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清热法联合艾灸三阴交孕前治疗滑胎30例*

2016-10-12刘玉华曾瑞香王学兰

光明中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复发性艾灸活血

刘玉华 曾瑞香 王学兰



活血清热法联合艾灸三阴交孕前治疗滑胎30例*

刘玉华1曾瑞香2王学兰3

目的探索中药活血清热为主联合艾灸三阴交孕前治疗复发性流产(即中医范畴的滑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1基础上加艾灸三阴交穴,对照组1单用中药,对照组2单用西药,观察治疗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效果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活血清热为主联合艾灸三阴交孕前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

活血清热;艾灸;三阴交;滑胎

滑胎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复发性流产。临床可以确认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0%~15%[1],而实际发生率远高于此。因为部分自然流产发生在胚胎着床后很短的时间内,仅仅表现为月经延迟,经量增多甚至没有月经周期或量的异常表现。80%以上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的早期流产[1]。复发性流产是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但临床上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2次的自然流产即应重视,临床发生率约2%~5%[2]。复发性流产给广大妇女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

自2014年1月至今,我们在临床中以中药活血清热为主联合艾灸三阴交孕前治疗复发性流产,并随机设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活血清热为主联合艾灸三阴交,对照组1单纯口服中药治疗30例,对照组2单用西药30例比较观察,本研究搜集病例截止2015年6月31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妇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门诊的患者90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所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30例,流产2~6次,流产2次的22例,流产3次及以上者8例,流产时间孕37~77天。对照组1单纯中药治疗30例,年龄22~41岁,流产2次的25例,流产3次及以上者5例,流产时间孕35~80天。对照组2单纯用西药阿司匹林治疗30例,流产2次的25例,流产3次及以上者5例,流产时间孕37~98天。 三组患者年龄、病程、孕产史、流产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纳入标准[2,3]① 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2次或以上者,经中医辨证以血瘀血热为主要证候者;② 既往有确定的早孕史且流产的患者;③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b)阳性,或免疫功能异常、或黄体功能不足、或凝血-纤溶实验检查只少一项异常者、或封闭抗体阴性、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生殖道畸形、宫颈内口松弛、子宫肌瘤等;②不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⑤无法合作者,如合并有神经、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⑥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⑦中途自行终止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给予活血清热为主加以益肾、或补气、或疏肝等方法,同时艾灸三阴交。活血清热基础方组成:当归20 g,川芎6g,丹参15 g,益母草15 g,败酱草15 g,忍冬藤30 g。偏肾虚加熟地黄20 g,女贞子10 g,枸杞子10 g,龙眼肉10 g,菟丝子10 g;偏气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15 g,黄芪15 g,炙甘草10 g;偏肝郁者加柴胡10 g,郁金10 g,白芍15 g,月季花10 g,香附10 g等。月经干净后每日1剂,连服2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艾灸三阴交选择每天下午5时至7时,艾条灸三阴交穴20分钟,以皮肤温热舒适稍红为佳,每天1次,左右交替,避开经期,连灸2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暂避孕。发现怀孕后停止艾灸,继续中药保胎。

1.3.2对照组1单纯给以中药活血清热为主,根据患者症状加以益肾、或补气、或疏肝等,不加艾灸,药物和应用方法同上述治疗组。

1.3.3对照组2给以口服拜阿司匹林25mg/次,每日1次,VitE50mg/次,每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暂时避孕。

三个组均观察直至孕后3个月是否流产情况。

1.4疗效标准治愈:孕后无阴道流血,B超提示胎儿生长发育良好,与孕周符合,血β-HCG和P测定正常;好转:有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转为正常,但孕后阴道出血,保胎失败;无效:有关实验室检测指标无变化,妊娠后阴道流血,下腹痛,难免流产,或者B超及血β-HCG和P测定提示孕囊停止发育。

