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6-10-13钟玉芳

理论观察 2016年9期
关键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

钟玉芳

[摘 要]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保障村民切身利益为基石,全面提高农村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向心力,引导农村村民积极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092 — 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极强的社会感召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社会合力,团结社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成员基础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关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关乎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切实加强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不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一、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

(一)社会主流价值与多元社会思潮之间的冲突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处在改革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体制上的深刻变革所引发了社会格局的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社会各种思潮的兴起。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根据自己传统的实践经验与认知模式,依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提出自己的心理愿望和社会诉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由于农村的社会转型开始较晚,原本依附于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在改革的转型时期变得脆弱与敏感。再加之村民的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无法准确地甄别各种思潮,很容易被个别社会思潮所误导,而摒弃了原有的道德价值规范。在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村民的价值取向出现于自私化、反集体化现象,在社会没有完全建立正确价值体系之时,村民接受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理念,并逐渐内化为自己处理生活关系和践行社会目标的准则。不良的社会思潮之所以能够在农村占领一席之地,是因为它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念所引导践行的社会生活实践改变了原本穷苦的生活状态,而村民在利益面前逐渐模糊了传统道德规范。而要在村民的观念中重新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而且要对不良的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以使村民自觉地重塑原本的价值观念。

(二)先进文化传播要求与落后文化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基础社会建设逐渐完善,尤其是在关乎民生方面的基础设施成果让人称赞。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缘故,致使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这种具有实际物质利益的实现,而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种非“面包”的精神食粮忽视的厉害,致使文化短腿现象显得尤其严重。社会一直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在基础设施上却未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文化建设与创新。文化建设就如同是政府或是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一个口号,在实行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群众真正纳入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来。在现代农村社会之中,农村图书馆、农村报刊室、农村电影院、农村娱乐设施等等都严重缺乏,虽然农村有文化站,但却长期展现的是对外宣传的功能,而在服务地区群众的功能上却不像城市社区图书馆使用的那般充分。因为长期缺乏文化基础设施,村民的信息来源基本上便依靠于广播、电视,今天的电视充斥着各种广告节目、产品推销、搞笑综艺、选秀比赛等等商品文化和快餐文化的集合,而真正有正能量的、接地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节目少之又少。加之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广告产业充分发展,也直接地影响了电视媒体中各种信息量的增长,在无法清晰辨别信息的基础上,各种信息的大量出现致使农村民众价值观混杂,农村民众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洪流之中很容易放弃了原来坚持的道德信仰,由于实际缺乏这些媒介的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的效果并不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也存在着严重的缺口,很容易使得农村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

(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理念与基层组织的不作为和乱作现象为相违背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基层组织的动员与努力,基层组织是紧密联系农村村民的桥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出的主要途径。因此,基层组织的一举一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是密切相关的。而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宣传效果不佳,不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宣传过程中理论的晦涩性相关,还与基层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相关,村民对于基层党员干部的态度和看法,也反映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看法上。现实生活中,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微腐败”的现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四风”现象,村民心中都有一杆秤,衡量得清清楚楚。基层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对国家权威是一种损害,对百姓来说更是一种伤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这些“身不正”的党员干部来宣传本身就缺少说服力,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基层党员干部也是如此,要想让村民从心里真正地信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身践行之,就需要端正自身,以身作则。

二、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以健全文化基础设施为保障,提供健康的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氛围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文化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各级政府应该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之中,改变以往轻文化,重物质的状况。积极对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设农村文化中心,将报刊阅读室、图书阅读室、棋艺活动室等等统一纳入到其中,同时,以自愿原则让积极主动且有相关能力的民众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之中,为民众提供场所汲取营养,同时培养民众关注国家大事,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兴趣。在提供积极文化的同时,也要对不良文化现象进行规范和限制,引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农村一些地区落后的思想和现象仍然存在,例如最近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农村的闹伴娘的陋习,像这种落后又低俗的风俗习惯不管是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对伴娘本身造成了伤害,对于这些不良的习俗,基层组织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决不能够以习俗为借口而大事化了,小事化无。而相对于这种陋习而言,严重的还有一些不良的风气,例如赌博、群殴之类的社会现象,也需要基层工作组织做好预防和严治的工作。使整个农村风气能够得到改善和提升,为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图景与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一个有利的文化环境。

(二)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继承和创新两者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要想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依附于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润之以时代特色,呈现给农村村民,使社会主义核心的内涵灌溉至村民日常习以为常的文化规范之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说教。农村的文化资源丰富,包括一些优秀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传统习俗,都凝结了农村祖辈父辈的社会实践的精神财富,费孝通老先生说过:“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1〕,农村传统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对于维系农村社会和个人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但是传统的道德规范仍然有着它微弱的影响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此,才能够使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更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政府相关组织要鼓励民众积极将农村经济与文化挂钩,发展成为相关产业链将优秀文化成果推出去。例如福建省永安市每年举办的“笋竹旅游文化节”,成功将竹子产业与文化挂钩,宣传了文化也发展了经济。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避免理论化、枯燥化和口号化,而要在宣传方式上积极创新,以村民更易于接受和认可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如同国家在宣传“十三五”精神一样,以歌曲的形式展现给人民群众。在农村也是一个道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可以融入农村文化之中,让农村民众在体验多彩文化的时候能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三)以保障村民切身利益为基石,提高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

在农村的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更多地来自于对村民切身利益的保障,尤其是国家层面的认同,要从国家的相关政策着手进行辅助宣传。只有通过惠民的政策引导式宣传和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才得以可能,只要感受到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村民才能够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的存在,以及在潜移默化之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的下达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政策的执行与完善。农村干部组织要积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民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机宣传党的政策,改善对党的态度,增强对党的认同,从而真正能够在心里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四风”现象的存在是官方权威削弱的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漏洞。如果自身行为不端,不管如何宣传和教育,都会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显得苍白和无力。基层组织队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的主要渠道,基层组织干部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效果。因此,对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教育以及监督变得尤为重要。定期对基层组织干部进行教育宣传,切实提升干部个人素质,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勤俭奉公的思想观念;切实完善体制监督机制,实现上对下,下对上的双向监督,督促形成良好的体制风尚;设立相关的渠道,让民众能够充分发挥对基层组织的监督作用,培养民众主人翁的精神,更好地与基层组织合力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06.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