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6-10-08李奕欣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李奕欣

【摘 要】分析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专业课课时安排、引入课外实操项目、编写实用教材、做好专业向导、引入自治区(国家)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培训项目等方面探索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大石山区 中职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13-02

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有质量的蓝领人才,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所在。在大石山区,由于受地域环境、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学校发展模式,以及教师、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还带有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制约着本专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改革大石山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根据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是:主要面向IT 行业、工商企业、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应用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但是,在大石山区,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为完成每年的招生任务,盲目招生,对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等问题的关注度不够;专业老师的缺乏、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专业的局限性等严重影响本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大石山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起点低,他们“会用”计算机,但仅限于会开关电脑,上网看视频、听音乐。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中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流于形式,老师开放机房,学生任意上网娱乐,打发上课时间。

在就业方面,大石山区计算机专业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广东各类企业的生产流水线,这些企业对学生的学历、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要求不高,毕业生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流水线操作技巧即可上岗。小部分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事的是单位、企业的文员,广告公司的设计员以及文印店员工之类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专业的要求是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ord2003(2007)、Excel2003(2007)、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软件,会操作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这部分学生在应届毕业生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且他们绝大多数属于在校表现比较优秀、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比较明确的学生。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适时地改变传统观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需求,改革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

(一)专业课课时安排应有偏向性,侧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夯实专业基础,课时安排适当向专业课程倾斜,尤其是就业操作性强的课程更应增加课时。大石山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为主,但很多学校都提出根据本校特色培养多技能的专业人才。从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其让学生什么都会,什么都掌握,不如让学生把某一项技能训练到熟练的地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到毕业时仍只会简单的文字录入之类的初级操作。既然都是花费两年时间在校培训,不如专注于某一技能,结合市场需求,让其掌握得更好。与此同时,应横向发展学生相关的其他技能,比如学生文字录入速度快,达到某个标准,兼而发展其速录技能、排版技能。总之,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熟练地、有针对地强化学生练习某一方面技能,以达到就业市场的用工标准,让学生就业时即能熟练上手。

(二)引入课外实操项目,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无偿提供服务,有偿加入企业或是公司的操作项目,学生全程跟进,分批分次地参与,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很大作用。比如让学生参与广告公司的某广告项目,学生以学习的姿态加入,从了解项目的起始,到着手设计,再与客户沟通,再修改等环节全程跟进。可以说,学校出资让企业或是公司帮助培养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更早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学是否有成效,这一方式也能推动学生在校的学习积极性,见识就业的严峻性,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三)编写与时俱进、实用的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课堂及课外学习。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法,如项目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但在教材的改革上却鲜有成绩。目前,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很多教材的实用性差,衔接性弱,指导方式传统,编写方式落后。因此,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不应是一个个知识点、片段式、空白的讲解,而应该是一个个项目汇总式的编写。每一个项目都涉及新的知识点及技能,而项目与项目之间存在知识及技能的衔接与过渡,学生在完成上一个项目的学习与实践后,才能解决下一项目的问题,而下一项目里又涵盖上一项目的基础点、重难点部分。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强、与实际运用联系紧密的专业,可教材却往往与实际运用脱节,以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2003(2007)、Excel2003(2007)为例,其实Word2003(2007)更多的是文档方面的运用,Excel2003(2007)在报表与数据统计汇总方面表现优秀,但我们的教材内容在编写上偏重于如何用Word2003(2007)做图文混排、设置字体格式等,Excel2003(2007)则偏重于如何设计一张漂亮而不实用的报表,掌握几个常用的函数(求和、求平均、最大最小值、排序),却没有告知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Excel2003(2007)统计汇总数据。笔者认为教材更应该是好用、实用而非好看,与学生就业挂钩才是教材的实质。因此,教材改革的步伐应该加快,应能让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更好地转换为第一生产力。

(四)做好专业向导,规划职业生涯。新生在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时,往往是根据个人兴趣或是父母的意愿而选择的,他们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定位不明确,只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上网,娱乐性质占多数理由,可以说,他们对就业的前景是迷惘的、没有指导性的。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观或是短期考察本专业的就业实质与环境,给学生直观、深刻地了解自己就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前景,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后,学生才会有危机感、真实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学什么,而不是盲目跟从;知道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及目标,对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生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引入自治区(国家)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培训项目。中职学校的教师,每年寒暑假都有机会参加自治区级或是国家级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各专业。在计算机专业方面,一般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平面设计、硬件维护等项目,老师们学成归来,无论是教法、见识、技能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可见这些培训项目的积极成效。在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起点本来就低,见识度也非常小,对本专业的认识度不够,这些都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如果能有途径让他们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参与新鲜有趣的计算机专业项目,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就业质量;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最关注的学生就业问题也会得到较好解决,学生的就业实力带动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成功率,打响学校专业品牌。

与此同时,参加自治区或是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学生,在学成归来后,他们的新见识、新技能、新面貌,可以以积极意识的形态传递给周围同学,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

(六)政府和学校转变传统观念,以积极的心态为职业教育提供正能量。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好的政策与好的宣传策略即是给职业教育一股强有力的推动力,破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歧视,端正大家的心态,认识到选择职业教育同样能有好的出路;好的政策更是有利于推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学校有保障地培养有质量的专业毕业生,有保障地提供就业,让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总之,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大专业,其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既要结合实际情况,又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应新环境,推进专业人才培养长远发展。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