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10-08邹志宽
邹志宽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和骨折愈合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创伤骨科;外固定架;骨折;内固定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和交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机械事故以及高空作业不当引发的事故逐渐增多,这导致创伤性骨折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高趋势。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危重,患者机体内的生理功能伴随创伤而发生功能性紊乱,严重时还会损伤重要的脏器,导致死亡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如手术时间过长,还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失血性休克等。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以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特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100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给予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架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创伤骨科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检查被确诊为骨折,均在伤后2h内送院接受手术治疗。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协议,将这10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5~61岁,平均(43.7±12.4)岁;其中36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14例患者为封闭性骨折;骨折原因:6例高处坠落摔伤性骨折,15例机械性骨折,29例交通事故所致骨折。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4~62岁,平均(43.7±12.4)岁;其中35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15例患者为封闭性骨折;骨折原因:7例高处坠落摔伤性骨折,16例机械性骨折,27例交通事故所致骨折。
两组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由外力原因引起的创伤性骨折或有外伤病史;(2)具有骨折专有的体征;(3)四肢骨折,四肢活动功能异常;(4)骨折处有肿胀、压痛感,骨折断端处出现畸形,有骨摩擦音;(5)x线拍片检查可见骨折,且出现移位。
排除标准:(1)由骨骼类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骨肿瘤;(2)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4)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临床资料欠缺者。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切开复位后,使用金属螺钉和钢板对患者内部的断骨进行直接连接固定;如患者情况严重可采取闭合复位,根据影像资料进行模拟固定,即在x线透视下对骨折断端进行撬拨复位后,在患者骨骼损伤部位内部插入钢针以固定断骨。
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和x线辅助检查后,进行伤情鉴定和评估;采取局部麻醉,体位为仰卧位,将外固定支架垂直安装在患者的骨折断端两侧,使用金属螺钉进行纵向固定,并使用加压杆将螺丝拧紧;手术完成后,对支架、加压杆以及螺丝进行处理,注意清理创口,并对创口进行缝合。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Johner-wrhu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可分为优、良、可、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具体评价标准如下:优:即骨折断端处的骨头完全恢复正常,无畸形,活动功能完全没有障碍;良:即骨折断端处的骨头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功能基本没有障碍,无畸形;可:即骨折断端处骨头恢复延迟,活动功能存在部分障碍,无畸形;差:即骨折断端处骨头恢复延迟,活动功能存在严重障碍,有畸形,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GQOL-74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5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共有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8例切口感染、3例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为22%;观察组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切口感染、1例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x2=5.316,P<0.05)。
2.4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子(P<0.05)。见表3。
3讨论
交通事故、机械事故或高空坠落事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外力作用,在此情况下,人体骨骼往往会发生断裂,出现创伤性骨折。创伤性骨折患者由于其机体受到严重创伤的影响,其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机体内代谢功能失调,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体温过低、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这三种症状即“致死三联症”,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无法耐受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同时,由于患者机体受到严重创伤的影响,其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病情危急。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创伤骨科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内固定手术和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骨折,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尚存在争议。在创伤骨科患者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往往需要对患者的骨折处组织进行大面积的剥离,需要切开骨折处组织进行有效复位,在此情况下,患者机体由于受到二次创伤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导致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效果欠佳。而外固定架用于治疗创伤性骨折,不仅可以避免损伤骨折断端周围的软组织,还能有效维持损伤部位的正常血运,不会影响到断骨的愈合,同时,外固定支架还能有效避免骨折断端愈合受到外力因素的干扰,从而使骨折断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能够较好的愈合,并尽快恢复活动功能,促使骨折断端移位进行自我校正,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的进行。
在刘厚兵等的相关临床研究中,选取了80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取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治疗,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在疗效还是在预后方面均更具有优势。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外固定架用于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特选取两组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给予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架治疗,与刘厚兵等人的研究思路较为一致,且研究结果也较为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外固定架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6%,明显高于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还与张卫星的临床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另外,本次研究还对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这主要是与该种治疗方法的预后效果较好有关,骨折愈合时间短,给患者生活带来的不便也就较少。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中痛苦,加快术后康复和骨折愈合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