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期货风险的分解
2016-07-11冯珏
冯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在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的提升,其主要是因为我国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远期价格的稳定、近期价格的调试以及杠杆投资的吸纳等,可见,我国的商品期货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未来的国际经济发展中。众所周知,交易对象是标的商品标准化的合约着就是商品期货市场中的交易特征,采用的制度是保证金的形式。然而,商品期货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其会出现先大后小的状态在价格的对比之间,这于大宗的商品期货来说是具有风险的,严重的影响到经济效益。文章将围绕这个话题来分解大宗商品期货的风险。
关键词:大宗商品期货;风险;分解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在以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背景下,扮演着国内众多大宗日常商品原材料市场角色的商品期货的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其影响着中国的整体性经济发展是可以预见的事情。我们以国际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作为拥有巨大大宗商品交易量、初级产品频繁交易以及原材料丰富的一个国家,国内的金融和贸易的秩序会受到国际商品期货的预期收益的估值以及价格的波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有诸多的风险存在于我国的大宗商品期货中,需要将这些危险解除,才能够促进其持续性的发展。
一、关于大宗商品的概念
1.我们通常将那些具有商品属性的,能够在流通领域中出现,却又不能够在零售环节出现的,可以大量的进行买卖的用于消费使用或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物质性商品称之为大宗商品。
2.在金融投资的市场中来看,农产品、煤炭、原油、钢铁、有色金属等可交易的工业基础性原材料商品都包括在大宗商品中,大体上可以被分为农副产品、基础性原材料和能源商品等三个类别。
二、关于研究的背景
1.上文中有提到存在于商品期货中的交易特点是将标准化的标的商品合约作为交易的对象,实行保证金的制度,并不需要本金,实物交割的情况也不会发生。当结束投资时,通过对冲操作(方向相反,数量相等),将平仓的目标实现;远近价差的结算需要使用到的方法是净值结算法,投资期货合约的收益便是其结算结果。
2.从属性上对期货的合约进行分析,其包括在零成本证券当中,不需要经过初始的投资。由于从上市时间开始,期货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会逐渐的偏离这样的现象是独立的存在于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并且,交割的最终期限会跟随逐渐缩短的持有期限的结构而接近,以致增大在先缩小在后的姿态出现在现货和期货之间价格的差距当中。因此,研究大宗商品期货中所存在的风险对于国内经济而言具有重大贡献。
三、关于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
1.早在二零零八年的时候我国的学者就提出了:当商品期货合约的无交易成本和相关性不存在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时,对现货价格的未来无偏估计便是期货价格。
2.随之在二零零九年的时候马瑾在相关的著作中,证明了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因素能够影响到商品期货中的投资回报,同时影响机制的相反性的特征存在于我国证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之间也被证明了。
3.随着日益频繁波动和临近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期,使得大幅度套期保值需求增长的状况在商品期货市场中出现。
4.将基差考量的部分加入到对冲策略当中,能够将投资组合的风险尽肯能的分散掉。而存在于正负基差两者之间的对冲性是以上风险分散的主要来源。
5.国内银行之间的同行业拆借市场以及国际上大宗商品期货的行情都能够影响我国的商品期货的市场稳定。在二零一二年时由裴辉儒等人实证农产品市场的分析中有指出:一般五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国内的农产品期货的价格影响CPI期限结构的水平。并且,就国内的农产品的期货品种来说,部分风险的信息能够在较短基差的持有期限的结构中被反映出来,但是会受到日益临近的交割的最终期限的影响而将预测的能力减弱。
6.我们可以将系统性的风险是否影响到了商品期货这个现象作为研究的条件,并以此能够分解出存在于商品期货中的风险。通常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随着越来越频繁的现货价格波动的程度以及越来越接近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日期,使得套期保值在商品期货市场中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7.在将时间序列和消费偏好等影响因素加入以后,针对于耐用消费品资产资本的定价模型所呈现出来的统计学效果更加令人满意。特征具有顺周期被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之间的比值中被体现出来,以及耐用消费品所具有较高风险的资产的特性,也会为之带来收益期望的较高值。
