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恩格斯平等观探析
2016-10-13孔繁宇
孔繁宇
[摘 要]在唯物史观形成之前,恩格斯对平等的观念仅留存在法的层面上,对于平等而言,他更多关注的是自由,以及自由的平等。在恩格斯看来,平等观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分配,而是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平等和社会的平等。
[关键词]反杜林论;恩格斯;平等观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010 — 0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①自原始社会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阶级也由此产生,并由此导致了人类之间的不平等。自古希腊开始,无数哲学家就一直在寻找消除人类之间不平等的方法,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霍布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法,从卢梭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②再到皮埃尔·勒鲁的“平等”口号,其间无不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求和探索。到了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于平等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坚定的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资产阶级平等观,对唯物史观中的平等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论述。
一、恩格斯平等观形成的背景
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从政治上和文化上指出了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说明了当时德国的压迫状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作为恩格斯平等观思想的萌芽,详细描述了工人的悲惨生活的艰辛劳动,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的虚假性,在资本家的剥削之中,工人无法摆脱被剥削的环境,在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成为了没有自由意志的物件,并逐渐认识到无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的重要性,以经济现实说明了阶级对立的产生的基础,私有制便是剥削和不平等的根源。直到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在利益上形成了无法调和的根本的对立,工人运动的发起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觉醒并登上了政治舞台,从里昂工人起义到宪章运动,再到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越发的尖锐,也正是在这一轮轮的工人运动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运动经验,完善和确立了自己的平等观的思想。
除了原有的社会条件,在思想理论上,以往的哲学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平等观的确立施加了极大的而影响。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几次提到圣西门的平等思想和欧文的分配原则,在继承圣西门的平等思想下,提出了消灭阶级,实现平等的共产主义,在欧文的共产主义的雏形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中,丰富了自己的平等观的思想。通过将平等观与唯物史观相融合,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切入,在以往的平等观科学批判的基础上,深入的挖掘平等观,从实践和社会关系上将抽象的平等转化为了现实的平等,在平等观念中注入阶级的意识形态,强调了平等观的历史性和主体性,将空洞的形式上的平等赋予了实质的内容,将杜林的超现实的抽象平等拉回到了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扩张到社会、政治、经济的一切范畴。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挥反驳了施蒂娜的贵族式平等,将平等看做是对一个集体的关注,把出发点锁定在“现实的个人”身上,将人的生产关系中的意识形态看做是经济关系的反应,指出了产生不平等的根源和消除不平等现象的方法——改变社会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随后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实现平等的根本手段和途径,最终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针对杜林的永恒真理的特权,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方法,将平等观回归于现实,提出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平等原则,在探讨如何才能使平等原则实现形式和原则一致的平等中,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的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平等。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平等观的论述与杜林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在论述平等时,杜林构造出来了一个社会模型,在这个模型之中,两个意志完全平等的人构建出了社会,这两个人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去命令另外一个人,他们的意志完全平等,在这种平等的规定之下,社会就成为了一个平等的社会,杜林得到了一个平等的社会模型,并将这结论看做是永恒的结论。杜林的平等由于缺乏对人现实的考察,导致他的平等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夸张的平等,杜林论述平等的方法,也只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他不是以现实社会为原型去确立他的道德原则,而是从道德原则出发去解释世界和规定世界,他预设的“两个人”与“两个意志完全平等的权利”都是抽象和无效的。
首先,杜林的平等不满足儿童这个条件。儿童由于在生理和精神上依赖与大人,所以本身便是不平等的对象,儿童的意志也不是独立而平等的意志,而是一个抽象的,唯心的意志。
其次,杜林的平等不满足人的自然属性这个条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既有人性又有兽性,人源于自然界,同属于动物,因此,并不存在两个在道德上不平等的人。而将人分成兽性和人性,拥有人性的人在兽性的人面前,自然会有审判的意味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
第三,杜林的平等不满足精神文化上不平等的人。按照杜林的说法,拥有真理和科学的人,便可以以科学和真理之名,顺服迷信的人,并使他们得到惩罚,通过奴役和侵略等方式,将他们融入到贴合自己的共同联系之中。
二、恩格斯平等观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认为平等的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平等的观念产生在一定的历史关系下,而历史关系则蕴含在历史之中。同时,平等并不是完全的无差别平等,而是一种存在差别的平等,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由于平等从属于意识形态,所以其内容和性质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历史的条件下,平等只是一种在一定条件的生产力下的平等,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不需要竞争的时候,平等才有可能实现。
