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究
2016-10-08黄运堪宁钰球冯光帆
黄运堪 宁钰球 冯光帆
【摘 要】对“微时代”下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微时代”下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微时代”下着力推进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微时代 服务型 学生党支部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97-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博、微信等作为主流媒体的“微时代”已经到来。这意味着大学生身边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内容、新元素被日益“微”化,并逐渐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在“微时代”下,如何与时俱进,利用“微”平台引领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升学生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培养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是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一、“微时代”下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微时代”下,在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融入“微媒介”,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要求我们改进工作理念,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党建新阵地,探索服务新渠道,主动融入到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微时代”下对高职基层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理念滞后,未能凸显“微”元素,不能与时俱进,并在“微”环境下彰显人本服务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人员大多是由辅导员兼任,他们对“微媒体”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片面地觉得党支部运用微信等“微媒体”只不过是顺应潮流,不会长久,不能真正而有效地发挥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服务功能。二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人员对利用“微时代”下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介来提高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和党支部建设科学化的发展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学生党支部运用微信等“微媒体”只不过是方便发布党建通知、传播党史知识等,其他方面的服务功能根本不发挥作用,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党支部开通微信等微媒体后,并不能及时更新内容,也不能真正利用其开展党支部服务活动。三是有些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党建模式,观念上缺乏与时俱进,认为只有“看得见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方式,在服务师生方面不够细致入微,未能凸显“微”元素,缺乏“微”服务。
(二)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载体守旧,未能融入“微”媒介,并搭建服务“微”平台,以畅通服务主体间的信息共享。首先,工作载体仍比较守旧。在党史知识教育方面,仍然是主要依托党校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来进行,以教师为主导者,按照事前备好的教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积极性差、参与度低。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实效性发挥不佳。其次,活动载体缺乏创新。在服务群众上,主要是依靠活动来服务,没有活动就不能服务群众。然而,一些传统的活动载体很难引起党员或群众的兴趣,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要求参与活动。
(三)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内容枯燥,未能贴近“微”生活,不能在“微”环境下清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情感。目前,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内容仍然比较单一、枯燥,远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和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诉求。在服务内容上以传统理论教育为主,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性与及时性,不能够满足大学生信息摄取的需要;在工作内容上缺少“微”技术含量,缺少网络调研、缺乏群众基础、缺少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与交流,贴近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不够。这不利于有能力、有个性、有主见的大学生党员为党支部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微力量”,也不利于“微时代”下思想活跃、追求时尚的大学生参与到党支部活动当中。
(四)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不畅,未能形成“微”体系,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建立本支部内部的“微”服务体系,形成“微”工作机制的常态化。主要原因为:一是党员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在党员发展教育的各个阶段中未能形成健全的教育培养体系,如预备党员教育培养出现真空期、毕业生党员教育培养出现脱节等。二是党员服务群众缺乏“微关怀”。成长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思想前卫,个性较强,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却喜欢通过微信动态等发表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然而,当前学生党支部在服务群众时,却比较难架构起服务者和群众之间的诉求表达与帮扶的“微”渠道,缺乏通过微信等平台主动了解、关注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惑的能力,服务群众的时效性不强。
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不畅,究其根源在于学生党支部的网络平台滞后,学生党支部工作者本身的素质与微技术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专业的平台管理人员和技术维护人员。学生党支部开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大多局限于信息的推广,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服务群众时未能通过微博和微信等平台提供“微帮扶”与“微关怀”。
二、“微时代”下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我们结合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基本经验,以“微时代”为背景开展调研,深刻分析“微时代”下服务对象的现实诉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路径,切实提升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成效。
(一)增强建设理念,凸显“微”元素。“微时代”的到来正悄然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微博、微信、微资讯、微电影、微访谈、微社区等“微媒体”越来越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微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因此,在党支部建设中,应当注重增强建设理念,将“微”媒体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在传统模式上凸显“微”元素,共同致力于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首先,在工作理念上,作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注重提升自身的“微”素养,主动学习“微媒体”技术,增强运用“微媒体”开展党支部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抢占“微媒体”阵地,运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互动功能提升党支部建设的功效。其次,在服务理念上,要善于运用“微”技术深入了解和把握广大师生的微言、微动态等,从中获悉服务对象的现实诉求,然后通过“微”语言、“微”访谈、“微”关怀等“微”形式加以具体落实和服务,增强党支部服务师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变以往人们认为只有“看得见的服务”才是有效服务的错误理念。
(二)创新建设载体,搭建“微”平台。如今学生党支部建设已拥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载体群,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校教育课、大学生社团、党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而微博、微信的大范围普及,也给高职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提供了载体创新的良好机遇。因此,在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应创新建设载体,搭建“微”平台,实现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即优化传统的建设模式和活动方式,把传统“面对面”的方式和“微媒体”的“机对机”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继承原有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微”平台多角度、多方位开展活动,使支部活动多样化。例如:在党员教育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微渠道”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建立支部微博、微信,打通党员教育“微渠道”,通过“微党课”、“微资讯”等传递党史知识,增强党员教育实效。在服务师生方面,应根据师生喜欢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介”记录心情,表达意见,抒发情感的时代特征,建立“微关注”,实时掌握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和期待,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方式,并及时给予“微关怀”。
(三)丰富建设内容,贴近“微”生活。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内容是服务型党支部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在“微时代”下学生党支部服务内容应注重贴近“微”生活。首先,组织生活要贴近“微”生活。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建设的常规动作,可以将传统组织生活通过“微”生活加以展现,改变传统面对面交流的组织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形式展现组织生活,由支部书记发布组织生活议题,每个党员通过党支部微信群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载体进行交流发言,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组织生活新形式,既丰富了组织生活内涵,也提高了组织生活参与度和趣味性,进一步提升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其次,服务内容要贴近“微”生活。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通过微媒介发表自己的学习、生活、交际、娱乐和情感动态,学生党支部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微媒介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中了解学生的现实困难与难言之隐,并从细微中把握服务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微媒介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与联系,以“微言”、“微行”体现服务者对学生的“微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切实的关心和关怀,拉近师生与服务者之间的距离。
(四)健全建设机制,构建“微”体系。在“微时代”下,创建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需要配备一套健全的“微”工作机制,构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微”体系,形成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常态化。这个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党员教育培养机制。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在党员发展各个阶段,要加强教育管理,特别是对预备党员和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要求他们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情况,并进行记录整理,然后创建党内深度访谈机制,利用QQ、微信等微媒介实行预约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情况以及心理动态情况。二是提升学生党支部工作者“微”技术,强化服务能力。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首先应该提高党支部内部的服务能力,创建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强同时又熟练掌握“微媒介”技术的工作队伍,在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能够将传统的服务模式与“微言”、“微行”、“微关怀”等结合起来,建立本支部内部的“微”服务体系,提升“微时代”下高职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凯峰,刘尚洪.微视域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6(2)
[2]谢庐明.“微”背景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路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
[3]赵勇.网络“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
[4]左富兴,孟凡骞.微博等网络平台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4(14)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GUTDJ 2015020)
【作者简介】黄运堪(1986— ),男,壮族,广西上思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