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2016-10-14李素华

中外医疗 2016年24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血栓

李素华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泰州 225599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李素华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泰州225599

目的 观察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骨科病房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诊疗方案,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评分为(81.32±7.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after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the orthopedic ward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5 to March 2016,94 cases of surger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7 cases),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 scheme,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occurrence rate and cognition.Results After 1 mont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2.13%,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The cognitive statu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81.32±7.21),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Postoperativ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Application effect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因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引发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下肢深静脉部位。深静脉血管内血液的异常凝结,造成血管腔阻塞、阻碍了静脉回流,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大块血栓脱落引发肺动脉栓塞,进而引发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1]。临床护理路径(CNP)自1996年引入国内护理领域以来,渐渐起步,不断完善[2]。根据骨科术后患者这一群体的特点制订每日标准护理计划和住院护理图式,明确护理过程和护理目标,给予预见性地护理,使患者积极得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3-4]。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骨科病房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意在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骨科病房收治的94例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血栓性疾病疾患。所有患者在意识清醒且具备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前提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干预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患者平均年龄(35.5±11.9)岁,手术部位股骨21例、踝骨12例,髋骨9例,其他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患者平均年龄(36.4±12.1)岁,手术部位股骨22例、踝骨13例,髋骨10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手术部位方面相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方案。①入院时,护理人员做好者入院指导的同时,通过与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包括身体状况、疾病状况以及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易发DVT高危患者的各项信息,制订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②依据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有针对性的手术前护理,如:术前科普宣教增加DVT的发生原因及后果相关内容,以引起患者重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并进行引导克服恐惧,确保手术如期进行;③给予术中及术后临床护理路径,术后陪伴患者返回病房,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同时,针对避免DVT的发生对家属等陪护人员进行指导,适度抬高双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协助患者开展术后早期活动,对正确的活动方法和康复训练进行指导;④给予出院临床护理路径,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康复状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以及定期复诊的相关事宜,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以引导,根据患者的特点制订合理的食饮方案避免因便秘等原因引起腹压异常,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获得最佳的愈后效果。

对照组在给予与干预组相同的诊疗方案的同时,给予常规干预性护理,包括入院指导、健康教育、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心里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伤口的护理、必要的康复训练、出院指导。

1.3观察项目

1.3.1术后1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情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后进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确诊。分别记录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数,计算发生率。

1.3.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采用问卷的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诱发原因、预防措施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间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1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3%;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7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

2.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比较

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平均得分为(81.32±7.21)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4.18± 8.48)分,干预组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统计[(x±s),分]

表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统计[(x±s),分]

组别评分干预组(n=47)对照组(n=47)t值P 81.32±7.21 64.18±8.48 4.584<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制订的一整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住院护理图式,以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是以疾病常规护理为基础,同时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随着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以医生、护士、营养师、麻醉师以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共同参与护理计划和方案的制订,临床护理人员得到更好地指导,患者获得最佳护理效果[5]。研究显示现阶段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路径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目标和方向还没有足够的掌握,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把握护理重点,在每个时间点执行相应的护理内容,确保临床护理路径每一项计划均能有效的实施[6]。

陈正娟[7]等通过对10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指出骨科手术的围术期在常规的临床护理的基础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周田[8]等通过对6种不同类型骨科疾病患者共计136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组护理质量的总满意度可达88.23%,与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患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指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失误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该次研究从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评分为(81.32±7.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分析方法以一个周期年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病例资料覆盖以及效果评价上存在一定的偏倚,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继续加强相关资料的积累和总结,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1]李文东,李晓强,钱爱民,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12):1190-1193.

[2]孟艳林.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的应用现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643-644.

[3]崔立敏.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现状与进展 [J].吉林医学,2013,34(1):134-135.

[4]李玉,吴婷婷,王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38-239.

[5]吴世菊,刘晓丹,刘倩,等.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路径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9):829-830.

[6]吕桂兰.医护工作者对临床护理路径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4):269-270.

[7]陈正娟.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34):227-228.

[8]周田.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30-132.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After Operation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I Su-hua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a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Province,Taizhou,Jiangsu Province,225599 China

R47

A

1674-0742(2016)08(c)-0172-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4.172

2016-05-28)

李素华(1983.10-),女,江苏泰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