资本主义平等观作为历史的进步,对废除封建特权、反映人们要求平等的权利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内核确是在保障资产阶级利益的基础上的平等,并明显的反应在资产阶级社会的价值规律之中。相对于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消灭阶级本身,一方面,它反对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从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中吸取了积极的内涵,为了争取平等,无产阶级进行了各种斗争,从宗教到要求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从要求平等的没有私有财产的大同社会到以资产阶级学说的平等理论为依据,要求实现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其核心都是要消灭阶级,将社会的平等真正实现在社会生活和实际生活上的平等,实现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和文化等方面一系列的权利和地位的平等。而这一切都说明,无产阶级的平等观是现实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在恩格斯看来,文明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不平等的状况也就越来深刻,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不平等转变成了更高级的社会契约的平等,这种期间蕴含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说明了恩格斯的平等观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分配,而是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平等和社会的平等。
三、恩格斯平等观对杜林平等观的反驳
杜林的抽象平等观由于不符合社会现实和历史,决定了他的平等观只能是颠倒主客关系的一种唯心的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在杜林的论断中,他首先颠倒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将思维先于世界架构出来,并让世界按照思维的模式运转,让原则走在了实践之前。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还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其都是历史的产物,杜林对于永恒真理的论述,更是体现了杜林哲学思维的形而上学。恩格斯坚持了严格的唯物主义思想,将思维看作是客观世界的反应,在其平等观的论述之中,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其中,认真的研究历史规律和社会现实,客观的从对象本身去认识其内在的概念和逻辑,以世界的统一性去推论思维的统一性,从存在出发,果断的指出杜林颠倒思维和存在的先验主义玄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考察平等观,指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于平等的不同要求,在揭露了杜林的平等观的抽象实质后,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首先,恩格斯指出了杜林错误的方法论,明确杜林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脱离现实关系而抽象看待问题的先验主义方法,这种方法之下,杜林由观念去推论现实,从概念的逻辑中去推论对象的现实,将认识对象分解成人为的简单要素,将其套在公理之中,并随之得出结论,同时永恒真理的提出,更是与科学精神相悖。在杜林的社会模型之中,两个人的存在无法完全说明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不但不能说清社会的现实基础,更不能以此模型为基础,去阐述社会平等的问题,杜林的模型不过是他头脑中已成的观念硬放在社会中所构成了虚假的社会平等模型。
其次,杜林构成社会的简单要素中,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其中一个人不能对另外一方提出任何肯定性的要求,以道德和法的形式来表达平等,而这种抽象的平等却根本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存在。一是两个平等的意志便无法存在。统一存在与差别之中,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完全的平等,无论是从性别上还是从人类种族的繁衍上,社会都不会只能存在两个人。二是杜林的社会模型所赖以存在存在的基础——两个人,早在杜林之前,就已经被西方哲学家们引出并探讨,从卢梭到李嘉图,其中的两个人不过只是论证他们思想的理智,而杜林却将这种例子上升为了一切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永恒真理,两个摆脱了现实、性别、个人特性的人,除了概念和抽象以外,没有任何的意义。三是杜林自我发现了他的抽象理论矛盾性,在将他的社会模型反映到现实社会后,杜林不得不指出,他的平等存在着例外,而这些例外迫使他承认不平等的存在。这些例外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儿童、人性与兽性,精神文化素质不平等。因此,当这两个人转化为现实存在的人的意志时,这种平等就走到了分歧和完结的地方。
第三,杜林从“公理”出发,将暴力看作是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试图掩护其替私有制辩护的本质。杜林认为,如果平等的社会模型之中,两方的其中一人向另一方施加暴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等于产生了非正义的状态,而在恩格斯看来,不平等的原因不是暴力,而是私有制的存在。生产能力不同,所分配到的剩余产品也不同,私有制也随之产生,而在现实社会中,人的意志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经济地位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复杂、真理和庸俗、科学与封建之中的冲突都势必造成暴力的后果,导致了无须暴力的存在就能产生奴役和不平等,而这又是与杜林的文明国家的逻辑向违背的。
如今,我国大力倡导二十四个字核心价值观,其中平等二字就是恩格斯平等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表现,恩格斯的平等观指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在平等之下,国家的强制功能丧失,自由人联合体代替国家共同体使人们摆脱经济的剥削和奴役,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在其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便是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贯彻社会主义灰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目的。因此,恩格斯的平等观同样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4, 6, 16, 19, 20, 42, 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罗郁聪,苏振富.《反杜林论》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4〕〔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