2 结果

三组妊娠成功情况,治疗组14例,对照组1为 11 例,对照组2为 13例,显效情况三组分别是12、10、7,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6.7%、36.7%、43.3%,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0.0%、66.7%。治疗组的治愈率、 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2,三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复发性流产中医学属“滑胎” “数堕胎”范畴。《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精为生殖发育之源泉,肾精化生肾气,内寓元阴元阳,即肾阴肾阳,是维持人体阴阳的本源,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成熟与衰退。因此,肾虚是胎元不固、滑胎的主要原因。屡孕屡堕,屡堕屡孕,长达数年,久而生瘀、生热,因此,瘀热互结,瘀阻胞宫成为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机。

现代免疫学认为,正常妊娠时母-胎界面表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外周免疫耐受机制,这种耐受状态形成复杂,各种免疫因素通过有机协调形成网络,使母-胎间免疫平衡。感染、外伤等多种因素破坏机体免疫屏障,自身抗原暴露,而产生相关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进一步激活免疫应答引起母-胎界面免疫失去平衡,引起相关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干扰破坏受精、着床等各个环节而引起复发性流产[4]。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肾生骨髓”,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其充在骨”。肾主骨生髓,骨髓的充养依赖于肾的功能,肾精充足,则骨髓化生有源。中医理论的髓包括了骨髓、脊髓和脑髓,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的发源地,在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肾为免疫之源。

肾虚是复发性流产的发病之本,血瘀夹热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致病机理。 故活血清热,补肾益气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基本方法。然而,素体气血虚弱,或饮食劳倦伤脾,化源不足,则无以载胎、养胎,胎元不固,而屡孕屡堕。血瘀常伴气郁,气郁更致血瘀。因此,气虚、肝郁也是复发性流产的常见致病因素。

近年来,关于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行得深入而广泛,并有丰硕的成效。1983年Beer,A.E.开创了用丈夫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成功的先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5]。以及孕14~18周的宫颈环扎术等,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妊娠成功率,但是均有片面性。而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强调人体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阴平阳秘”,阴阳平衡,母-胎才可平衡。

本组观察灸药联用,单选一穴三阴交,该穴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三阴经之交汇穴,具有补肾、健脾、调肝之功,通调三经,使气血和畅。每天下午5~7时为肾主令,此时灸三阴交,可加强补肾活血功力,一穴之功,效同四物[6],与四物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三阴经交汇之穴用灸法,取阴中求阳之意,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口服中药方中当归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为君药;辅以川芎、丹参、益母草加强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之力,为臣药;败酱草15 g,忍冬藤30 g清热解毒,清热而不伤阴,苦寒而不伤气。共奏活血清热之功。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辨证论治,肾虚者加熟地黄滋肾益精,菟丝子温补肾阳, 枸杞子、女贞子、龙眼肉加强补益肝肾,养血益精之力。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补养后天之本。肝郁者加柴胡10 g,郁金10 g,白芍15 g,月季花10 g,香附10 g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诸药合用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之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当归、川芎对特异性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可以抑制抗体的产生,促进单核细胞吞噬抗原。当归并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活血化瘀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败酱草、忍冬藤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非特异免疫细胞的活性。

灸药联用,临床已广泛应用,根据病症选择恰当穴位,中药配伍合理严谨,才能起到互为功效的作用。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任重道远,本法采用中药活血清热为主联合艾灸三阴交孕前治疗复发性流产可以有效地治疗复发性流产,提高妊娠成功率,而且安全无害,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1]乐杰,谢幸.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86.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51.

[3]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4-157.

[4]陈颖,张建平.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在反复种植失败和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4):241-244.

[5]吴晓霞,张建平.低分子肝素及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D].广州:中山大学,2007.

[6]彭增幅.靳三针疗法[M].靳瑞,审订.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60-61.

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立项项目(No.20150804)

1.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惠州 512611);2.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妇产科(惠州 516211);3.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惠州 51621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22

1003-8914(2016)-17-2501-03

(本文校对:黄宓2015-12-07)

猜你喜欢

复发性艾灸活血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探讨BA,EMAb及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口炎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