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模型研究①
2016-10-14石友进杜健康王霞
石友进 杜健康 王霞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56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体育课程中,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主观性较强,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体育成绩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当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多方的、多维的,该文基于此点,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模型进行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以此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学习 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56-03
学习评价就是评价与核查学习成果的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2002版)中明确定义为“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内容。在当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多方的、多维的,评价体系构建模式应当是全面的、有联系的综合评价。该文广泛研究有关文献中的重要结果,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模型进行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1 当前体育学习评价现状
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各校的体育学习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以刚性“定量”指标考核评价为主
每一个教学内容学习结束都通过考核来检查学习效果,由于班级人数多,往往以学生临场身体水平和体能所达到一定标准的片面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学习态度、锻炼方法、进步程度等多方面的评价。
1.2 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大部分都是采用终结性的评价,即只注重学生运动能力在一次考核中所能达到的水平,缺少学习过程性考核,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技能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不能对教与学的过程及时反馈,也无法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
1.3 以教师独立完成考核评价为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老师的“角色”始终处于权威和主导地位,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考核,都是老师个人进行的外部局部评价,学生运动技能完成得好坏老师是唱“独角戏”,评价主体单一,缺少班级同学评价的参与,忽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没有很好体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
2 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的确定
2.1 评价模型构建依据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及提高幅度进行评定。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一套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大学生体育成绩综合评价体系,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评价内容、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其中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应建立在提高學生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之上的新型评价模式。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评价内容主要确定了6个一级指标,学生体育课的成绩最终构成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
2.2.1 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与机能
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与机能状况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是“健康第一”的关键指标,它的评价主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为依据。它有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有身高、体重2个指标,身体机能类中有肺活量指标,身体素质类中有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1 000 m跑(男)/800 m跑(女)7个指标。
2.2.2 运动能力(技能)
运动能力、技能是通过体育学习获得的身体的基本能力,主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战术、裁判)运用等教学大纲(计划)规定学习内容。其中基本技术包括基本理论、动作要领、训练方法和课堂练习过程。对于这项主要指标,可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动作要领、训练方法)、基本技能(战术运用、裁判方法运用)作为二级指标(及对应的三级指标)。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由教师或不同的评价主体组成的考评小组来完成。
2.2.3 基础体育理论知识
教学大纲(计划)规定学习内容和体育人文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运动竞赛规则等。通过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书面测验等的方法、形式进行。对于这项主要指标,可将大纲(计划)内容(运动项目起源与发展)、体育人文知识(体育管理、人文教育、奥运亚运知识、体育欣赏)、体育保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方法、运动处方)、运动竞赛规则(竞赛规则、裁判方法)作为二级指标(及对应的三级指标)。
2.2.4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出勤率、上课状况、课外锻炼和“特别成就奖”等。
出勤率是学生的出勤状况,除正常病、事假、公假外,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都将按教学课次进行累计,该项由教师于每学期结束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评定。
上课状况是指学生完成练习、平时作业、课堂练习过程中团队合作等,根据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状况给予合理地评价。
课外锻炼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习主动性的主要体现,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续。主要是考察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阳光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卡”等进行统计评价。
“特别成就奖”主要体现在运动会成绩、运动成绩提高幅度和组织体育社会活动等方面。该成绩由学生本人申报、同学评议,教师于每学期教学结束时对此申报进行评定,最高可给于5分额外奖励。
对于这项主要指标,可将出勤率(旷课、早退、迟到)、上课状况(完成练习质量、平时作业、团队合作)、课外锻炼(体育活动参与程度、课外锻炼次数)、特别成就奖(体育活动中展现的显著成绩)作为二级指标(及对应的三级指标)。
2.2.5 体育素养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品德等要素。它是對一个学生的整体印象所做评价或学生自己对体育学习的认识态度和常规的执行情况的体现。对于这项主要指标,可将素质(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修养(体育意识、体育品德)作为二级指标(及对应的三级指标)。
2.2.6 进步幅度
由于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在运动能力(技能)考核中,尊重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和兼顾学生的基础和提高幅度等,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和刻苦努力,充分体现和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努力和付出艰辛的认可。对于这项主要指标,可将身体状况(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技术掌握、技术运用)作为二级指标(及对应的三级指标)。
上述各项考核内容、指标的筛选和确定,应在教学大纲(计划)中加以说明,并明确告知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体能、技能的发展、学习态度、行为变化等,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为过程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3 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体育评价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与之相关的18个因素有些是定量的,有些是定性的,对体育成绩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而且,具有不同的实际含义。因此,我们可以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体育成绩给出一种综合评估方案。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判是模糊决策中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基本思想是:在确定评价目标及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和权值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隶属度描述各目标及指标的模糊界限,构造模糊评价矩阵,通过多层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模型综合评判的一般提法:设为研究对象的n种因素,称为因素集。为各因素的m种评判所构成的评判集。综合评判是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为评判对模糊子集B的隶属度。综合评判B依赖于各因素的权重,即它应该是U上的模糊子集,其中表示第i种因素的权重。于是,当权重A给定以后,则相应地就可以给定一个综合评判B。
4 结语
该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是建立在提高所有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德智体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之上的新型评价模式,它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大学生身心特点,能够较好地反映目前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前提下,对评价标准和内容不断创新和完善,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权重与基础性刚性量化指标权重协调、多次重复的多维度评价,完善动态评价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体育学习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反馈调节和发展的综合功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光洁.基于模糊聚类的决策树算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6-39.
[2] 郭亚均.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