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裂的“正义”
——影片《八恶人》的文本内涵探析

2016-10-11高培新

电影评介 2016年16期
关键词:赏金沃伦恶人

高培新

分裂的“正义”
——影片《八恶人》的文本内涵探析

高培新

《八恶人》是由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出品的西部动作片,由昆汀·塔伦蒂诺自编自导,库尔特·拉塞尔、塞缪尔·杰克逊、詹妮弗·杰森·李、蒂姆·罗斯、布鲁斯·邓恩等联合主演。该片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女配的提名,第8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原创剧本。影片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数年后,两位赏金猎人、一个受押解的女囚犯、一个新任的治安官、自称执刑人的英国人、一个驿站看守和一个退伍老将军因暴风雪而受困于怀俄明山间木屋的故事。他们各怀鬼胎,在这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木屋里将上演一场劫囚大戏。本文结合影片剧情和时代背景,试图发现影片对政治和信仰的深层启迪。

电影《八恶人》海报

一、 宣泄之所,罪恶的舞池

这是昆汀执导的第八部作品,依旧带有这位鬼才导演的浓烈的个人风格,章回体叙事结构、倒叙以及不可或缺的血浆。电影一开头就使用了一组长镜头,镜头框入基督受难的十字架,背景是白雪覆盖的连绵无尽的怀俄明山,影片开头的气氛就如此硬朗肃穆,而这静谧似乎在为接下来的故事蓄力。这个长镜头在整部电影中是两个故事的开始,一边是赏金猎人,另一边是劫囚的匪帮,在电影的第五章节再次接连上了这个长镜头。如果深究片头的十字架,不难看出这是导演对整部电影的点题——受难和信仰。洁净的白雪与黝黑的基督雕像形成强烈对照,如果单纯按照构图颜色隐喻来看,白色象征无辜纯洁,那么极具讽刺意味的象征信仰的基督雕像却变成了一种阴暗罪恶的隐喻。这也许是全片最精巧的打趣,八个困在暴风雪中的恶人凭着自己所持的“正义信仰”大开杀戒,这个孤立于雪原的木屋里,个性取代了信仰,大地取代了上天,劳动取代了祈祷,苦难取代了地狱,人取代了基督。“什么是正义?”这才是电影掷给观众的问题。

在这部167分钟的电影里,以第一起血案发生为节点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渲染、铺垫剧情,通过话痨式的对话一点点交代角色背景。这些絮絮叨叨的关于南方北方、私刑国法、黑人白人的对话实际撑起了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不断丰富着角色性格内涵,恰恰是推动情节的催化剂。影片《八恶人》的高潮蛰伏了很久,剧情发展看似缓慢,实则暗潮汹涌,迫使观众紧绷每一根神经,雪化后才能清楚地知晓大雪究竟在掩藏些什么。约翰进入木屋时,屋里的人大声喊叫他踢开木门,唯独坐在靠椅上的老人一言不发。沃伦上校和墨西哥人在马厩的对话,上校进入木屋后的环视,提及明妮店里不准带帽的规矩,躺在地板缝里的红色糖豆还有他吃炖菜时嘲弄的神情都清晰地将他的疑惑与不安传达给了观众。这些细节在观赏完整部电影后就显得合情合理。它们无疑像往屋里灌入的一股冷风,给这个封闭的舞台又添一丝紧张。明妮的男装店是故事的主要舞台,封闭的空间内演员们贡献的精彩演绎,尤其是深厚的台词功底使整个空间充斥着戏剧张力。

看过《落水狗》里的仓库困兽之斗和《无耻混蛋》中的酒馆对峙的观众都该熟悉昆汀对于封闭空间群戏的功力,而《八恶人》绝不逊色于它们。至于电影的场景设置则很简单,只有两个,雪景和明妮的男装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内和外。电影仅仅依靠一扇破损得奄奄一息的木门就成功地分割两个场景,木门外是肆虐的暴风雪,刺骨的严寒冷峻,在屋内则温暖舒适。然而所有人都死在屋内,就算是那个不起眼的试图逃跑的黑人侍从也是被牛仔射杀在小棚屋里。看似严酷暴虐的雪原相比却是更安全的地方,真正危险丛生的地方是温暖的壁炉和煮咖啡的火炉。当约翰踏入这个设好的圈套的木屋时,我们就知道好戏要开始了。

