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基于课标深度研课”主题教研的实施与思考

2016-10-13龙艳文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分解课标模型

龙艳文

摘 要教学需要从“教”“学”“评”的角度对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宏观目标进行分解,进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课时教学目标,然后基于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问题的选择、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从而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南京市教研室高中数学组开展了基于课标深度研课的主题教研的长期研究,探索了研究的组织实施策略(研究目标、研究路径、研究原则、制度保障等),构建了研究实施的模型,明确了研究的环节和目标。

关键词课标 目标 分解 模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做了较为清晰明确的陈述,规定了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需要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1]。所以,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然而作为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中预期的学习结果相对比较概括、抽象,故需要通过分解使之成为学期模块的目标、单元课时的目标,即成为清晰的、可检测的学习结果[1]。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教学目标设置空洞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意识淡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学习、评价脱离,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教”“学”“评”的角度对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宏观目标进行分解,进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课时教学目标,围绕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的选择,针对具体课时内容基于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问题的选择、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传统教研活动以研究课展示、专家点评讲座、教师被动听为主,形式比较单一,教研的目标不够清晰明确,教研的主题设置随意或不突出,对问题的研究浅尝辄止,往往无法持续深入,从而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南京市教研室高中数学组从2012年11月开始开展了“基于课标深度研课”的长期研究,为期近4年,选择了六所各层次的学校参与此项研究,探索和实践了基于课标的主题教研的实施策略、实施模型、实践思考等。

一、研究实施策略

1.确定研究目标

研究组基于南京市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状况,分析六所学校的教学校情,从而确定了基于课标深度研课的研究目标为“质量提升、促进发展、深化教研、课堂转型”。

2.明确研究原则

(1)抓住三个方面

第一,教什么,学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即教学目标的确立;第二,怎么教,怎么学,即教与学的方式;第三,“学会”了与“会学”了,即教学评价及测量。

(2)优化五个环节

第一,目标要科学,即定位适切与陈述清晰;第二,设计能引领,即有思维含量,能引发思考;第三,课堂有互动,即行为与思维的互动;第四,反馈要及时;第五,补偿能到位。

(3)坚持一个结合

坚持课例研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把“课例研究”作为项目研究的重要载体。

3.设计研究路径

第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研究组先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华师大朱伟强教授关于目标分解的理论为基础,将其课程目标进行分解,从而转化为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

第二,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研究组以评价为导向,便于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设计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研究组结合学情,分析内容,研究检验目标达成的策略与方法。

第四,实施设计好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的实践,研究组结合课堂反馈和课堂观察,分析目标达成的情况。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的有效作业,进一步促成目标的达成。

第六,反思与改进目标分解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4.形成制度保障

(1)建立研究的集体研课制度

“四定”: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地点。

“三带”:每次活动带自己完成任务的“作业”、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带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2)建立研究的交流制度

领导小组、研究中心组、实验学校不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例会,实施研究团队的“同伴互助”,努力用集体的智慧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3)建立研究的资料整理制度

建立专门的资料整理制度,特别是过程性(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照片、录像等)材料的收集整理。

(4)建立研究的督导评估制度

通过问卷、专题访谈、校园网展示、研究能力发展的测评、大规模测试等形式,进行督查、督促与指导、引导,将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结合。

(5)建立研究的成果奖励制度

对在研究活动中积极主动、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成员进行适当奖励。

二、研究实施模型

1.研究实施模型图示

为保证研究框架的实施,促进学校教师的深度参与,我们在吸收和总结不同研课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教育建模的方法,构建一个基于课程标准深度研课实施的全新模型(如图1)。

2.研究实施模型分析

第一阶段 学校研课

环节一 课程标准解读

各学校研究和解读课程标准,在结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再根据学校的进度和内容,提前一个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研课。

环节二 课程标准解构

学校根据确定的课题,对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进行研究及分解,形成章节目标和单元目标,再从“学生的学”和“可测(检验目标达成的策略与方法)”两个角度,结合教材、教参、考纲、试题形成所有可能的课堂教学目标。

