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的重要性及护理对策

2016-10-13陈开容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性肺炎呼吸机通气

陈开容

(茂名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的重要性及护理对策

陈开容*

(茂名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茂名 525000)

目的:探索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均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以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运动疗法。将两组患者的潮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3.3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潮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和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机械通气;早期运动疗法;护理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比例逐渐升高。针对该类患者,一般应用机械通气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通过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以增加通气量和改善换气,给该类患者予以外力呼吸支持[1,2]。但该类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缺乏必要的运动,可能导致还在肌肉萎缩及呼吸机依赖等并发症的发生[3,4]。早期运动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早期运动锻炼,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1.3±6.8)岁。均行气管切开手术,机械通气时间均>14d;血氧饱和度均>90%,近期变动率均<4%;体温均<37.5 ℃,血红蛋白均>70g/L,血小板均>8x109/L。排除意识不清醒难以合作、脑外伤、脑血管病后遗症、四肢活动障碍及神经肌肉疾病患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分为研究组(早期运动)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通气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机械通气方法

①合理分工:安排医师、护士以及康复师共同成立运动治疗小组,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呼吸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周全的运动计划,由护士具体实施,医师观察病情变化,康复师进行运动指导。②妥善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呼吸道护理以及气管切开后换药,予以气道湿化。每间隔2h为患者进行1次翻身拍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吸痰及雾化以及药物辅助治疗。③阶段通气:机械通气第3~15天为第1阶段,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Mode),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压力控制为12~20cmH2O,氧浓度为30%~60%,呼气末正压为5~10cmH2O,触发灵敏度为1.5~3.0L/min。机械通气第16~25天为第2阶段,白天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压力支持8~15cmH2O,氧浓度为30%~60%,呼气末正压为5~10cmH2O,触发灵敏度为1.5~3.0L/min;晚间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参数与第一阶段相同。机械通气第26天及以后为第3阶段,应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参数与第2阶段白天相同。上述参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范围内进行调整。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1.3运动疗法

研究组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以及体力情况开展对应的运动疗法,运动时间为8:00~17:00,影响病情稳定时则停止运动,持续30d。①在气管切开前,由护士引导患者开展被动运动,进行握拳以及双上肢上举练习,双下肢屈曲练习、直腿抬高练习以及两腿交替练习,运动频率为5~10min/次,3次/d,间隔2h转身侧卧1次。②气管切开第2天,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护士向其说明锻炼的意义,得到患者正面回应后进行被动运动,方法同前。③气管切开4d后,患者已经能够完全能配合治疗及护理,引导患者主动进行上述运动,同时维持坐姿20min,3次/d。④气管切开10d后,引导患者主动完成上述运动;鼓励患者按照自己体力坐于床边,时间不限。⑤气管切开20d后,患者除主动运动及运动间歇维持坐姿外,引导患者尽可能坐于床边,条件许可下可至床边椅子上就坐,20min/d。

1.4评价内容

比较两组患者的潮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

1.5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3.3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潮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机械通气可辅助患者呼吸,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功消耗,维持呼吸功能[5]。但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可出现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功能状态,久之会出现呼吸机依赖及机械通气依赖现象。

本研究对6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早期运动锻炼,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少于为进行早期运动的对照组(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潮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心率等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

针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6-8]:①做好引导。向患者解释进行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运动治疗的作用和效果。对患者予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加其信心。引导患者明确运动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②做好准备。在进行运动前,确保各种管道以及仪器设备均妥善整理并固定,固定好气管插管后,要有效确保管道的位置准确,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③加强沟通。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眼神、手势等,准确理解其所表达的信息。④定时探视。每天固定时间允许患者家属进行探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紧张感。⑤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坚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及无菌手套等,呼吸机以及湿化装置检查定时消毒,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以及会阴护理等。

[1] 黄秀琴,张鸣华,叶瑞海,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6):2542-2544.

[2] 吴伟英.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的重要性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7(9):4-6.

[3] 李玉霞.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2):57-58.

[4] 李西娟.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D].吉林大学,2014.

[5] 俞森洋. 呼吸支持技术的进展[J].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 14(1): 7-10.

[6] 高春华,冯洁惠,尹慧芳,等.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方案的制订及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9(8):810-812.

[7] 黄少珠,郑美霞.机械通气患者不舒适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5(12):52-53.

[8] 李好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不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3(16):8229-8230.

(本文编辑:张辉)

10.3969/j.issn.1008-1836.2016.01.028

852680017@qq.com

R473.5

A

2095-9664(2016)01-0100-03

2015-12-15)

猜你喜欢

性肺炎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不通气的鼻孔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