二、“正义”的分裂,罪恶的杂糅

约翰是首先出场的正式角色,其角色设定是有着足够经验的赏金猎人,并且已是名声在外——“the hangman”(绞刑者)。他对这个名号的执着恰恰是这场劫囚血案能够发生的原因。他坚持要将女犯活着带至红石镇,好让她能被执刑人绞死(hang),而不是图省事一枪打死她。这个角色还有明显的女性歧视倾向,在押解黛西途中他先后两次动手打破了她的头和鼻子,用尽侮辱性的字眼称呼她,就连心狠手辣的沃伦上校也露出过恻隐之心。约翰并不将囚犯看作人,在他眼中他们只是将被绞死在执刑人之手的钱袋而已,将眼中受绞刑之人的痛苦看作是正义的光芒。作为赏金猎人的他就像是国家所认可的杀人犯,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私刑者。

女犯黛西是一个法外之徒,有着尖利的爪牙,像毒蛇一般时不时威胁性地露出毒牙。她也引来了劫囚四人组,他们是匪帮,都是法外之徒。就算所有帮派成员一一死去她也不会放弃获胜的机会,她就像蛇诱惑亚当夏娃吃下果子一样怂恿治安官开枪杀死沃伦。对于她,复仇才是活下去的动力。匪帮领头是她的哥哥,他劫囚的“正义”之信仰是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余下的匪帮成员的“正义”是帮派义气,于是,他们的出生入死的劫囚行动便有信仰的支撑,他们使自己成为有权杀人的人,为杀人找到了看似更高尚的理由。为了他们的“正义”他们杀害了男装店里的六个无辜者,仅仅是为了设一个劫囚的局,随后杀害了约翰和马夫。死亡是容易的,这些死亡事件并不会溅脏他们的“正义”之路。匪帮的道德就是战胜与复仇,失败与仇恨,永无休止。

如果非要给这出群戏安一个男主角,那就只能是沃伦上校。在电影前半部分,沃伦作为一个观众跟随的线索性人物存在。前半部分沃伦处于弱势地位,几乎所有出现的角色都对他直白地表达了蔑视,就连那个女犯也朝他的护身符——那封林肯总统的信上吐了口口水,在他和约翰的合作关系里也是处于次要地位。但随着他踏入木屋,其本身所具有的心狠手辣、洞察力敏锐的特质就慢慢显露出来。即使在众人的夹击下,沃伦依旧能够发出屋里最有力而毒辣的话语。片中他的两次发言都直接推动了影片的发展,第一次是他和老将军的对话,他用戏谑的语气讲诉了如何羞辱将军儿子,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尖利的冰棱,而他的眼神则是恶魔般的可怕。这次对话直接导向了木屋的第一起血案,而第二次的推理则将血案带到了狂欢的境界。沃伦加入南北战争英勇地捍卫北方,为的并非是追求正义平等或者自由,驱使他的仅仅是因为战争给了他一个光明正大的屠杀白人的机会。他的恶行无关南北的政治立场,只关乎他的“正义”,即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前去红石镇上任的新治安官是国家的代言人,但他随着局势的变化转换阵营,他从不制止凶杀,在备受他敬重的老将军被枪杀后又心安理得地披上了将军的毯子。片尾他和沃伦两个残喘的幸存者,一白一黑躺在血泊里拉拽起黛西的画面,在血腥悲惨中偏偏多了一丝理想色彩,由此显得怪诞,影片断送了观众对于“劫囚”的最后一丝幻想,奉献了一首鲜血淋漓的绝唱的同时,将暴力与罪恶的纵欢推至最高潮。两个躺在血泊中的人仰头仿佛在欣赏自己骄傲的杰作,看着晃荡在屋顶的尸体和残肢,在死亡之外荒谬的产生了欢悦之感。这样的结局或许是最为合理的。

他们都依照自己的“正义”之法犯下罪恶之事,并且毫无反悔。对他们来说,死亡不可避免,但血可以抹去,可谓恶人。正义在影片中变得模棱两可,分裂成了多种形式,无论是法律还是私刑,抑或亲情义气,都仅仅是一种观点。但观点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别忘了宗教或者信仰究其本质也只是观点而已。