四、研究的不足
1.根据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通常是在其他标的资产(如:外汇、股指期货、债券和股票等)投资的回报率中使用到前文所提到的分解收益率的思路,只有很少的几篇是关于重点分解期货风险的。
2.在股票市场中广泛的使用到了EZ-DCAPM的模型,并将影响股票市场的定价应因素的耐用和非耐用消费品之间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出来,并且,在研究外汇市场中也有人运用到了这个模型,但是却缺乏研究商品期货市场的资料。
3.在分析商品期货市场所选择的方式是资本资产定价基于耐用消费品之上的模型时,研究分解了期货风险存在于商品期货市场中的情况,然而这样的两种模型相结合的形式并没有在国内出现,甚至是在国际上也没有这样的例子。
五、研究的主要方式
1.论述理论性推导分解风险的过程,能够证实:交易策略的不同选择能够分解成具有较大关联性的的商品期货风险,将持期的风险形成其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与持有期结构之间。
2.选取的是呈现对数增长趋势的非耐用消费品的成交额、市场无风险的利率和对数增长的耐用消费品的成交额等三个条件作为EZ-DCAPM模型来解释变量,研究实证的进行通过风险分解前后的结果,并将零九年六月份上市后的二十多种的交易数据作为充足的一种期货的合约对耐用和非耐用两类的消费品概念进行划分和类别,并在模型中带入并进行回归拟合的操作。
3.限制条件的选择是根据横截面预测性不同的变量,其中对商品期货合约会根据持期风险和即期风险的角度进行分组排序和投资构造的组合。以便能够进一步的将存在于横截面不同预测性的变量当中的风险分解出来。
六、关于分解风险
1.根据调查得知,在研究的商品期货的一些合约当中较为经典的一些案例,研究者常常对期货风险的衡量都会使用到持有期限的结构或是基差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在商品期货的市场中包括了股票股息的生息率、房屋出租的价格、和债券远期的升水等。
2.商品期货风险被分解成即期风险是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而形成的,其密切的联系着标的商品的自身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标的商品中所包含的自身的属性所造成的。
3.投资者做多持有操作的进行对一份接近交割日期的短期合约,并且进行方向平仓的操作当时间被定格在最后的一天交割期限时,这是一种将期限结构中所含有的风险有效降低的方式。
4.大体上的分解步骤是:国内商品的期货市场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疑问的提出;在此方向研究上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记载及结果进行研究,问题的发现;有层次的进行分解商品期货中的风险,分解研究负荷现象;实证研究对无条件的分解后的风险,问题的解析;在对有条件的分先分解后进行研究实证,问题的剖析;分析和讨论实证的结果,最终再总结归纳。
七、总结
文章主要是分解大宗商品的期货风险,由于其研究的课题较少,存在着很多的研究不足,本文主要是选取横截面预测性的变量方面进行论述,并以此作为市场组合构造的风险衡量的办法。并将横截面预测性的变量作为分解风险的条件,如:价格的波动、上期持仓量的占比、动量、上期成交额的占比以及上期成交量的占比等,来考察在条件不同的情况下EZ-DCAPM模型表现出的解释能力。根据一系列的分解过程得知,模型具有良好解释的效果在价格波动和动量等刻画当中。当横截面中预测性的变量由成交量和成交额替代时,其具有高度的替代性。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便保证我国的大宗商品期货的市场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逐渐在国际的市场期货中提升地位。
参考文献:
[1]孙文松.中国商品期货定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黄竹.中国商品期货风险溢价分解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3]辛刚.青岛TJ贸易公司期货套期保值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4]彭韬.国内商品期货的组合投资价值[D].中南大学,2013.
[5]何建.浅议运用期货风险管理模式规避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J].企业经济,2012,06:174-177.
[6]林晓浩.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和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
[7]关彬.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研究[D].山东大学,2010.
作者简介:冯 珏(1988-),男,山西运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