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乾嘉时期钱塘梁氏家族世系考

2016-10-12李淑燕

天一阁文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梁氏乾隆

李淑燕

清朝乾嘉时期钱塘梁氏家族世系考

李淑燕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浙江钱塘梁氏家族因梁诗正、梁同书父子两代而声名鹊起,显赫当时。梁家在南宋时由汴迁杭,遂世籍于此。至乾嘉时期成为高门贵族,备极恩宠,其影响至于数代而不衰。陈寅恪在《论再生缘》中说:“梁氏为当时浙江最有名之家族。《儒林外史》所言之娄公子家,或即指梁氏。”[1]除了梁诗正和梁同书,梁氏家族其他子弟也多是宿儒名家,文人雅士。今将乾嘉时期梁氏家族世系表列于下,并就其中重要人物予以介绍。

清朝乾嘉时期梁氏家族世系表

一、梁诗正父辈

梁诗正父梁文濂(1672—1758),字次周、溪父,号莲峰。岁贡生,选授诸暨县学训导,不就。喜吟咏,老而弥笃,春秋佳日,辄与耆老名德、闲僧旷士往来西湖之上,有《桐乳斋诗集》。梁文濂兄梁文澣,字海观,号二乡先生,卒年七十六,有《二乡先生诗》。梁文濂弟梁文泓,字秋潭,号龙泓,又号深父。诸生。天性孤介,寡于交游,虽家贫,但布衣蔬食,泊然自甘。以兄为师,终生执弟子礼。工书法,日以临抚法帖、背诵经书为课,抄许慎《说文》数遍,为补注若干卷。

二、梁诗正同辈

梁诗正兄梁启心(1695—1758),初名诗南,字守存,号 林。乾隆四年(173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梁启心侍父至孝,入翰林后不久即乞归养。父与友人诗会,梁启心辄相从,为观者所叹。父殁,梁启心哀劳逾节,疾发而亡。无子,嗣弟梁诗正长子梁同书为后。喜作诗,尝与陈兆伦、厉鹗、吴焯、丁敬、金农诸人组织诗社。其诗文意境澄夐郁远,不染纤埃,如越人之医,能随俗为变,有《南香草堂诗集》。梁诗正弟梁梦善(1739—1779),梁文濂妾许氏所生,字兼士,号午楼。体弱多病,礼闱困顿,乾隆十八年(1679)中举后,六上春官皆不第。仕途不畅,二十年出宰直隶蠡县,卒于官。其人高雅旷淡,风神简远,好学思深,所交皆老名宿,如丁敬、厉鹗、金农、杭世骏、袁枚等。作诗辄冥思殚虑,必造古人幽微单渺之境而后止,著有《木雁斋诗钞》。生有二子早殇,仅存一女梁慧书(1766—1808),有才名,尝辑《音韵纂组》若干卷,搜罗颇富,论者比于钱讽、阴时夫书。诗亦婉约可诵。梁启心、梁诗正皆梁文濂正室凌氏所出,凌氏又育有三女,一适诸生吕伊,一适广西迁江令包榕,一适兵部侍郎张映辰。

三、梁诗正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雍正四年(1726)举人,八年进士,殿试探花,授编修,旋充《一统志》纂修官。累迁侍讲学士。十三年,以母忧归。清高宗即位,召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1738),补侍读学士。累迁户部侍郎。十年,擢户部尚书,十三年,调兵部尚书。十四年,加太子少师,兼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十五年,调吏部尚书。十六年,从上南巡,父年八十,予封典。十七年,疏乞终养。二十三年,父卒丁忧,召署工部尚书。二十四年,调署兵部尚书。二十五年,服阕真除,仍命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二十八年,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寻卒,乾隆帝命皇五子诣灵奠醊,晋赠太保,谥文庄。予入贤良祠,赐内府白金千两治丧。启殡之日,所过沿途二十里内官弁并赴舟次吊奠,遣人护送。哀荣礼备,冠绝寮寀。梁诗正为官刚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建议对策,如论八旗当行边屯,绿营当停募补等,又上书皇帝以节俭为要,锐意时艰,深谋远虑。梁诗正幼即有异禀,五岁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诗,略上口,即能诵。长擅文学,常与兄梁启心及友人游览唱和、诗文赠答。康熙六十一年三月,诸人结文社于西湖藕花居,梁启心、杭世骏、梁诗正、陈兆伦等十八人相序以齿,裒其文曰《质韦集》。二十七岁,从万经读书敷文书院。入官之后,常随乾隆帝出巡,重要文稿多出其手。由于官务繁冗,个人文集不多,有随笔《矢音集》五卷,其余多为应诏之作,如《唐宋诗醇》,该书虽题署为乾隆帝“御选”,梁诗正也只是列名为“校对”,但事实上,正如乾隆帝所言:去取评品,皆出于梁诗正等数儒臣之手。其他奉敕之作有《西清古鉴》附《钱录》及《钦定叶韵汇辑》《西湖志纂》《三希堂法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又奉敕校《御制乐善堂全集》。还曾充任《文献通考》馆总裁。