三、 所谓“正义”,故事背后的利剑

电影的时代背景设置在南北战争之后不久,新秩序构建起来,维持着表面的平等祥和。片中人物身份很值得深究,先抛开匪帮成员,剩下的治安官、老将军和两个赏金猎人他们都在血腥的战争后转变为表面光鲜的正面人物。两个赏金猎人是作为国家司法系统的补充,代表了国家的法律力量,老将军也是满身荣耀可以颐养天年了,治安官这个恶棍之子也被授予政府官职,成为了其中最为“正面”的政府代言人。战争帮他们掸去了身上的炮火余烬,转眼成为新世界的秩序维护者和荣誉代言人。他们影射了战后扭曲的“正义”。治安官在片中很讽刺地是当时政府代言人,与其他恶人不同,他没有属于自己坚守的“正义”,作为战争期间臭名昭著的南方叛军领头的儿子,他对父亲的尊崇并非源自他对父亲信仰的认同,而是单纯为父亲对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业的那份执着而感动。另外面对女犯黛西他也不像约翰那般执拗于要让犯人死于执刑人之手。处于在黛西和沃伦之间的抉择维谷时,他的选择仅仅凭的是自己的际遇,就是因为黛西当时没有阻止他喝下毒咖啡的想法,他对于善恶的选择充满了偶然性。这里恰恰是对政府建立新秩序时的抉择的反映,处于混乱的国家没有真正的正义可言。没有人是清白无瑕的,所有人都是恶人,但战争结束后新秩序要求必须选择出一方作为敌人,选择出好人和恶人。于是,这里个性取代了信仰,人取代了基督,政治即宗教。

另外战后的和平也仅仅浅留于表面,只是掩于看似平和的社会表面,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就是暗藏杀机的木屋。当治安官和沃伦在车厢里谈及沃伦逃出战俘营时,顺手纵火烧死了47位双手还未沾染鲜血的新兵。面对这样的控诉,沃伦可以轻松地将罪责抛给“战争”。沃伦认为白人只有在黑人害怕时才感觉到安全,南方参与到战争中只不过是想奴役黑人,于是,他才背负起整个种族的屈辱和仇恨踏上战场。这样的仇恨从根本上讲源自国家,源自内部种族的不平等。那封沃伦伪造的林肯总统的信,则是影片里对当时社会政治一个绝佳的隐喻。片子借角色之口点破了国家的谎言,南北战争期间黑人可以穿上北方军队制服上场杀敌,和北方佬并肩杀敌,肤色之差似乎不复存在。但战争结束后,脱下制服,沃伦便发现那制服和自己伪造的信一样都是谎言,甚至更为蹩脚。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后的社会现实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改变,黑人仍旧是被白人利用的工具,在这个层面上,这封林肯的信实际上是对宣言的犀利讽刺。

在整部电影里两个赏金猎人有着很重要的剧情作用,对于解构电影背后的政治批判也是十分重要的。片中一白一黑的赏金猎人代表了当时美国为了弥补司法力量的不足而建立的赏金猎人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是在为国家的司法正义作补充,但又同时将一群冷血杀手纳入到了司法系统里。虽然成为一个猎人需要有官方文书证明,但这也绝不能有效防止猎人在追捕过程中出于个人恩怨对犯人进行非人道的折磨或杀害。这显然是国家层面对于罪恶的放纵,为了司法正义而牺牲犯人的个人人权。这样的法律将执刑人心底的“恶”包装成正义凛然,然而人性之恶并不会随着时代变化而消失,它们只是转移了阵地,从私刑者转变为暴力执法、美军虐囚。电影表面的血腥暴力并非对罪恶的崇拜,通过对角色命运和性格的塑造,影片完成了讲好故事的任务也跨越历史和银幕触及了现实,给了过往与当下一记重拳。

高培新,男,山东滨州人,滨州学院飞行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研究。

本文系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民航局PEPEC英语考核机制下应用型飞行员招生与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ZXYRW1502)成果。

猜你喜欢

赏金沃伦恶人
刺花
韩国赏金最高10亿,鼓动朝鲜人叛逃
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赏金猎人
《赏金猎人》定档暑期,李敏镐钟汉良组“赏金CP”
树的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