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变革——以滁州学院为例
2016-10-11李慧
李 慧
缄默知识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变革
——以滁州学院为例
李慧
个体知识主要由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构成。由于缄默知识的内隐性,其效用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缄默知识支配着个体整个认识活动,引导人们获得显性知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行为是否有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其实践知识,而绝大部分实践知识属于缄默知识。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滁州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对缄默知识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的认识,剖析当前滁州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对缄默知识忽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
缄默知识;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程;滁州学院
当前“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给很多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和压力,社会已经由原来的“学历型”发展成现在“资格型”,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经验积累越丰富,其在将来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岗位层次及工作业绩可能较高较突出。但是这些知识、能力、素质并不是仅靠学校里的知识学习就可以实现。现如今很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有些出入,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选拔机制之间的不一致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加上当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不多,整天忙于学生日常管理琐事,专业化建设不足,对大学生的缄默知识缺乏必要的开发意识。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在校大学生都很重视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存在很多盲目性。在这些情况下,开发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缄默知识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缄默知识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
缄默知识是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1958年波兰尼在其作品《个体知识》中提到缄默知识也可以称作隐性知识。缄默知识是一种知识类型,具有不可尽言性、个体性、实践性等特点,支配个体整个认识活动,是一种内在于行动的知识,可通过行为表达。Sternberg 指出:“一个具有学业智力的人通常容易获得和运用‘正式的学业知识’,这类知识可以从智力测验及类似测验中找到许多,具有实践性智力的个体,其标志是易获得并使用缄默知识。”[1]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真正效能在于充分展示和实践大学生的实践智慧,而这种实践智慧正是大学生知识中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大学生就业能力也包含着缄默知识,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隐性知识,所谓“大学生就业隐性知识”,是指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在和职业世界碰撞中探索、领悟并积累的个性化经验。[2]这些个性化经验是个体在具体实践中逐步积累的,涵盖了对自我的管理、对他人的管理及对任务的管理三个方面。
就业能力与缄默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可以做”、“知晓如何做”与“会做”的差异。“会做”涵盖了“能做”与“知道如何做”,但“知晓如何做”仅是意识层面的范畴,至于操作层面能不能投入实践中还有待商榷。目前,缄默知识的研究正在加深之中,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育者的缄默知识和学生自己身的缄默知识都影响着学生习得知识,积极的缄默知识会促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消极的缄默知识会阻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的进行,并最终影响学生就业知识和就业能力获得受限。
二、当前滁州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环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地位日渐突出。滁州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作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
(一)就业指导课程自然概况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6973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082人,就业指导课程专职教师约70人,这70人负责全校约8000名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
学校根据教育部 于2008年2月份公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定位与目标:同时强调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激发与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理性地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为了保障学校指导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的切实发展,滁州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以必修课程方式开课,课程内容包括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两大板块。一般情况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相关内容是在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开展,占有8个课时;就业创业指导相关内容据学生教育时间不同而区别,本科生就业创业教育主要在大三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专科生主要在大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展,课时都是24个,授课内容主要是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理论知识,授课教材参照由倪阳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材(2013年7月版)。
(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忽视缄默知识
1.缄默知识教育观鲜有。为了更加清晰地掌握滁州学院就业指导老师关于缄默知识教育观的了解现状,笔者对滁州学院近20位就业指导老师进行了访谈,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题目回答总结您知道缄默知识吗?您认为缄默知识是一种知识类型吗?没怎么听说过。应该是一种知识类型您认为教师的缄默知识在就业指导课学习中有什么作用?结合案例及实际经验,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您认为在就业指导课中缄默知识被忽视的原因有哪些?首先是不知道什么是缄默知识,其次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及学生缄默知识您认为在就业指导课中重视缄默知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将自己及学生的缄默知识应用到就业指导课程中去您认为怎么样才能可以改变就业指导课中缄默知识被忽视的现状?多让学生动手动脑,教师自己也要多总结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目前滁州学院许多就业指导教师不明白缄默知识是什么,甚至有人没有听说过缄默知识这一概念,如何使自己的缄默知识显性化更无从谈起。但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就业创业教学经验及就业创业相关经验很重要,但又不知道这种经验性知识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同时,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很难有时间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有关的新的教学理论很难被应用到教学实践工作中去。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滁州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教学形式,通常一百多人的大班教学使得多种教学手段的无法展开运用,只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随便听”。