四、梁同书

梁同书(1723—1815),梁诗正长子,梁启心嗣子。字符颖,号山舟,又号不翁、新吾长翁、频罗庵主。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年四十,以父丧乞归,后不复出。嘉庆十二年(1807)重宴鹿鸣,加侍讲学士衔。无子,嗣弟梁敦书长子梁玉绳为后。梁同书虽为高门贵胄,但生性淡薄,名不闻于朝廷,乾隆十七年(1752),参加会试未中,乾隆皇帝欲特赐进士,然朝中诸臣鲜有知其名者。他正当壮年,仕途畅达,却不慕荣名,激流勇退,一心向学,诗文书画皆工,尤以书法闻名天下,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并称“清四大家”。许宗彦将其书与姚鼐的文相提并论:巍然江左两灵光,姚笔梁书各擅场。王昶称其书法独出冠时,上溯钟王,下兼赵董。其书法既为时人所赏,求者自是络绎不绝,日本、朝鲜等国也有慕名而至者,但对于求书者,梁同书的态度却因人而异:四方寒俊之士有道而文者,踵门求见,无不倒屣迎之。及浙闽当事贵人轩车过访,则报以一刺之外未尝再往也。东南碑版及琳宫梵宇有所题署,欣然捉笔,而节镇之索书者往往累岁不报,颇有名士之风,所书碑文墓志遍寰宇。又间作画,善人物、花卉,宕逸有奇致。同时兼善诗文,高峻潇洒。其诗虽佳,且吟咏不断,但因其不欲为人役诗,故留存不多,所作诗文经梁玉绳搜集,得十之二三,裒为《频罗庵遗集》十六卷,包括《直语补证》一卷,《笔史》一卷,《日贯斋图说》一卷,《频罗庵题跋》四卷,《频罗庵文》四卷,《频罗庵诗》三卷,《集杜》二卷。又有楹联著述《梁山舟楹帖》传世。

五、梁敦书

梁敦书(1725—1786),梁诗正次子,梁同书弟。字幼循,号冲泉,晚号铁幢。乾隆十五年(1750)恩赐举人荫生。十六年迁奉天府治中,奉旨留部,以员外郎用。十七年补刑部员外郎。二十年,授贵州同仁府知府。二十四年,调遵义。二十八年,奉满,特命以户部郎中用。寻丁父忧,服阕,补户部郎中。三十三年,调吏部郎中。三十四年,授江苏常州府知府。三十五年,迁湖南岳常澧道。三十八年,调邑盐道。四十一年九月,迁福建按察使,十一月,调湖南。四十三年,调广东。四十四年,擢湖北布政使。四十七年,授左副都御使。五十年七月,迁工部右侍郎,八月,署兵部右侍郎。未入官前,梁敦书常与兄参加文人间的交游唱和、分韵作诗。后常年外任,间有诗作。好石,以集石为乐,守黔阳时,其辖思南郡鹭洲产文石,尝购得若干枚,各命以名,为几席之玩,并作《文石歌》,一时和者甚众。

六、梁玉绳

梁玉绳(1745—1819),梁敦书长子,梁同书嗣子。字曜北,号谏庵,自号清白士,别号无心子。增贡生。乾隆二十七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62—1783),九试乡闱不第,年未四十,弃绝举业,专攻史学,以史学考据见长,尤对《史记》《汉书》研究颇深,所作《史记志疑》,钱大昕称为袭《集解》《索隐》《正义》而四之者。其他著作《人表考》《志铭广例》《元号略》《吕子校补》《瞥记》《蜕稿》,被合编为《清白士集》。除了著书立说,梁玉绳还曾刊刻过《岳忠武王集》,以乾隆三十四年(1769)黄邦宁刻本与《金陀稡》《续》两编、《桯史》附录参校讹异,类分八卷。又据岳珂《金陀稡编》中的简谱补充而成《岳忠武王(飞)年谱》,附于《岳忠武王集》。

梁玉绳之子皆好学之士:长子梁学昌,字蛾子,晚号道子,诸生,好道装,讲求服食之法,有《焦屏覆瓿集》。次子梁耆,字莱子,乾隆六十年(1751)举人,武昌县教谕。三子梁众,字成子,因病早卒。四子梁田,字力子,顺天府经历。兄弟四人自为师友,朝经暮史,乐以忘荣。梁玉绳《史记志疑》及《人表考》等付梓之后,续有增加,不能刊改,则随笔记于刻本上方,四子辑录于《庭立记闻》中。梁玉绳有妾倪氏,适梁玉绳三年而卒,生一女阿冰,早殇。又一妾陈氏,张云璈《简松草堂文集》有为梁春堘诗所作序,称梁春堘为梁玉绳子,或为陈氏妾所出。

