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件到校园还有多远
2016-10-12何中雷江苏省南航附属高级中学210007
何中雷(江苏省南航附属高级中学,210007)
国家文件到校园还有多远
何中雷
(江苏省南航附属高级中学,210007)
一、学校体育的现状
1.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要求
部分学校重智育、轻体育,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根本达不到一小时,少数小学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小学生课间运动;多数中学生被“困”在教学楼内,课间没有体育活动时间。而文化学习与各种补习班正在造就一代“宅男”、“宅女”,学生也在慢慢地习惯“宅”的生活。
2.校长对学校体育重视不够
部分校长对待学校体育犹如“鸡肋”,应对升学考试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体育活动就是可有可无的“形象工程”。面对上级督导、检查时,学校的“安排”总能过关,这可能也是校长不够重视的原因之一。
3.一线体育教师工作热情普遍不高
多年不受重视,加之不公正的待遇,导致了多数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少部分教师对待学校体育已经是“事不关己”了,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处于摇摆状态,外部环境好了干一干,环境不好时也就不再“抗争”了。而现实的体育课中,“全放羊”与“半放羊”现象仍然存在。
二、体育教师聚焦《意见》
1.文件目标是具体而明确的
《意见》规定了到2020年,学校体育、体育课、课外锻炼、学生表现、政府、社会等方面须达到的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依然是重点。如何在四年的时间内实现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扭转参与者的惰性状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其次,要避免围绕目标中的“基本”、“明显”等词继续玩“文字游戏”,要落实具体实施方案;最后,要重点抓落实过程,建立督查与评价办法。
2.重要之处再次强调
《意见》中有很多内容是之前文件中提过的,本次又重新强调或作了进一步完善。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足开好体育课程;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学校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学校出早操;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比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配齐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配好器材、建好场地,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学生体质持续三年下降,评估“一票否决”。
3.《意见》中的新内容与亮点
《意见》提出了一些新内容,亮点突出,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举措,操作性强。如,目标是“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体育课程以兴趣、习惯、技能、体质为主线,大中小学相互衔接;开展运动项目教学,制订项目教学指南,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将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体质状况、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落实《意见》的建议
1.建立便捷的“停课停练”上报制度
对于列入计划、作息时间表的体育课与课外锻炼,如要暂停或延期需及时上报。避免随意占用,也便于全年统计与随时督查。
2.对学校进行体育工作评估打分,公布排名
如,江苏、浙江每年年初都会公布大一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并追溯生源地进行各市排名,这份排行榜触动了多地的“一把手”领导,对学生体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3.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技能等级评价
体育课要简化程序,让学生多动起来,提高练习密度。“动商”概念提出者王宗平教授倡导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专业化。
4.广泛开展校园体育竞赛
将体育竞赛作为课外锻炼的突破口,用常态化的体育竞赛“挤占”文化课时间,只有打破文化课固有的堡垒,学校体育才有发展的空间。校园里要班班有竞赛、周周有竞赛,不同运动项目每年都要有竞赛。“场馆开放”改为“场馆不得闲置”,让学校请来学生,而非学生求开放。
5.评选“体育工作带头人”
学科教学评选“学科教学带头人”,德育评选“德育工作带头人”,学校体育也应评选“体育工作带头人”,将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评选与其他学科评选区别开来,改变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评比不同待遇的现状。
6.开通便捷的举报通道
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参与者最清楚学校体育现状,为参与的师生开通便捷的举报通道,可以随时监督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运动场监控接入网络平台,接受督查部门或公众的监督。
离开了一线体育教师的工作,学校体育都变成“文件体育”。在此,呼吁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借力《意见》,同心协力,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