这种教学形式缺乏职业角色扮演、个人经验分享、职场调查、个体指导等有效的实践活动,课堂气氛闷沉,学生主观职业体验不足。另一方面,集中授课又无法为不同专业、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提供专业、精细、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因材施教几乎是奢望。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有的就业指导教师会在讲授中穿插一些互动环节,但这些互动更多时候像一个“圈套”,在互动中学生们会沿着老师设计好的路径走向标准答案。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已经成为现代老师教学的教具之一,很多就业指导老师上课读课件,学生俨然是接受知识的机器,任课教师控制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是不是’、‘行不行’的互动声中,任课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的顺利进行,真正的师生互动已全然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缄默知识,学生已被当作知识容器,部分就业指导教师一味地灌输显性知识,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显性知识的逻辑及其论证,而不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缄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实践课程是大学生实践智慧集中展现和积累成长的关键环节。实践课程中,就业指导老师会将自己所积累的就业缄默知识分享给学生,例如创业案例,职场体验,面试技巧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会将自己关于就业创业的观点、疑问等与老师交流,这个过程即缄默知识外显,也正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其就业创业的缄默知识。滁州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两大模块,前者以个人认知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及职业决策和选择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后者主要是就业形势与政策、简历制作等内容,创业教育等,特别是就业创业指导模块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然而部分就业指导教师本身职场经历和体验不足,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理论讲授过程中也会安排一些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但理论讲授仍占据了大部分课时。加上滁州学院就业指导课在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课程安排主要由任课老师决定,这就使得部分老师钻空子,简化教学方式,使得应有的实践教学模块无法真正实现。
三、改进教学,以缄默知识促就业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缄默知识
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建立缄默知识教育观。个体所具有的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知识,而且包含缄默知识。只有认识到缄默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就业指导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才能意识到缄默知识,才能有意识在教学中运用缄默知识;其次,就业指导教师重视自身的和学生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是一种实践智慧,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常常以背景性知识的形态隐秘存在并发挥作用,特别是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架构走进课堂,其传统观念及习惯风俗等构成了制约他的理解和解释活动的缄默知识,这些知识会影响每个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就业指导教师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是带着大量缄默知识走进就业指导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业指导老师应该试着关注、认同、尊重和应用学生的缄默知识并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将有关就业创业的缄默知识显性出来,并使其得到检验和应用。
(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就业缄默知识外显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光隆(Tadeuchi)认为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模式主要有四种,简称为 SECI 模型,包括 社 会 化 (socialization) 、 外 化 (externalization) 、 组 合 (combination) 、 内 化(internalization)。其中,外化和组合是缄默知识外显的重要方式。外化主要是指个体将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语言、动作等表达出来。组合(combination)是一种把概念综合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可通过情景创设、对话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缄默知识,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将个人观点描述出来,再由教师引申出核心竞争力、求职礼仪等专业概念,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完善学生的缄默知识使其转化成运用文字和符号来描述的显性知识,从而实现科学概念的建立。
(三)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体验机会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真正效能在于充分展示和实践大学生的实践智慧,而这种实践智慧正是大学生知识中的缄默知识。产生于实践活动的缄默知识具有情境性,因此只有在相似情境才能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缄默知识,进而使其显性化获得显性知识。就业指导课的每个教学主题都与实践密切相关,可以结合每个模块的理论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如面试技巧章节可以设计面试模拟环节,给学生分组,让不同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扮演面试者及面试官角色,体验职场面试官与面试者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而加深了解。除了课堂教学外,就业指导老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业讲座、校园招聘会、企业参观等活动,使学生提前感受求职经历,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弥补。同时,持续做好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的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努力开展如就业知识竞赛或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就业能力。
(四)引导大学科学管理就业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接受及有效使用”[3],由于缄默知识的复杂性,当学生所持有的缄默知识与就业指导学习的学习目标一致时,缄默知识会对就业能力培养起到积极辅助的作用。反之,可能则会干扰和阻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为此,大学生需要学会科学地管理自身就业缄默知识。波斯纳(Posner,G.J)曾提出过一个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大学生可利用反思策略,通过微信、博客等网
络工具记录自己思维中的灵感碎片,并学会将这种灵感碎片应用到就业指导课程学习中,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与自身缄默知识的结合。同时,学会追思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尤其是对自己行为背后的理念和预设进行质疑与批判,归纳个人的就业指导课程学习的体会与亮点,进而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1]陈小华,杨玉相.缄默知识视角下的高校教育学科实践性教学探析[J].实践实验教学,2010(28).
[2]赵荣生.传播学失业中大学生就业隐性知识管理——以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3]任效峰.缄默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探微[J].教学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3).
责任编辑:刘海涛
G642
A
1673-1794(2016)04-0001-04
李慧,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15B16);滁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4SK08)
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