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2016-10-08童晓玲
童晓玲
摘 要:在各小学中,小学生厌学心理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较低,抑制积极性;和老师的亲近程度;学习态度不明确;回家后直接看电视等。这些原因让小学生逐渐脱离教学课堂,而且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缺少趣味性,教学内容难度较高,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心理逐渐加深。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与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提高学习兴趣,长时间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转变为厌学心理,在学习上敷衍了事。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潜在问题,只是潜在期长短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很难展开学习互动,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出现厌学心理的学生多为差生、辍学生等,随着这类学生的增多,导致在校学生不断流失,对其他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找到有效措施来改变这一情况,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
一、小学生厌学的成因
1.校园因素。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虽然有课外活动时间,但因为时间较短又有诸多限制,学生很难完全放身心,回到室内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渐渐产生厌烦心理。而有的教师把教育的重心放到室内教学上,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着重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课堂反应较慢的同学缺少关心,优先解答成绩优秀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则被忽略掉,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两极化。
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课上坚持“填鸭式”教学,缺少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弱。有时候课上会有一些好动的同学,无法专心听讲,学习成绩较差,教师遇到这类学生后,没有对其进行细心地教导,而是直接让学生离开教室到教学楼走廊发展,使师生关系进一步破裂,促进厌学心理的产生。
2.社会因素。在社会中,人们通常用单一的评判标准来判断一个人,如果这名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就会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其他的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跟这样的孩子在一起玩,相反,学习较差的孩子会成为老师课上不好范例的代表。这种评判标准在无形间让学校对学生的评判标准变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是个人品德的优良。此外,校园周边的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城市内,每所学校的门口都会形成一个小型的商业圈。在这个商业圈内,每个商家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购进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商品。在各个小学周边,很多卖店售卖的各类玩具和食物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心理。
3.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
父母教育方式过于激进。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处于小学阶段时,便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除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外,还报了课后班,每天晚上孩子放学需要去数个补习班,家长在旁监督学习;还有些家长因为日常工作繁忙,无暇监督孩子学习,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散漫。
不和谐的家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生长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有些学生的父母会因为某些原因不断吵架,最后甚至离婚,这时孩子就会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无法选择跟随哪一方生活,有时还会成为父母的发泄对象,情绪变得紧张。当其他学生的家长知道某个学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时,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远离该名学生,而且,孩子还处于对事物有初步认识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会逐渐产生仇视父母,自暴自弃。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组织室外教学活动。很多有厌烦心理的学生在面对教师时会下意识的避开,避免与教师交流,在课上从不积极发言,消极待课。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上既要抓好成绩优异的同学,又要关注到成绩较差的同学,做到不偏爱,不遗漏。在课下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休息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及时解答并给以鼓励,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另外,还要增加课外活动。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在课堂上过于束缚反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在充分考虑这一点后,可以适当组织室外教学,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某个区域,让学生在室外以老师为中心坐成一圈,这种教学方式既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2.促进教育资源的增加,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现在小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但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很多小学为保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会返聘已经退休的教师,但这依然无法改变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不成正比,使教师教学任务增加,长时间会产生疲倦感,课上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学生,让另一部分的同学因为没有叫到而逐渐厌学。为此,政府要加大师资建设的力度,让各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有关部门需要对各个学校周围的环境开展整治活动,特别是小学周围的商店等。小学生正处于素质教育刚刚培养的阶段,而校园周围的商店售卖的商品大多迎合小学生的消费心理,有的商家甚至出售超出年龄段的商品,这些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环境,必须严令禁止,有效监督。
3.改变评价机制,建立家长、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不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划分等级,要尊重每位学生。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综合评价,突出学生的长处。成绩并不是划分学生等级的唯一标准,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高,就是成功的,成绩低,就是失败的,必须摒弃这种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信心。
学校除了要改变评价机制外,还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而且父母与学校有着共同的目的——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因此,学校力求把校园变成一个“家”,让学生进入学校后,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有“家”的归属感。与此同时,还要与家长沟通,可以到每个家庭走访,或是定期让家长参观教学,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个性,用适合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对于一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学校要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必要时可以适当提供帮助,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
三、结语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学生的厌学心理会让学生出现两极化,在校学生大量流失。所以,学校与家长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政府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监督校园周边的商店,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汤凤元. 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与矫治对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72-73.
[2]王霞. 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9:165-166.
[3]钟华桥.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探析[J]. 学苑教育,20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