环节三 教学目标重构

学校根据校情和学情,经过备课组讨论,对各种教学目标进行取舍、整合、调整,重构本课题的课时教学目标。

环节四 形成教学初案

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本校某一个层次的学生水平,完成本课题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中要求清晰阐述教学各个环节的目标达成分析,如概念的建立、例题的选择、课堂的反馈、课后的作业、学生的活动设计等是如何围绕确立的目标进行的,如何进行“可测”。学校选择班级针对本课题进行试讲,备课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书面的教学设计初案。

第二阶段 集体研课

经过各学校前期对本课题的充分研课,市教研室高中数学组选择其中一所学校进行集中研课。

环节五 教学方案交流

各个学校将教学设计的初案纸质稿印发给全体教师,各学校派代表发言,交流课例实施的设计思路和目标分析。

环节六 教学过程实施

集中研课所在学校选择一名教师,依据前测分析和个人经验在本班级授课,全体教师进行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观摩。各学校教师依据不同的角度,以3~4人为一个小组,设置课堂观察量表,分工合作进行课堂观察。

环节七 目标达成分析

各校安排教师代表从课堂观察的不同角度,结合课堂反馈和后测分析,反思与改进目标分解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行评议和交流,并提出建议,最后专家点评。通过坦诚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研究组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确定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

第三阶段 反思总结

环节八 教师个体实施

集体研课交流后,每个教师结合班级的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修正,然后在自己班级进行教学实践,提升对课例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自己教学的目标意识。

环节九 学校总结推广

各学校以案例为载体,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本校基于课程标准的研课模式和明确的教学要求,并在学校范围推广。通过考核和奖励,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提升教师的研课能力,强化日常教学中的目标教学意识。学期结束时,各学校的教研组进行协调组织,形成学期汇总的过程性材料。

三、研究实施思考

1.改变教研常规形态

主题教研活动改变了传统教研活动的“你讲我学,你评我听”的常规教研形态,重视了教研前的教师个体思考和认真准备,突出了教研中的集体研究和互动交流,关注了教研后的教师及时改进和持续跟进。

2.明确主题的持续性

教研活动的主题切合日常教学的需求,比较具体和实用。每次研究的主题明确,长期聚焦同一个主题,从理论学习到研讨展示、从整体认识到局部考虑、从参与学习到个体实践,呈现出系统性和层次性,改变以往研究浅尝辄止的现状,对主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

3.突出教师的主体参与

传统教研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参与,以专家一言堂为主,即使教师偶尔有互动,也只是即兴而言,缺乏事先的准备、认真的思考、科学的梳理、理论的分析。而主题教研从研课的准备阶段到反思总结阶段,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备课发言经过集体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教师的自由发言聚焦教研主题,针对前期的思考和课堂观察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将研究的过程内化为教师的日常观念和行为。研究组从后期的听课反馈和讨论交流来看,六所研究学校的教师对目标的书写、目标的意识、目标的实施、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均有显著的提高。

4.促生众多教学研究成果

通过主题教研的实施,带动了六所研究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和能力。六所研究学校共同申报成功江苏省中小学第11期教研课题立项课题——“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部分学校申报了与主题教研相关的课题,教师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六所研究学校中有五所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在2015年被评审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占全市通过评审的数学教研组中的一半。

5.构建合作互惠的学习共同体

主题教研突破了学校教研组的学习共同体范畴,拓展为几个学校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超越了学校教研组的行政组织属性,彼此进行多元化的学习交流,真正实现以“教研”为核心的专业学习共同体。通过近几年的研课交流,几个学校合作积累了一批典型的教学案例设计,编写了基于课标分解的反馈练习、基于课标分解的高三一轮复习和二轮微专题复习。

参考文献

[1] 朱伟强,崔允漷.分解课程标准需要关注的几个技术性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0(24).

[2] 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3] 朱伟强,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个实践模型[J].江苏教育,2012(7-8).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分解课标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模型小览(二)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课堂模式分解
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大宗商品期货风险的分解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