低,容易出现排长队现象,为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人工抽样费时费力;卖/买粮人员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传递纸质单据,效率低下;通风过程中,需要人工在测温系统中查看三温数据,判断通风效果,人工现场控制风机,过程繁琐,需要具有足够的经验,容易出现“低效通风”、“无效通风”、“过量通风”、“有害通风”等现象;仓窗、空调还依靠人工开关,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等问题,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生态绿色储粮、安全生产、粮食质量安全。

3、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互联互通难

陕西粮食信息化建设缺乏有力扶持政策,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各地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在办公网络建设方面,各粮库情况参差不齐,部分较老的粮库库区没有接入外网,与上级单位也没有连接,机房设备简陋,防雷部分与大楼共用接地。但是考虑到陕西省粮食局涉及与各市区县粮食局、批发中心、各粮库等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业务互动,以及信息发布和数据采集的需求,对系统的网络通信要求比较高,因此,建设能够满足业务互联互通的全覆盖的网络通道,才能够满足智慧粮食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的不断融合,各级相关部门、粮库和批发中心等,对信息化业务管理和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当前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已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从信息化基础建设抓起,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各级粮食管理平台,已成为今后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唐柏飞,姚磊.提高粮食信息化水平促进粮食流通新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12(9)46-49.

[2] 张彩兰.信息化背景下粮食储备档案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168.

[3] 林兆钦.传统粮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1)140.

猜你喜欢

储备粮粮库粮油
多思才会有多解
辽宁省地方储备粮存储模式及优化对策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关于地方储备粮轮换业务会计核算处理办法的探讨
财经微天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
衡阳三塘粮库储粮质量管理初探
盗亦有道,非常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