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数学课堂需要走进生活

2016-10-14胡万福何栋国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生活化情境

胡万福+何栋国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依附于鲜活的生活背景,创设和谐、健康、轻松的生活化课堂,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新课引入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如果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海上日出》,让学生听完配乐朗读后,再让他们用所学的几何基本图形来动手描画日出情境.然后根据学生的描画,自然地引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样,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入教学中,能使原本枯燥的几何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使学生在看、听、画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有效化解.

二、课堂问题生活化

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因此,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相关的观念进行理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D⊥BC.教师可以把原题改变为: 如图,△ABC是一个房屋的人字梁,其中AB=AC,要求小木工在顶点A和横梁BC之间加一根柱子AD,可是小木工由于未学过几何,不知榫眼D该凿在BC的何处,才能使AD⊥BC,请问:你能帮助他吗?写出方案并说明理由.

这样,创设“小木工由于未学过几何以至不会画图”的情境, 题型开放了,题目背景活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而且能够教育学生:学好数学是多么的重要!

三、课堂活动生活化

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学生探究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 教师可以让他们走出课堂测量池塘.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后面的池塘边,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用准备好的绳子、量角器、木桩等工具来测量池塘的宽度.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利用所学的几何知识顺利地测出池塘的宽度,而且有许多令人意外的测量方法.

这样, 让学生应用已知的数学知识,去探究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加以演练,才能得以巩固.课堂练习若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就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应搭好练习的“舞台”,让学生“尽情表演”.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点游戏”,让学生练习,即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为坐标原点,他所在的横排座位为x轴,竖排座位为y轴,一个座位为一个单位长度,让学生找自己所在座位点的坐标.学生兴致勃勃,仔细认真思考,很快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征.

这样,在游戏玩耍中,让学生逐渐领悟到知识的精髓,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是生活,生活处处皆数学,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生活化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