七、梁履绳

梁履绳(1748—1793),梁敦书次子。字处素,号夬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性情恬淡平和,为人和易,无疾言厉色,又诚谨重然诺,不轻为人谋事,谋则必要其成。为卢文弨所赏识,梁履绳有作成,则持之以示卢。卒后,卢文弨为作小传。梁履绳早年喜作诗,有集《澹足轩遗诗》。又常与表叔张云璈、兄梁玉绳联句吟唱,合刻为《梅竹联吟集》。后弃诗文而专攻经史,通《说文》,下笔无俗字。尤于《左传》用力至深,尝镌小印,取杜预之典,文曰“臣有左传癖”。因感于前人注《左传》者大抵详书法而略纪载,欲作《左通》一书,计划从六个方面来考查,但因早卒而仅成《补释》三十二卷,仅此已足见其治《左传》之功。

梁履绳与兄梁玉绳年龄相仿,虽性情有所差异,但手足情深,早年一同学诗,后皆潜心治学,专攻经史,二人互相砻错,有“元方季方”之目。经常一起从事学术活动,如共同参加毕沅刻《吕氏春秋》的考校工作,又参与卢文弨《群书拾补》的审定工作,其中对《列女传》一书,兄弟二人与孙志祖一起,详为校勘。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间(1791—1792),二人又拟合作《广释亲》一书,功未及半,梁履绳下世,梁玉绳意兴衰索,此事遂废。二人还一起校刊过赵一清的《水经注释》。

梁履绳子梁祖恩(1770—?),原名常,字眉子,号久竹。嘉庆三年(1798)举人,初宰江苏宜兴,以不屑抗尘奔走,遂弃官归。喜游山,颇善济胜之具,饥寒风雪皆所不顾。文燕流连,有终焉之志。家人故强之出,复官广东始兴知县。梁祖恩子梁绍壬,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字应来,号晋竹。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才思瑰丽,能传祖庭法钵,有《两般秋雨庵随笔》,为同辈子孙中之佼佼者。

八、梁宝绳

梁宝绳(约1759—?),梁敦书三子,字匠诲,号接山。生于父之任所遵义,自幼随父外任,辗转各处。梁敦书卒后不久即举孝廉,历官各地。嘉庆九年(1804),出令广东博罗县,不数年告归,又守粤西,复归,归而复出。历庆元、梧州、桂林诸郡,最后守太平。梁宝绳为官正直,治理有方。博罗俗号难治,梁宝绳到任首绳其顽梗不法者,境内肃然,期年俗为之变。一生如其父历官在外,以仕途为务,不以学术文章名。尝从梁同书教导,长于鉴古,凡图书彝鼎,下及花瓷文竹,无不经辨而力购之。

九、梁德绳

梁德绳(1771—1847),梁敦书次女,字楚生,晚号古春老人。性情温良,贤淑敦厚。自幼随父宦游。工诗词书画,尤善篆刻。又性耽吟咏,才名颇著。适德清许宗彦,夫唱妇随,互相应答。许宗彦不问家事,梁德绳一力主之,使许宗彦得以专心学问,优游林泉二十载。许宗彦早卒,遗集皆梁德绳手定。又以一人之力持家教子,颇为不易。许宗彦生前常游历在外,梁德绳难免受离别思念之苦,发而为诗,集中多离愁别绪、命艰哀叹,所著有《古春轩诗钞》《古春轩词》《咏春轩诗草》《冷庐杂识》等。最为世人乐道的是她续写了著名弹词女作家陈端生的《再生缘》,陈端生作《再生缘》至十七卷而卒,梁德绳为续后十二回,以大团圆结局,且为之刊行,一时文坛传为佳话。许宗彦与阮元为儿女亲家,许子延彀取阮元之女,许女延锦适阮元之子阮福。梁德绳卒后阮元为作《梁恭人传》。

十、三世联姻的钱塘汪氏

钱塘汪氏,指振绮堂主人汪宪家。钱塘汪氏是当地名门,梁氏亦是显贵,因此两家接连三代联姻,皆梁家女适于汪家子。第一代,梁敦书长女梁瑶绳适汪宪季子汪瑜。生子汪初、汪潭,女汪筠、汪端。第二代,梁履绳女适汪 ,生子汪远孙等六人,女一人。第三代,梁玉绳子梁耆女梁端适汪远孙。梁端(1790—1825),字无非。幼聪颖,为梁玉绳所喜。归汪远孙后,事上接下,动循礼法,人称女宗。夙好《列女传》,暇辄展读,沉浸既久,爰事诠释,成《列女传校注》。卒后汪远孙为校刊行世。汪、梁两家的三代联姻,密切了关系,加深了交流,对其家族成员的治学,无疑有深远影响。

注释:

[1]陈寅恪:《寒柳堂集・论再生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71页。

作者通讯地址: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

猜你喜欢

梁氏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梁氏情境应激箱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导作用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辽代定州梁氏兴盛原因研究
乾隆:瑰丽多姿
《梁启超全集》整理出版
乾隆巡游
美国梁氏文化交流基金会白内障复明项目已惠及百余名患者
梁遇春研究综述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