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四种策略
2016-10-08庞凤英
庞凤英
【摘 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营造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有效关注课外资源、建立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等,构建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达到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37-02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丰富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机械化的特征。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强调面面俱到:小到对字词句、词语造句的理解,大到课文的段落、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时代背景等,都是以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讲授。这种教师“大而全”的讲授模式,必然让学生被动去接受知识,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这种“大而全”的阅读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过少,学生阅读数量难以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目前只强调教师灌输知识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倡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给广大中学教育同行提供参考。
一、营造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一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的。通过教学情境,教师向学生展示值得去探究的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在问题设计上,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认知水平;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是通过一番努力就可以解决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也形成探究知识的欲望。
为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特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探索问题。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画面、音乐、语言、声音等多种手段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一节课时,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以及高中生认知上比较感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播放一组关于父母亲情背影的图片,让学生感悟这些图片背后所蕴含的亲情。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应该为:第一,快速浏览课文,寻找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语句。第二,文章中描述多少次父亲的背影?分别出现在什么情景中,请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与概括。第三,对背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第四,哪一次背影,最令你动情?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有的放矢进行文本阅读。
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第二步,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涵义。为此,教师应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成一个个小集体。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阅读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文本,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教师布置的阅读目标进行交流,逐个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互相交流合作的方式,学生互相吸收思想,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巩固所学到的阅读文本知识。同时,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多关注学生的发言,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对事情的见解,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拓展阅读思维。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一节课时,笔者把全班同学一共分为12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一共有4个人,其中推举一位同学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就是组织小组成员的讨论,讨论教师布置的任务,并记录有关讨论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布置15分钟,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阅读完之后,让小组成员自由讨论: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语言有哪些?描写父亲背影有多少次……然后,小组长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一个总结与发言。如有些小组长如此汇报:
1.课文的核心段落—— 第六段。
2.本文一共描写了四次父亲的背影,两次是虚的,两次是实的。
3.最为感动的是,文章中的“我”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离去而流泪。
……
然后,教师让其他小组成员对小组长汇报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有效关注课外资源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课外资源的有效关注。伴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行,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依托,适当增加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写作特点、内容的理解,又能引导课本内容与社会现实的互相链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探究知识的能力。
例如,《背影》是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亲情有关的文章。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搜集有关亲情的文章。然后,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亲情文章进行讨论。如有些学生搜集了席慕蓉的《生日卡片》,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一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从艺术手法、文字特点、修辞等方面与《背影》相比较,找出这两篇文章描写亲情相同与不相同的地方等。
又如,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李白在诗歌中表述自古圣贤都是寂寞的,只有擅长寄情饮酒的人,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搜集古代有关文人与饮酒的资料,这样能让学生丰富古代文化的知识,理解李白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意思。如有些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得知作者把自己与古代孔孟圣贤相比较,认为既然如孔孟一样的圣贤,都没获得国家的重视,何况自己呢?同时,作者以喜欢饮酒的曹植能名流千史,暗示自己喜欢饮酒也能流芳百世。这样通过一番分析与查阅资料,读者能理解诗人丰富的内心变化,以及全诗的内涵。通过这一探究过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建立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
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能有效检测学生阅读效果,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评价教学效果,教师应设计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方式一共有两种。一是定性评价方式,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反思阅读文本过程中的讨论情况、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了何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同学之间互相借鉴阅读方式,以达到共同提高进步的目标。二是定量评价,对学生的阅读成效开展测评。在定量评价上,需要发挥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作用。定量评价可以分为好、中、不合格这三种。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的过程中,探究问题答案圆满的,是好;探究问题答案一般的,是中;探究问题答案不足的,是合格。同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探究结果,并对学生对文本思考结果、阅读能力、讨论情况等展开全面的、有效的测评。对于不同性格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也应给予鼓励与尊重。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发言比上一次多一些,则应给予表扬与鼓励;性格外向的学生,对于他们的活跃,应给予表扬,并且鼓励他们多帮助性格内向学生发言。这样,通过评价与测评,能矫正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态度上存在的弊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达到阅读能力与教学互相共进的目的。
例如,在上《背影》这一节课的时候,在定性评价上,教师自己或者小组长对小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效果进行一个整体评价,如阅读效果完成好、一般、不合格。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定量评价,让本组组员之间、各个小组组员之间、教师对本小组完成每一个阅读问题展开评价。如是否找到课文的核心段落,是好、中,还是合格……通过这一方式,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阅读效果,有助于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自主探究性阅读既能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探究问题答案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去搜集阅读材料,丰富知识面,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编 刘 影)