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

2016-10-14邢凤茹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围术期护理

邢凤茹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围术期系统化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围术期系统化护理(观察组,n=5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采取介入术治疗时,重视围术期行系统化护理,可增强患者满意度及知识掌握率,进而有效防范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具重要实施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围术期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临床神经科常见危重症类型,有较高病死率。血管狭窄、颅内外动脉硬化斑块为主要危险因素,脑血管介入术为最安全、有效治疗颅内血管狭窄、颅内外动脈斑块方法[1],但因患者相关认知缺乏,对治疗多无信心,易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诱导血压升高,对手术开展和术后康复造成了严重影响[2]。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重视围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5~77岁,平均(56.2±2.3)岁。均与中华神经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并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临床以语言、智能障碍、一侧肢体偏瘫为表现,合并高血压25例,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3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临床表现、病程等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取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例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对症支持、日常照护、并发症防控等。观察组重视在围术期开展系统化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1.2.1术前患者情况评估 就介入诊疗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告知术中护理人员会始终陪同,对患者问题耐心、认真解答,经评估过于焦虑、紧张者,引导其说出心理问题,联合家庭提供支持。指导床上大小便方法并练习,对术侧肢体开展完善的制动训练。尿管依据患者情况留置,术前晚鼓励家属给予温馨陪伴,使患者休眠充足。

1.2.2协助患者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 在为患者开展手术之前,需要协助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患者的体重进行准确的测量,以便于计算出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肝素用量,并要协助患者完成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的常规检查,并要为患者开展碘过敏试验、普鲁卡因皮试;为患者准备会阴部与双腹股沟备皮,并要为患者讲解手术中的有关知识,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放松,叮嘱患者在开展手术之前一定要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

1.2.3术中干预 患者由责任护理人员送至介入室,围术期护理记录单与介入室护士共同查对。①心理干预:就介入室手术医师、环境向患者简要介绍,以缓解其紧张感。术中全程给予陪护,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及深呼吸放松方法。②病情观察:因支架植入对压力感受器产生刺激,易引发心博骤停、血压下降等并发症。手术中需对患者术侧肢体血运、意识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每5~10mim检测1次。③用药观察:评估患者血压,若结果示呈持续升高状态,可遵医嘱持续取硝酸甘油泵入,依据血压情况对泵入速度调节,并详细记录。对体内肝素化维持,可防范血栓形成,确保手术成功开展,或手术时间>60min,可取肝素1000U/ml视患者情况泵入,抢救药品和仪器均需妥善配备。

1.2.4术后干预 ①常规干预:对血压、心率常规监测,与当班护理人员完善床头交接,告知术后需卧床24h,制动患侧肢体12h,对制动注意事项、目的耐心解释,以获得患者及家属理解,提高配合依从。未放缝合器的,鞘管拔出后,压迫股动脉20~30min行止血处理。局部取盐袋放置,加压包扎6h,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24h。对穿刺点有无出血和肢体末梢血运情况观察,防范血肿和皮下出血。②饮食干预:患者若手术后机体无不适,可食高纤维、易消化食物,加大饮水量,800~1200ml为佳,以促造影剂尽快排出。③心理干预:受体位限制,患者在术后易有烦躁心理,另外,因异体支架植入,患者可能有不安感产生,可指导间断对术侧肢体、背部按摩,采取看电视、听音乐的方法,转移注意力,以达精神、肌肉放松目的,保持良好精力。④观察和防控并发症: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为最危险并发症,多因颅内血流量出现较为急剧增多所致,临床以意识障碍、呕吐、头痛为表现。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后,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血压、神志等的观察,有异常时,向医生及时通知,做好抢救工作。应用指压止血法为患者开展术后拔管,并要在术后指导患者延长卧床时间,从而有效的降低皮下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局部淤血或者是血肿的患者,可以应用50%的硫酸镁热敷或者是为患者开展红外线局部照射;过度灌注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因此,手术之后一定要对患者的血压予以严密监测,控制好患者的血压,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护士要能够快速的为患者做好脑血肿穿刺抽吸术准备;介入治疗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脑出血,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情绪激动、打喷嚏、咳嗽、用力排便等一些能够诱发脑出血的因素。

1.3指标观察 ①知识知晓率: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完全掌握:>90分;部分掌握:90~60分;未掌握:<60分;②护理满意度: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个等级。③记录住院时间,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知识知晓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均有统计差异(P<0.05)。

2.2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穿刺部位血肿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出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2±0.4)d,明显短于对照组(7.9±0.7)d,有统计差异(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脑血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为一门高新技术[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重视在围术期行系统护理干预,在术前做好病情评估,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疏导方案,如手术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指导等,可为手术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术中行心理干预,利于患者情绪稳定,促使机体呈现出最理想的状态;行病情观察及用药指导,可保障手术安全,防范手术中风险事件[4]。术后行常规干预,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饮食干预,可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重视心理疏导和并发症防控,可确保临床安全,加快康复进程[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采取介入术治疗时,重视围术期行系统化护理,可增强患者满意度及知识掌握率,进而有效防范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具重要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娜,黄志玉.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5):536.

[2]董莹莹.循证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4):390.

[3]顾天红.颈内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22.

[4]郭小玲,刘继民,顾平,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4):3830-3832.

[5]林虹,陈华慧,吴多智.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相关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766-3768.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围术期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